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被认为“没事干”:别听人乱说了

在日常聊天中,总有人认为公务员的工作很轻松,每天就“喝茶看报”,紧接着,作为政府的二级单位——事业单位会被关联躺枪,落了一个“没事干”的形象。

事业单位被认为“没事干”:别听人乱说了

首先对公务员“喝茶看报”的工作形象以偏概全,在当前形势下再拿“喝茶看报”来调侃公务员,无疑是对这个群体的中伤。早前时候,有主流媒体批判过社会上对公务员工作形象的以偏概全思想、人云亦云,同时在网络上有群体中的人喊冤:没有“喝茶看报”,只有“5+2,白加黑”。

现在的政府工作真不清闲,有很多公务员都因公牺牲了,尤其在扶贫上:2017年3月,河南新茶县二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赵超文带病工作,后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2岁。2017年5月,淅川县寺湾镇司法所所长(驻村第一书记)胡锦中,在会议室抄录扶贫表格时,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医,最终抢救无效,享年49岁......

事业单位被认为“没事干”:别听人乱说了

事业单位作为被政府领导的二级单位,在国家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自然也不会闲着。教师、医生应该是事业单位里面比较忙碌的人,基层事业单位在完成本单位工作后,配合政府工作也兢兢业业,义务加班甚至家常便饭。可奈何事业单位在有些人眼里就成了“没事干”的形象?

缺少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发声

笔者前面提到,在公务员工作形象被误认为“喝茶看报”群体内的人站出来说“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然而在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形象维护上,真的鲜有关注,群体内部更多属于“埋头苦干”型,走“低调”路线。媒体人员多为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但对自身所处群体关注度依然很弱,事业单位人员发声的平台更是少之又少。

事业单位被认为“没事干”:别听人乱说了

公众思维还停留在过去

问:能进去事业单位的你知道是什么人吗?答:都是关系户。

印象中,如果是关系户,很多就不用干事的,每天来露个脸或者走走过场就行了。笔者觉得,有上述印象的人,其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吧,在过去混沌不清的时候,确实存在个别情况,但不是主流。从事业单位改革“逢进必考”后,采用公务员的录用标准,能够进来事业单位的基本没有什么关系户,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考进来的。

现在进入事业单位的人都是经过大学以上教育的人,走到岗位上都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发光发热,真不存在“关系户没事干”的好事。

事业单位被认为“没事干”:别听人乱说了

“舆论的趋向决定人的思想”,要破除事业单位“没事干”的思维定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但舆论导向和敢于批判错误思潮的做法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不让人说某个群体“坏话”?笔者认为,并非不让你说“坏话”或者不认同的话,而是你说的话应该根据实际、把握分寸,不应“哗众取宠”,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形象应该在舆论场里得到正确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