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玲得婿(民间故事)

清乾隆年间的一天,姜里村的东岳庙来了位道长,传言道长神机妙算,本事了得。姜里名士姜雨堂听说后,立即偕夫人前去拜访。

夫妻俩平素笃信道教,初见道长便觉遇上知音,一起品茗观景相聊甚欢。道长见姜雨堂印堂发黑,不禁问道:“姜老爷最近可有烦心事?”

姜雨堂淡淡地说:“并无什么烦心事,只是近来阴雨绵延,久不见阳光,故心情不爽。”道长听罢,放下茶杯微微一笑:“唯恐姜老爷不只为此事吧?”一旁的姜夫人用脚踢了踢姜雨堂,朝他使了个眼色。姜雨堂装作没看见,故意把话头岔开,指着庙前的一潭湖水说:“道长,此潭风景秀美,你我何不去潭中泛舟赏景?”

“泛舟就免了吧!”道长谢绝了姜雨堂的好意,笑着说道,“姜老爷不愿相告,贫道也能知晓一二。”姜雨堂听罢惊奇地看着道长:“这话从何说起啊?”只见道长手捋银须,沉吟了一会儿说:“看在你我今日有缘,我就向你泄露一二。你和尊夫人日后将失去一件心爱之物。”

“什么心爱之物?”姜雨堂急忙问道。道长摇摇头不肯回答,姜夫人一看也急了,立即跪地央求道长:“姜家绝不能有半点闪失,还望道长快快告知。”道长忙扶起姜夫人:“夫人莫要惊慌,有失必有得,日后定会有周转。此乃天机,不能详解。”接着,他们又赏了会儿风景,见天色将晚,夫妻俩便匆匆告辞。

真让道长说中了,最近姜雨堂夫妻俩确实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原来,夫妻俩有一宝贝女儿姜芷荷,如今到了婚嫁年龄,来姜家提亲说媒的络绎不绝。姜雨堂想把女儿许配给安景平,在一次庙会上安景平看到姜芷荷的丽容后,就几次三番派人来姜家提亲。安景平原是苏州城内一商贾,后来在澄湖边占了块地方,专做敲诈勒索过往商船的营生。姜雨堂原指望两家联姻,他的水上贸易会一帆风顺。谁知女儿性格率真固执,不听从父母之命,这才惹得姜雨堂生气恼怒。

回到家后,姜夫人不安地对姜雨堂说:“老爷,听道长那么一说,令我更加心烦意乱,真担心有什么劫难降临姜家。”

姜雨堂笑笑说:“道长所言不假,如若我们强行把女儿嫁给安景平,按女儿的个性誓必反抗到底,到最后撞墙自寻短见,或投潭自尽,这样我们岂不失去了一件心爱之物?”

姜夫人啧啧称道:“老爷分析得有理,接下来我们如何应对?”姜雨堂朝小姐阁楼看了一眼说:“我们不妨顺了女儿心意,但也不能得罪安景平。我想了个计策,让女儿抛绣球招亲。当务之急是帮女儿尽快找到心仪郎君,到时再把他安排在接绣球的人群中。”

“如此甚好,我这就去问女儿。”说完,姜夫人唤来丫鬟,备上点心去了女儿房中。

此时,姜芷荷正在阁楼临窗观望,不远处一帮工匠正忙着在潭上建造木桥。这木桥是姜雨堂出资兴建的,连接姜府与外面的出路,便于日后嫁女之日宾客出入。闻听丫鬟说娘来了,姜芷荷立即上前接应。姜夫人把点心放上桌,笑吟吟地说:“女儿啊!这是今年头一锅酒酿饼,娘给你拿些来尝尝。”

姜芷荷平时最爱吃酒酿饼,见女儿吃得差不多了,姜夫人便说明来意。姜芷荷面带羞涩,把姜夫人拉到窗前,用手指着一个人说:“就是他。”

姜夫人顺着女儿手指点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书生模样的工匠,一边对照着图纸,一边指挥其他工匠干活。

此人叫杨兴民,是大成造桥班班主,从小天姿聪慧,学得一手精湛手艺,设计建造了不少桥梁。姜芷荷仰慕杨兴民的才华,经常借送饭之名看望杨兴民,一来二去暗生情愫,只因姜雨堂执意要把她许配安景平,因此一直未敢在父母面前提及此事。如今父母终于松了口,姜芷荷高兴极了,便对母亲说了这件事。

姜夫人拉女儿坐下来说事,告诫她这段时间要低调行事,免得被人知晓败露计划。姜芷荷乖巧地说:“放心吧!娘,我不会给你和爹惹事的。”

姜夫人听了很满意,从怀里取出一只银制脚铃交给姜芷荷:“女儿,这脚铃本应在你出生之日戴你脚上,可为娘并非你的亲娘,就想借此机会送你,愿你以后出入能平平安安,万事顺利。”一番话听得姜芷荷泪光闪闪,起身给姜夫人跪下叩谢。姜夫人扶起女儿,替她把脚铃戴上。姜芷荷来回走几步,脚铃便叮铃铃响个不停,很快就喜欢上了它。

姜雨堂闻听女儿意中人是造桥的杨兴民,心中虽有不快,但也只好接受。他吩咐下人去督促杨兴民尽快把桥造好,并放出风去,说木桥完工之日,姜芷荷将抛绣球招亲。

安景平得知消息,十分不满,平日若不是自己罩着他,他能有这般家业兴旺?有个手下见溜须拍马的时机到了,走上前在安景平耳旁輕言几句,安景平听后频频点头,不禁哈哈大笑。

一晃好些天过去,木桥竣工,姜府上下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姜雨堂心情大好,挥洒墨宝,为桥取名万安桥,并率家族成员出席剪彩仪式。最后,抛绣球招亲正式开始,姜芷荷站在楼上,拿着绣球左右走动,楼下的人群不时涌起一阵骚动。

杨兴民本来有造桥的工匠护着,占据着正中有利位置。忽然人群中挤进几个年富力强的男人,暗中拳打脚踢,很快把杨兴民等人挤到一边。为首的男人堆满了笑,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姜芷荷身旁的丫鬟认出那男人就是安景平,这下如何是好?可怜杨兴民被挤得快找不到人影了,姜芷荷越看越来气,拿着绣球噔噔噔跑下楼,用力拨开人群,把绣球直接塞给了杨兴民。周围一群人看得目瞪口呆,哪有这样的招亲方式?

这算什么明堂?安景平更是气得胸口直冒火,原本按照手下献的计策,派一帮人占据有利位置,接绣球时他就成了绝对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可万万没想到,姜芷荷这丫头会出这一招。众目睽睽之下,安景平不好发作,只得忍气吞声。回去后,安景平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当即清点人马,准备夜袭姜府,抢走姜芷荷。

这天晚上,安景平带上一大帮人,乘着夜色直奔姜里。来到万安桥上,只见姜府灯火微暗,他手下凑上前说:“大人,按理姜家大喜之日,应该灯火通明,可现在这么早就熄灯,恐怕其中有诈?”安景平说:“我们人多势众,还怕姜府那几个家丁不成?兄弟们,操起家伙给我上,抢到姜芷荷,一律有赏。”

一帮人在安景平的带领下闯入姜府,结果却扑了个空,连个人影都没找到。安景平气急败坏,朝手下一挥手,开打!话声刚落,“乒乒乓乓”的打砸声就响了起来。就在这时,一支支箭从屋顶飞来,把安景平手下射得哇哇乱叫。随后,小姐阁楼有火把亮起:“安景平,爹爹念你之前有助于他,故让我在此恭迎,我今告知于你,我爱的人是杨兴民,你且回去吧,强扭的瓜不甜。”

安景平定睛一看,说话的人正是姜芷荷,旁边站着杨兴民。安景平吆喝道:“别高兴得太早,看我如何把你抓到。”话音刚落,手下一帮人一拥而上。

杨兴民见势不妙,拉上姜芷荷就跑,谁知姜芷荷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被赶来的安景平手下抓住。姜芷荷挣脱不了,朝杨兴民大声喊道:“兴民,不用管我,他们人多,你斗不过他们。”杨兴民含着泪看了看姜芷荷,随后便消失在夜色中。

安景平见抓住了姜芷荷,高兴地说道:“我看今夜良辰美景,不妨借府第一用,我和姜姑娘结拜夫妻如何?”

姜芷荷狠狠地瞪了安景平一眼,说道:“呸,谁和你结拜夫妻,我和杨兴民已经拜过堂,我早就是他的人了。”

安景平冷哼一声,差人把姜芷荷先关押在小姐楼里,等天明再把她带往自己的住处。

突然,手下来报,说姜府有家丁来投靠。安景平没多想,就让人把家丁带上来。家丁来到安景平面前,深施一礼后说:“小人景仰安大人英勇无比,愿意跟随安大人左右,替安大人挡剑拦刀,万死不辞。”

安景平呵呵一笑:“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家丁马上说道:“姜雨堂平时对我们刻薄,把金银财宝都藏匿于一处民居里,小人愿为安大人引路。”安景平听了心中暗喜,姜雨堂一生致力于水上贸易,传闻有一只巨大的聚宝盆,他对之早就垂涎欲滴。他让那家丁在前面带路,自己带上一帮人跟在后面。

家丁举着火把在村子里左弯右拐,就像行走在迷宫里,安景平走得头晕目眩,差人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家丁支吾了几句,把火把一扔,跑走了。其实这家丁是工匠所扮,杨兴民用调虎离山之计支开安景平,这样他好去营救姜芷荷。杨兴民带工匠们来到小姐阁楼,迅速解决了二名看守,把姜芷荷救了出来。

就在这时,安景平带着人也返了回来,杨兴民让几名工匠护送姜芷荷先走,他和其他工匠负责殿后。杨兴民哪里打得过安景平,很快便招架不住,一路退回到万安桥。

此时姜芷荷已与父母汇合,正在桥上焦急地等候杨兴民。杨兴民回头看了看后面,眼看安景平的人快要赶到,他顾不上与姜芷荷说话,抽出背后的板斧跃入水中。

“兴民!”姜芷荷大叫一声,挣脱开父母也跳入水中,两人合力砍断木桥桥桩。安景平他们追红了眼,急切地想抓住杨兴民和姜芷荷,哪想到刚走到桥中央,突然木桥“咣当”一声倾入潭中,安景平和手下瞬间全部掉落水里,安景平不慎被木桩断口刺伤心胸。

杨兴民见状,拉着姜芷荷爬上岸,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手下把安景平救上岸后,一看伤势很重,立即把他抬了回去,后因流血过多终没能救活。很快,消息传到姜雨堂那里,姜府上下无不拍手称快,姜雨堂对有功人员大为嘉赏,吩咐下人準备一桌酒菜,让小两口去东岳庙拜祭东岳大帝。

拜祭完了,杨兴民领着姜芷荷来到偏房,见了道长深施大礼:“多谢道长相助,今领娘子前来答谢。”

原来,杨兴民与道长神交已久,此次道长来姜里,得知杨兴民和姜芷荷互相爱慕,可姜雨堂执意要将女儿嫁予安景平,便想助俩人一臂之力。道长故意跟姜雨堂说些玄乎的话语,好在姜雨堂是个聪明人,及时改变主意,虽经历些波折,但两人最终还是走在一起。

这时,姜芷荷上前说道:“那次下水时不慎滑落脚铃,去潭里打捞几次都未曾找到。”

杨兴民安慰了姜芷荷几句,说改日请工匠再打造一只。姜芷荷不依,哭哭啼啼地说:“娘视我如亲生,此银铃是她的心爱之物,世间不会再有第二只。”为了讨姜芷荷开心,让失去的脚铃重新回来,杨兴民重修万安桥时,改用坚固的石材。他运用独到的设计,通过石头间微小的隙缝振动发出响声。只要有人从上面走过,就会发出清脆悦耳如银铃般的声音,久而久之,万安桥就有了另一个美称——响铃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