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个国家开设编程课的教授说,小学生也能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看点 人工智能使生活获得了便利,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许多焦虑和恐慌,我们该怎么去对待人工智能的普及?以及到底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又或者说从几岁开始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掌控AI?美国北乔治亚大学(UNG)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佩恩认为,未来其实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图景,任由其中一个单独运行都不可行。未来将会是人与人工智能互相协作的时代,低龄孩子如果能在学习编程中得到乐趣,这回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去年,围棋高手柯洁在AlphaGo大赛中败下阵来,人工智能机器人获胜。这时,“AI取代人类”的论调甚嚣尘上。在这段时间中,一系列AI相关的书籍占据各大畅销书榜单的首位。大家都开始有些恐慌,恐怕自己被AI取代。

事实上,这种论调不是无中生有。去年,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最新研究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会有4-8亿个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取代。

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参与人类的生活?他们真的能够取代人类吗?美国北乔治亚大学(UNG)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佩恩认为,未来工作的图景,其实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任由其中一个单独运行都是不可行的。

148个国家开设编程课的教授说,小学生也能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佩恩教授

佩恩自1998年起任教于UNG计算机科学系,曾担任UNG的第一位系主任。不过,和那些成天在象牙塔里搞研究的学究不同,佩恩很早就开始涉足基础教育领域。他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48个国家开发了在线编程课程,如今已有超过两万名学生参与其中学习。另外,他为儿童编写的编程书成为亚马逊排名No.1的编程类畅销书。

如今,编程语言Scratch已经成为广为接受的幼儿编程学习软件,那对于低年龄的孩子,AI技术也是可以学习的吗?

佩恩一直强调,无论是学习编程还是人工智能,对于孩子来说,“感兴趣”最重要。“如果他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那他们才可以在长大后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佩恩的妈妈当时给他买了第一台电脑,这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对他来说,学习编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所以,他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作家、TED的演讲者等。

在佩恩看来,编程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

148个国家开设编程课的教授说,小学生也能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就在身边

现在关于“人工智能”(AI)的宣传铺天盖地,但是大家还是觉得这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认为AI属于高科技领域,并且多应用于一些大型产业里面。但事实上,AI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比如,Iphone手机上的siri就利用了AI技术。

话说回来,很多人之所以觉得AI离我们很遥远,是因为我们总是把它当成一个宏观的观念来看。但是佩恩认为,要了解AI,就得把他们拆分成细小的部分。

AI技术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神经网络和自然语言处理。任何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可能都是融合了这四种AI技术。Siri就是利用了AI语音识别系统。另外,我们可以在手机里设置提醒事项,这也是AI的应用。还有当下大火的无人汽车,就是通过AI的视觉技术,使机器人移动来执行命令。

AI另一项重要的应用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年迈的父母。将这款AI产品放在屋子里,当儿女外出时,AI会负责照看老年人。它们可以和我们对话,或者打电话给我们。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我们还可以接到警报。

可见,人工智能应用就在我们的身边。正是因为它与我们的关系过于亲密,让我们忽略了它的存在。

“人工智能+人”才是完美匹配

人工智能如此“智能”,很多人开始担忧,人类会不会有一天被AI取代?

从去年开始,很多国家都在陆续发布关于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报告。其指出,到2035年,25%-30%的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

但是佩恩注意到,所谓的“被取代”,其实是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机械化的工作。“就像工业革命时,机器可以代替流水线上的工人。” 虽然有一些工作会被取代,但是未来也会有新的工作出现。

“从本质上来说,未来的工作图景是,人工智能和人的合作。”佩恩解释。

“虽然科技可以替代一些工作,但是“科技和人”才是最好的搭配。如果有一天只有机器人,没有人,那也是有很大问题的。再以“无人驾驶”为例,我们能不能完全放心地让一辆没有司机的车上路呢?前段时间,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出交谈事故的事件可以很好地回应这个问题。“

“我认为一个司机可以协助操控五六辆车是当下非常好的解决办法。”佩恩认为,科技和人类一起工作,才是美好的状态。

以围棋游戏为例,我们都知道,阿尔法现在几乎是战无不胜的,现在甚至还没有一个人可以击败他。“但是,如果柯洁利用AI来检查自己到底哪个步骤不对或是有问题。那他甚至可以对付宇宙中的任何人。因为他的大脑加上AI系统的运算,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佩恩兴奋地说。

148个国家开设编程课的教授说,小学生也能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如果我们不是和AI竞争,而是用一起做的方式,那可能性是无限的。”

佩恩对未来很乐观,他知道未来会有一些工作消失,但是AI会使有些领域的情况变得更好。

想一想医生。当我们去看病的时候,医生们可能已经有成百上千小时的行医时间。但一个人工智能平台沃森,它或许已经阅读了数百万篇关于医学主题的期刊文章。“没有人类医生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在将来,医生可以和软件一起工作,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我们的健康。”

小学生学习AI,不要从零开始

人工智能和人的合作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也要求我们要能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技术。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而人们又没有如此快地得到新的工作机会。

“这个时候,人们学习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佩恩认为,如果人们可以掌握编程和人工智能技术,那他们自己就可以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这对于他们的雇主来说很有价值,甚至他们自己就能成为一个创业家。

因此,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去年7月,国务院公开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报告,其指出:

“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鼓励科学家参与人工智能科普。”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情况,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正式划入新课标,并把“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设立为必修课程。

今年4月底,由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以及上海交大附中、华师大附中等多所学校共同完成的教科书《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

可以看出,落实人工智能教育的紧迫性。另外,我们发现官方确定的人工智能学习方案主要在高阶学习阶段。那小学生能不能学习呢?

佩恩现在开设了针对低年龄段的人工智能课程。在课中,他让孩子们利用已有的人工智能助理软件给笔记本电脑编程,通过对电脑说话,让电脑执行命令。

他认为,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提早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好的主意。“在中国,人工智能刚刚被引进高中,感兴趣的学生应该从小就开始学习。等到这一批孩子进入高中后,AI技术又会比现在先进得多。所以让孩子们提前开始学,培养他们对AI的兴趣,或许等到他们上高中的时候,就可以提前学习大学的课程。”

但是,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一群学生,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孩子只要掌握基本的python编程语言,就可以学习AI技术了”,佩恩认为,教育者不能人为地拉高人工智能学习的门槛。“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编程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个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程序。然后在现有程序上,稍作调整。比如,我们可以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中添加几行代码,然后欣赏电脑AI “秒杀”人类的壮举。”

“如果孩子们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这将会鼓励他们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同时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佩恩一再强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