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的父母願意給兒子付出全部積蓄,卻對女兒一分錢都不願意給?

大魚丸子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想到一句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其實在農村,像父母願意給兒子付出全部積蓄,卻對女兒一分錢都不願意給這種現象還是蠻多的。我理解的這樣的原因有三個,我一個一個的來說說吧!(有其他的可以在評論補充哦)

一、重男輕女的思想

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很嚴重的。他們總覺得兒子可以傳宗接代,女兒嫁給別人,跟別人組建家庭,生的孩子跟別人姓,就是別人家的了。

二、兒子經濟負擔較大

因為女兒出嫁,可以收到孃家的彩禮,父母這邊只需要出一點點錢就可以了。兒子就不一樣了,兒子結婚得需要要一套房子,車子,彩禮錢等等,相對於女兒來說,要消耗錢實在是太多了,沒法比。

三、養兒防老(陪伴)

女兒結婚了,就跟別人住了。回來陪父母的時間很少了。兒子結婚了,會跟父母住一起(當然啦,現在一般都是不跟父母住,就小兩口住)。還有一說法是,養兒防老。以後老了有人送終什麼的。但現實情況是當父母老了生病了,照顧的大都是女兒,兒子照顧的不常見。

當然啦,現在農村也有好多家庭是不管男女的,生男生女都是一個樣的。有的父親甚至是女兒控!


鮮農場

其實不僅僅在農村會有這樣的情況,城市裡也有很多老人是這樣的,歸根究底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怪,但是城市裡這樣的老人的確比農村的要少的多。

之所以城市裡重男輕女的現象要少於農村的原因還是跟文化程度和生活環境有關,城市的老人接觸的新鮮事物比較多,視野也比農村老人視野要寬一些,他們年輕的時候在工廠或者企業工作,單位和社會上的各種宣傳頁比較多,時間長了思想逐漸就會發生變化,而農村的老人家接觸面比較狹窄,老人家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信息,所以對老一輩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不容易改變,我說這些並沒有貶低農村老人的意思,但是的確是有這方面的原因。

在這些老人心裡兒子才能算是正宗的自家人,因為兒子的後代是跟隨自己姓氏的,是延續自己姓氏根本,而女兒的後代是隨別人姓氏的,就不能算是自己姓氏的延續了,也就是平時他們說的是外姓人了,所以可想而知他們對待自家人跟外姓人一定是會有區別的,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他們不願意財產流到外人手裡。

其實我們知道這樣的思想是完全錯誤的,作為父母不應該區別對待子女,區別對待不僅僅會傷害孩子的心,也會給將來孩子們的關係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於父母每個孩子都有贍養的義務,但是父母在撫養孩子的時候卻區別對待,那麼對孩子來說是不是也是一種不公平呢?我們經常看到有孩子因為父母的贍養問題最後兄弟姐們之間的關係分崩離析,大打出手的,很多都是起源於父母當初的區別對待。所以為了家庭的和睦作為父母應該堅決摒棄重男輕女的思想。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程度的提高,這種現象也會逐漸的消失的。儘管贍養父母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遵守的法律規定,但是作為老人家也應該也要會做長輩,才能讓子女們更加的尊重和愛護。有的時候孩子的目的並非是要爭奪財產,想爭奪的是父母的愛和關懷。


絮絮又叨叨

養兒防老,因為在農村,養老的話,基本還是要靠兒子。兒子生的兒子,跟的是自家的姓,才是自家的後人。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再親的閨女,也會變成人家的媳婦。將來生了娃,那是外人,是要跟著女婿的姓。

在農村,嫁閨女不需要準備什麼,娶媳婦的話,要買房買車,這些兒子沒有能力準備好的話,必須是父母無條件的支持,要不然兒子只能打光棍了。

其實,也不是重男輕女,這些都是習俗而已。自家的閨女會變成人家的媳婦,人家的女兒也會變成自家的媳婦。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又不是一家兩家。

再說了,對於農村人來說,最大的財產是土地和房子。土地的話,閨女嫁出去了,戶口遷走了,地也就沒了,這個都是按照人口的。房子的話,一般女兒也不會要的,都是留給兒子的,傳男不傳女的。

如果真要給女兒平分,反而會激化矛盾,變成村子裡的笑話。

對於女兒,並非一分錢也不會給的,女兒結婚索要的彩禮,基本都會返還的。


快樂農人驛站

要說父母偏心,確實偏心。但我覺得處於農村那種情況下,是可以理解的。農村與城市夫妻結婚後更多獨居不同,農村都是女方嫁入男方家,在男方家生活,奮鬥,除了生的孩子和男方姓,也是與男方父母同住,孫子孫女也是爺爺奶奶接觸多。而作為嫁出去的女兒,除了偶爾帶孩子回來看看外,基本和孃家的交集比婆家少很多,有的嫁的遠的,更是很少回去,父母生病照顧也不可能。而兒子卻是在父母跟前,不至於女兒嫁出去了,父母不在了,家裡沒有兒子,這戶人家就在地方上沒了,所謂的絕戶。我是女兒,父母的任何東西我都不要,我也一樣會去孝順。我知道我的孩子逢年過節陪的是爺爺奶奶,而不是我父母,也不跟我爸媽姓,跟我爸媽也不親,而我作為女兒,也不可能像兒子一樣生活在他們身邊。何況農村這種嫁娶也是平衡的,都是財產給兒子,女兒會嫁人,她自然會有婆家的房產田地屬於她。作為女兒,我覺得自己的哥哥或弟弟過得好,也是我孃家強大,男方才會更看得起你。而我,如果找個男人,還需要孃家救濟,那我會很鄙視這個男人,鄙視軟飯男!而作為父母,可以要求和兒子一起住,要求兒子兒媳孝順你,有幾個會去女兒家住,要求女兒女婿孝順你?就算去了,也是人在屋簷下,和在兒子家差別不是一點兩點。所以,農村這種偏心,有他的社會原因,可以理解,也會支持。


sunshinegirl66338391

“為什麼農村的父母願意給兒子付出全部積蓄,卻對女兒一分錢都不願意給?”大部分農村父母哦都是積攢一輩子繼續給兒子在城裡買套房,結婚以及有了孫子後,經常給錢救濟,孫子上學也要給錢,即使他們手裡已經沒有多少積蓄了,但只要兒子伸手,必定會給,而女兒都認定是別人家的女兒,基本工作後很少投資,甚至指望女兒嫁出去撈一筆禮金給兒子補貼?

愛農幫看到這個問題的詳細描述,不能說完全否定吧,至少是有所感觸的,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相較於城裡人來說,其實要更嚴重些,因為,相對來說,更為傳統;也不得不予以承認的是,在現實生活的農村中,部分家庭確實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並有可能正在經歷著;

其實,也真的是弄不清楚,為什麼過去會把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得這麼清楚,兩者竟然存在如此大的區別,導致現在的社會仍然存在遺留,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

也不得不說的是,農村父母的不容易,也難怪在農村中,會有這樣的說法,假如有一戶人家生了兩個兒子,可能大多數人的反應除了祝福之外,更多的是考慮到以後的經濟負擔,因為兒子要結婚,要出錢,女兒是出嫁,是拿錢,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另外,對於兒子,即使結婚成家後,也是需要自己予以一定的經濟支持,但是女兒,即使可能過得不是那麼幸福,但是,自己也不用多去操心,真的就是,嫁出去了就是嫁出去了;

以上所說是農村中現實存在的現象,當然,也有很多家庭是不分男女的,生男生女都一樣,甚至會對女兒更為疼愛,這也是有的,也是我們所提倡的;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這其實就是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作祟。在歷史的長輪裡,很多人都是不想給女兒任何東西,都認為其實女兒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在農村有這個觀念,兒子才是正根,父母跟著兒子過,天經地義,女兒就是一門親戚,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來看看父母就可以啦。



父母都認為兒子才是自己的傳承者,兒子可以讓自己這一支流傳下去,而女兒卻不可以。在當代社會,為什麼有的地方要那麼多彩禮,要彩禮的根本原因就是要給兒子買房子娶媳婦,一般人家都要給女兒回嫁妝,很多父母偏心嚴重,只給女兒幾床被子,這就是嫁出去姑娘潑出去的水,根本就不想讓自己的東西落入他人之手。因為女婿是外人。但是我認為女兒兒子一樣都可以傳承自己,有時候女兒比兒子做的還好,女兒有時候比兒子還要孝順。因此我勸有兒有女的家庭,千萬不要偏心,偏心對子女的傷害很大,子女之間容易有隔閡,不利於家庭團結。


圖片源自網絡,歡迎您的評論,您的評論是我繼續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持!


飛鴿傳武

主要還是“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作祟!

中國農村普遍存在的重男輕女的根源還是因為大多數父母認為在自己老的時候只有兒子才能願意為自己養老!這種觀念不根除,“重男輕女也好”,“天價彩禮”也好無法得到徹底的改善。

養兒防老的實質是把子女當成了經濟工具。這體現了中國人的特點:人不能自己為自己負責,需要別人為自己負責。但養兒防老在現代不是一個好工具。養兒防老之形成的原因是兩大傳統基石:戶口制度造就的穩定“家族制”和精神制度“孝道”。

養兒經濟回報更高!

很簡單的一個事實是,傳統上,養幾個兒子的投資回報率比自己養老或者女兒養老要高的多。

自古以來,很多家長在潛意識裡認為,養兒子的投資回報率可能無限高,因為兒子可能有出息,可能會中秀才、可能會中舉人,可能會當大官衣錦還鄉。女兒有可能會嫁給有錢人,可能會嫁給鄉紳、大戶人家。如果你準備自己養老,你得把錢藏在床頭底下,傳統上中國人一向都沒有很好的投資工具,所以存下來的幾個銅板到老了還是那幾個銅板,用來養老很可能是不夠的。就算兒子沒有出息,但是多養兩個兒子,一人供一口飯,供應自己老年的吃喝用度,還是綽綽有餘的。所以養兒防老,本質是為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國人形成自我養老的習慣!

眾所周知,中國人一向沒有自己存錢養老的習慣,而是傾向於儘可能多的養幾個兒子來養老。

人和錢相比,投資回報率高多了。老年的風險是很大的,其損失有可能是無限大。對於平常人來講,老年人喪失勞動能力後需要每天吃喝用度。 如果老年人活得很長, 有可能錢用光了人還活蹦亂跳的 。

人老了以後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可能會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而醫療費是一個 可能虧損無限大的無底洞 。所以如果一個人自己存錢養老,很有可能由於種種原因承擔不起。

養兒防老觀念暫時無法改觀!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養兒防老是中國孝道傳統和信仰的延續, 中國的法律規定了子女的贍養義務, 而西方的法律中子女是沒有對父母的贍養義務的。 同時中國的父母也為孩子付出了遠超西方父母的照顧, 掏棺材本給孩子叫首付在西方也是不可想象的。

人老了之後除了錢,還需要照顧(情感和生活),西方是靠福利體系解決物質,靠宗教解決精神和情感的照顧(很多人去敬老院做義工,是宗教的一種活動), 中國的孝道起的作用和西方的宗教是相同的。

所以,目前來看,養兒防老這個觀念一時半會無法改善,這個問題深深根植於中國人的思想底處。

但是天價彩禮的問題確實值得人們警惕!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10


糧油市場報

這種情況在農村確實存在,父母對兒子偏心偏的厲害。可能由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重男輕女”思想在作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看重家族香火的延續,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並且認為只有兒子才能夠延續家族香火,因為兒子的孩子還是跟自己的姓,能夠使家族一直延續下去,“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女兒的孩子就隨夫家的姓了,不屬於家族的人。在農村,如果家裡沒有兒子,可能還會受到其他村民的嘲笑和欺負。二是由於農村經濟條件所限。農村的經濟發展要遠遠落後於城市,農民收入少,辛苦一輩子可能也沒有多少積蓄。同時,農民沒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老年生活基本沒什麼社會保障。等到年老喪失勞動力了也就等於喪失了收入來源,養兒子就是為了給自己養老送終的。雖然女兒也能養老,但是存在許多不方便的地方,如果嫁的地方比較遠,回家看望父母就會不方便(以前交通不發達時就更不方便了),如果父母癱瘓在床或是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把父母接回家中照顧,還得取得丈夫一家的同意,也比較麻煩,而兒子照顧起來就沒有哪麼多麻煩了。

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思想的轉變,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改變。希望以後沒有這種事情發生,因為兒子女兒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要偏心讓女兒心寒。


首都農業人

為什麼農村的父母願意給兒子全部積蓄,卻對女兒一分錢都不願意給?作為一名農村女孩,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種現象並不只存在於農村,城市也是一樣,甚至許多富豪都將所有的財產留給了兒子。大家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可為什麼父母通常不願意將積蓄分給女兒呢?有人說這是重男輕女,我認為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有的父母對女兒很好,尤其是出嫁前,但最終還是會選擇將所有積蓄留給兒子。

在我看來,這是由於我們處於父系社會的原因。什麼是父系社會呢,父系社會出現於4000至5000年前並延續至今,在父系社會,男子佔據主導地位,並且將兒子留在家庭中,將女兒嫁出去,家庭中留下來的僅男子,由男子來計算世系。父系社會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兒女要隨父親的姓。看到這大家可能就會明白,兒子承擔著延續世系的責任,因此自古以來父母的積蓄都是留給兒子的。也就是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開放,女性地位在不斷的提高,甚至有要超越男性地位的苗頭,因此,現在許多家庭已經不在延續這一延續了5000年的家庭關係形態,願意將積蓄就給女兒一份,而且我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這麼做。就我來講,如果我有一兒一女,我會將我的積蓄跟他們平分,因為他們都是我的愛。


時尚村妮

養兒防老,那養女兒呢?

確實如上所說,大部分農村的父母願意給兒子付出全部積蓄,卻對女兒一分錢都不願意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村“養兒防老”的觀念。

1、男女成家後的所有收入都是男方家的

在傳統農村的生活中,媳婦一旦嫁了以後,那就是男方家的人了。男女那麼所有的勞動成果都是屬於男方這邊的。如果女方把財務、資產等東西大量帶到女方家,那男方家絕對是不允許的。這樣就造成了女方家基本上除了女兒偶爾買點東西看看以外,得不到更多的好處。所以農村嫁女兒彩禮才會要得那麼高。

這樣對女方家是極其不公平的,所以才會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說。對於女方家來說,你給女兒再多的東西那都是給男方家。家長自然不願意!

2、女兒無法防老

女孩如果結婚以後,自然是天天住在男方家。日常生活、逢年過節都以男方家為主。那麼對於女方家來說,女兒根本無法照顧到自己的生活起居。感冒風寒、腰腿病都只能自己扛著,女兒只能偶爾來看看自己,長期住孃家照顧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旦生了女兒,基本上就不會指望女兒為自己養老了。男方家不允許,農村觀念不允許,客觀生活不允許。所以農村基本不指望女兒為自己養老。

3、那男方呢?

反觀男方家庭,首先是男孩代表延續香火延續姓氏,這個傳統觀念使得男孩在宗族傳承的高度上來說,比女孩的作用大太多。因此越大的家族越重視男孩,重男輕女的現象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其次和女方家正好相反,兩人結婚時雖然要出一大筆彩禮,但是婚後兩人的勞動成果都是男方家的。再加之兒子和兒媳婦都長期住自己家這邊,可以照顧到日常生活,那麼養兒當然能防老。


4、事實情況卻很可笑

可笑的是,在農村的事實情況是。大多數兒子會和老人、兄弟爭財產房田等,而打得頭破血流。而女兒卻對家長孝順有佳。但大部分的人由於社會影響,根本轉不過這個灣。

而由於從小對男孩的溺愛,是的兒子品德、勤勞、思想都出現惰性。自古慈父多敗兒,古話不是沒有道理。而一些女孩由於從小的偏見,長大後任然牢記於心,嫁出去後也不想再多幫父母。很多有子女卻無人照顧的老人,就是這個原因!


5、社會觀念的進步

不過可喜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進步,這樣的現象在農村也越來越少了。男方家也不會說一味的讓兒媳婦偏袒自己家,而女方家也不會覺得女兒不是自家人。因此偏袒的情況極少見了。比如我堂妹和堂弟,我叔給了他們一人一棟房子,面積大小都一樣。最後就用我叔的話來結尾吧:“人老死後都是一灘爛泥,但無論女兒還是兒子,都是心頭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