湘西赶尸是真的还是迷信?

看鉴地理

一提起湘西,第一联想到的不是凤凰古城就是湘西赶尸,经过电影的修饰渲染,湘西赶尸已经被全国人所熟知。

湘西三邪

湘西赶尸、蛊毒、落花洞女等被称为湘西三邪。



湘西赶尸

湘西赶尸属于苗族巫蛊术,也称移灵。清朝时期民间就开始流传湘西赶尸的传闻,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用秘术,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领着一群尸体往前走,将因故客死他乡的人的尸体带回湘西入土为安。传说中的湘西赶尸为湘西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但是现实中湘西赶尸从未得到科学认证,也没有被人亲眼所见。

在湘西,赶尸这一行业自古就有,据记载清代的赶尸,就是把客死他乡湖南人的尸体护送回家乡安葬,所以说古时候湘西赶尸是真实存在的,是简单的尸体运送,没有电影里那么神乎其玄。

让死人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的法术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会将赶尸神秘化?可能是为了为了提高赶尸人的门槛和收入吧。


邵阳


风度mensuno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0de4d391969a80cd1386bf33500eeb1\

看鉴地理

赶尸过去是真真存在的,也是门讨吃的手艺,从事此行当之人,一般面相不佳,绝户居多。现在很多人没调查,没走访,以言传言,受影视夸张情节影响,一味认为是迷信,不科学,书本中沒讲过,就是假的,编的,糊弄人的!

现代人认为巫术就是迷信,你想想在没有科学之前,难道巫术在当时人心中,它不就是科学吗?


当时湘西,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为了生计,走出大山,养家糊口,出门在外,常有不测客死他乡。也就出现了赶尸这个行业,本人为验证赶尸这行真实性,走遍湘西这个县市,和怀化地区,四川,贵洲西南少数民族之地。赶尸是真实存在!

把整个赶尸流程搞清了,也就不难理解了。我大概讲一下吧,信了,你就想想,不信就当看个笑话。(1)药功,有贵洲凯里硃砂,石门的雄磺,贵洲平坝古法制的皮纸(它有着强大韧性.和超强的吸水性)还有草木灰。。。。。。(2)赶尸人,师徒,两人也可众人,自带各种法器。。。。。。必带之物高度烈酒,五色纸,黄钱,刀头,碗筷,米,棉线,麻丝。。。。。。各有其用。

受亡人之托,到地之后,先有起尸仪式,取小筛子一个,装好香烛纸钱,米,酒,刀头,利事。。。。。。燃放鞭炮,就近寻处水井,取水(细节就不一一介绍了),取水回来让尸服下这口水。。。。。。



领路人肩扛老人钱,手拿招魂幡,身背大背篓,边走边撒买路钱,间隔行尸五十米左右,日落而行,日升而息,赶尸路程少的两三天,多的月余,再长就没听说,不好乱写。

到家后,全尸入验,流澡,换衣,戴帽穿鞋,一般都是家人亲自上场,完毕入棺,超渡亡灵。这时家人好酒好肉感谢赶尸师徒,银钱付之,这样赶尸这趟活也就圆满,师爷收下钱后,会拿出一小部分返送亡者家属!


姚佬佬

湘西的赶尸与蛊毒、落花洞女一起,并称为“湘西三邪”。一直以来关于湘西赶尸有着各种传说,但真实的湘西赶尸究竟是怎样的?看看亲历过的人是怎样说?

◆目睹湘西赶尸

01.解放军战士目睹赶尸

上世纪50年代初,湘西地区刚刚解放,但形势极为复杂。两个便装的解放军战士在执行任务时,忽见两个打扮怪异、行踪诡秘的黑衣人。怀疑这二人可能是犯罪分子,解放军战士遂跟踪他们行至一家客栈。

客栈老板告诉解放军战士,这伙人是赶尸的,前面的是赶尸匠,后面的是尸体。解放军战士不信这个邪,决定敲开门一探究竟。

门敲了半天才打开,开门人是赶尸匠,而尸体仍戴着斗笠,站在墙边黑暗处。检查后,解放军战士未发现异常,只得离开。

回到房间的解放军战士琢磨这件事,仍觉得十分蹊跷:难道尸体真会站立行走吗?突然,一个战士想到,当时赶尸匠的饭桌上摆着两副碗筷,难道死人能吃饭?

解放军战士决定继续跟踪调查。然而,跟踪了很久,仍未发现异常,两人终于按捺不住,截住了赶尸匠。这时,他们有了奇怪的发现。

两位解放军战士终于揭开了他们看到的“赶尸”的秘密。原来所谓的赶尸,其实只是一个障眼法。那个走在前面提马灯的,就是赶尸匠。后面他的徒弟则把分解的尸体背在自己身上,整个儿一起套在衣服里。因为路途遥远,赶尸匠和徒弟互相轮换着背。所以解放军战士看到的是两个赶尸匠

  • 这则见于当时的报道,证明了赶尸现象存在的真实性,也是关于湘西赶尸有记录的最后记载。

02.其他目睹者的说法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等栏目组曾调查过湘西赶尸,找到几个自称见过赶尸的人。老人卢万金说,他是八九岁时(1939年)第一次看见赶尸的,当时觉得很奇怪。老人雷万喜说,经历过民国时代的人,大多看见过赶尸。

湘西人伍贤佑自述,1963年,他15岁,跟随父亲在酉水河放木排,有一天在河滩休息时,碰到赶尸。只见赶尸人对着尸体说:“牲口,起来!”然后,尸体慢慢就起来了。赶尸人又喊:“走!”尸体就向前走。

◆赶尸的传说

01.神话起源

相传几千年前,苗族的部落首领蚩尤在黄河岸边与黄帝部落厮杀,直打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要撤退时,蚩尤对身边的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弟兄魂归故乡。”军师在尸首中间默念咒语,祷告神灵。作法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举的符节后面向南行走。追兵赶来,蚩尤和军师联合作法,引来五里大雾,将敌人困在大雾之中。

传说,由于蚩尤的军师最后使用的是雾术,而“雾”笔划太多,于是后来写作巫术。“巫”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竖代表符节,两边的人,右边的代表蚩尤,左边的则代表军师。

  •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了,但是巫术在苗族地区盛行却是不容置疑的。研究表明,苗族是我国较早发明兵器、刑法和巫术的民族,在一些苗族聚居区,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巫文化传统。赶尸,某种程度上正是湘西巫文化的体现。

02.水运起源

清代中期,赶尸技术出现,是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尸体运送回家乡。尸体在最开始的运送过程中,是走的水路,并不需要“赶”的。但三峡这一段,水流湍急,旋涡暗礁密布,船只往往沉没。古人又迷信,绝不愿意搭载死人走在险江之上,“赶尸”这个职业于是就产生了。

传言抗战期间,重庆打铜街一个住家屋檐下,在门框上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代办运尸还湘”。

03.刑法起源

清朝有“秋决”的惯例,各州府县衙门每年秋分时节都会奉刑部的批文处决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处决后自有其家属收尸埋葬,而欲将被处决的客籍死囚则需搬运回故里,通常一具尸首需要请四人抬运,花费较大,而请老司赶尸返乡则相对费用少,并且可以保证中途不腐不臭,因为被抬之尸一天以后就可能腐烂。

◆赶尸的步骤

01.前期准备

一般在秋决临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亲属和同乡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会凑一些银子给他们请来的老司(惯例是各着青衣和红衣的两位),买好一应物品。行刑当天,老司和助手以及帮忙的人都要在法场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头落地。

一等到监斩官离开法场,红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语,助手帮忙将被斩的客籍死囚身首缝合在一起,再由青衣老司将辰砂(最好的朱砂)置于死者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然后用五色布条绑紧。相传,此七处是七窍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后,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辰州符)堵紧。相传,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将其魂魄留在死者体内。

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戴上粽叶斗笠(封面而戴)。诸事办妥,红衣老司念毕咒语,大喝一声“起!”客籍死尸便会应声站起。

02.运输过程

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

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一包符。

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

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赶尸途中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

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03.盖棺入殓

到目的地两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手和旁观,正如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窥视一样。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和“诈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

一切安排就绪,就是说将死者装殓以后,丧家才去认领。棺盖一揭开,须眉毕现,果然是丧家亲人,象貌宛如昨日,却翘翘长眠在棺材里了,伤心惨目,摧人肺腑,顿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

◆赶尸的规矩

01.三可赶

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

传说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02.三不赶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则会影响旧魂灵的投生。

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样不能赶。此外,赶尸还有个规矩,就是死者到家后家人要回避,只有等尸体装殓后,家属才能看。赶尸人接活也是有选择的,一般在秋冬两季,这客观上延长了尸体腐烂的时间。

◆赶尸流行的原因

  • 赶尸这一奇风异俗之所以会在湘西流行,只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历史沿革。

中国人浓厚的乡土情结。所谓狐死首丘,落叶归根,客死他乡之人,哪怕山高路远,其家属也要想法设法将尸体运回故里安葬,在战乱或是瘟疫流行的年头,赶尸的生意尤为火爆。

第二,地理因素。

湘西崇山峻岭,车马男性。湘西属于偏远山区,经济和文化相对闭塞,早些年更是不同公路、马路,只能走一些蜿蜒曲折的山道,交通工具长途运尸是行不通的,这也让机动灵活的赶尸行业成为可能。

第三,成本考虑。

通常一具尸首需要请四人抬运,花费较大,而请老司赶尸返乡则相对费用少,赶尸成本低,价格平民。湘西普通百姓多以种田、打猎、采药为生,更多的是靠天吃饭,要是遇到个天灾人祸,客死他乡,请赶尸人运尸相对便宜,因为赶尸人是很多尸体一起赶,分摊下来的成本就很便宜了。

◆学界怎么说◆

  • 在湘西,关于赶尸,学者们有两种说法:一是背尸说,二是分尸说。

关于背尸说

一般是师傅带着徒弟,两人或三人轮流背尸回乡。由于身上罩着黑色大袍,且在夜间行走,行人只能远观,看不真切,以为是尸体在行走。

前文讲到两名解放军战士截住了赶尸人,让他们诧异的是,这次看到的赶尸人并不是前面在客栈看到的那个!他们赶紧掀开尸体的袍子,发现下面还藏着一个活人,正是他驮着尸体在行走。原来所谓赶尸就是师徒二人轮流背尸。

关于分尸说

这种说法认为,赶尸人将死者的头和四肢分解,将躯干就地掩埋,只把头和四肢带回乡,一路装神弄鬼只为掩人耳目,等到家后扎个草人做身子,再安上头和四肢。

学者研究认为,湘西的崇山峻岭生长各种草药,苗族先民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苗医苗药体系。其中,有一项是对尸体做去水处理后,进行草药熏蒸,尸体就可以长时间不腐烂。

此外,学者们认为,湘西苗族较早地掌握了炼朱砂的本领,朱砂加热后会还原成汞,而汞是最常见的防腐材料。赶尸一般除了祖传的神符外,还少不了朱砂。

  • 关于湘西赶尸匠,著名学者陆群是这么说的。

吉首大学副教授陆群经过调查,写下《湘西赶尸》一书。她认为,赶尸不在于技术的真实,而在于职业的真实。赶尸作为职业,确实需要赶尸人掌握防腐技术,胆子大、力气大,才能胜任长途运尸的工作,而让死人行走的法术是不存在的。将赶尸神秘化,是为了提高这项职业的门槛和收入。


海天壹色

唉!中国科盲太多,玄盲更多,赶尸不仅是真的,而且确有其事,他是发源于,中国古老湘西的一种民间法术,赶尸的尸体,一般是客死,他乡不久的人体,这种死后不久的人体,由于魂魄。还未离体太久,被法师,也就是赶尸匠,用摄魂符咒,配合特定的仪式,将尸体的魂魄,暂时拘留于体内,但由于人的肉体已死,此时魂魄虽然进入人体,人只能是行尸走肉,听命与法师的咒语,而赶尸匠,就是通过摄魂咒语,来支配,尸体的,行动,因为人体已死,尸体的移动,是受咒语的魂魄支配,其能量场是很负面的,也就是阴气很大,不能与阳气发生冲撞,否则,不光尸体,赶不成,还有可能形成诈尸!这就是为什么?赶尸一般都是在午夜进行,还必须避开村庄,大道,以免与阳人相撞,另外,绝对不能碰见狗狗,而狗狗是绝对的阳物,是不能与,阴气相撞的,所以赶尸时也必须避开狗狗,老夫身为道家弟子,对赶尸的秘密也略知一二,并不像某些,不学无术之士,不动装懂,胡乱解释,误导眼球,难怪招致一片骂声!


夜朗草介

我对湘西赶尸稍微做过点研究,并且专门去过吉首和吉首大学一趟,多少有点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湘西赶尸古代主要盛行在以湘西为核心,辐射今贵州,重庆,湖北交界等崎岖山区。主要客户群体是客死异乡者,这些地方水运不便,车更是没法走。抬至少得两个人抬一具尸体,成本太高,而两个人可以赶一群人,所以赶尸人和死者家属都比较划算。

实际上赶尸人是把死者头部和手脚留下,固定在竹竿上,并做一些防腐处理,躯干早就扔了,两个人抬着往前走。要不然两个人无论如何也抬不了好几个人。到家后殓葬也是赶尸人干的,家属依然可以看到头部和手脚。

第一死人本来就讨人厌,第二为了避免露馅,所以赶尸人编出很多段子来糊弄所有人,实际就是这么简单。


渊底蛟龙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湘西赶尸的事件,但真正见过的人没几个。很多时候,我们被电影上的赶尸情节先入为主了,以为湘西赶尸就是电视上的那样,一个道长,摇着铃铛,念着口语,身后跟着一排会跳的僵尸,随着道长回到他们各自的家乡,安葬,入土为安。所以被大家传说成一个恐怖的,神秘的事件。

从小被香港僵尸电影熏陶过的我,也曾经一度相信湘西赶尸就是这样的神秘,但当我查找很多相关资料后,才知道其实湘西赶尸,只不过是一种运输尸体的职业手段。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职业的由来和到底是怎样操纵尸体的。


赶尸的由来。

在古代,由于没有平坦宽敞的道路,更没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很多时候都是靠人工的,而在那样的情况下,一些客死异乡的人,是很难搬运回故乡安葬的,于是死者家属就找一些胆大肯做的人,去异乡把尸体运回来,当然,这个酬劳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于是做尸体运输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就演变成了一种职业。(当然这里的多,其实也是不多,因为真正敢做的人太少了)



赶尸的操作方法。

赶尸刚发展的时候,是整条尸体运输回来的,这给赶尸人带来很大的体能负担,加上路途遥远,短则几天,长则需要一个多月才能把尸体搬运回去,尸体在运输过程中早已发臭腐烂,更加是难上加难。于是赶尸人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把逝者带回去,又能减轻负担。是什么办法呢?

就是把尸体肢解,只保留头部,其他身体部分在异乡就埋了,然后给每个尸体做一个稻草尸身,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体能支出,运输时间也大大缩短了。赶尸人把死者的头部用布袋包住,另外给稻草人的身体穿上衣服或者裹上尸布,看上去就像一个真人一样。

同时运输多个尸体的时候,赶尸人通常为两个人,他们在每个尸体之间用竹竿穿过尸体身上的衣服袖子,把尸体串联起来,然后一人在尸体队列前面领头,一人在尸体队列后面赶尸。这样一来,只要前后两赶尸人行走,中间的尸体也就自然跟着走起来了。由于稻草人的脚不会跨步,赶尸人每走一步,尸体就只能随着“跳”一次,因此也就有了电影上,僵尸是跳的由来。

另外,赶尸人这种职业是比较特殊的,他们不能在白天赶尸,因为容易把路人吓着,加上白天有太阳晒着,尸体更加容易腐烂。所以他们通常选择晚上才行动,因此也就有了僵尸只能晚上出没的规定。


香港电影中的僵尸形象。

相传古代有清朝的墓地,发生尸变,变成僵尸,出来到处抓人吸血,因此香港的电影根据这个故事,让僵尸都穿上了清朝的官服,很好的给僵尸这个形象加上一层神秘而又恐惧的色彩。



好了,关于湘西赶尸的真相,就介绍到这里了。

如果有哪些地方说的不对,或者我本人理解错误的话,还请专业人士来指出纠正。

我是生活小精彩,喜欢分享精彩生活。谢谢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我的讲解,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