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怎麼被“黑”的?

說起黑,自然會想到包拯。傳說包拯是文曲星下凡,狄青是武曲星下凡。兩人下凡前領臉譜時南鬥星君正在下棋,下的正是難解難分,文曲星等不及了,自己隨手拿了一個,結果拿錯了,膚色也就調換了。

包拯是怎麼被“黑”的?

包拯大概是歷史上最黑的人了。如果因此給包拯頒個獎,第一個雙手贊成的就是老百姓,而第一個不同意的就是他本人了:人家可是“天生麗質難自棄”。

的確,翻遍史書,正史中並沒有提到其膚色。如果有幸去國立故宮博物館,那裡有一張包拯的畫像。奇怪的是,裡面並不是一塊黑炭,而是一個白面書生。

那麼包拯是怎麼“變黑”的呢?

提到包拯,我們會想到“狸貓換太子”的橋段,想到大俠展昭,想到大鍘刀,一樁樁案件到了包拯這裡水落日出,無論皇親國戚,都會被繩之以法。而歷史上的包拯並不像我們所知的那般斷案如神。《宋史·包拯傳》中只記載了一個牛舌案的故事。

真實的包拯更多的是敢於直言犯諫。他曾上書批判范仲淹“慶曆新政”中的弊端,也與大文豪歐陽修因執政理念不同而產生分歧。不可否認的是,包拯的確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成為受人尊敬的父母官。時人常說:“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看到包拯笑比看到黃河清還要難。

包拯是怎麼被“黑”的?

戲曲的一大特點是臉譜,以臉譜來反襯人物性格。而臉譜往往與真實面目大相徑庭,甚至張冠李戴。比如關羽的紅臉代表忠勇,曹操的白臉代表奸詐。黑色代表嚴肅、正直,所以戲臺上的包拯就變成了黑臉。

後來包拯的額頭上又多出了個月牙。有了月牙,就有了通行證,晚上就可以去陰間斷案。那麼問題來了,月牙是怎麼來的呢?這可難不倒我們的老百姓。有說狗咬的、驢踢的,有說鐮刀勾的,還有的說掉井裡了。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是月牙呢?因為月亮代表正義。誰小時候沒有喊過那句“代表月亮消滅你”。

包拯是怎麼被“黑”的?

到了清代,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三俠五義》橫空出世,敘述包拯斷案如神,除暴安良的故事。不僅說明了包拯是生來就黑,“黑漆漆,亮油油”,還安排了展昭、公孫策等人,把包拯的形象推向了頂峰。

包拯就這樣從生活中走進了戲曲,走進了書本,然後又重新以新的面貌回到了生活當中。我們不難想象,戲臺上黑臉的包拯,大街小巷的說書人,破案的故事隨歷史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此為藍本,關於包拯的電影、電視劇更是應運而生,層出不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