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发布:中国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

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去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 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自1990年至2015 年25 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HAQ(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排名从110 位提高到第60 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 位。近日,《柳叶刀》再次发布最新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HAQ排名从2015 年的全球第60 位提高到2016 年的第48 位,一年间上升了12 位,再次取得了重大进步,是中等SDI(社会人口学指数)国家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成绩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

那么,到底我们国家的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管理达到了什么水平呢?6 月8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布《2017 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介绍了我国医疗质量能力提升和管理的有关情况。

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发布:中国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

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呈“四升一降”变化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指出,所谓四升,一是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2017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81.8 亿,较2016 年增加3.2%;出院人次数约为2.44亿,较2016年增加7.5%。

二是部分专科、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从专科层面看,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等传统高风险手术科室中低风险组死亡率分别从2013 年的0.16%、0.15%、0.14%下降至2016 年的0.06%、0.11%和0.04%。大家可以看到下降的幅度非常明显。而从重点病种和手术层面看,消化道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等16 个监测的重点病种和颅脑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13个重点手术诊疗质量指标稳中向好,其中,16 个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三是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以抗菌药物为例,我国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 年的19.4%下降到2017 年的7.7%,下降了11.7 个百分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67.3%下降到2017 年的36.8%,下降了30.5 个百分点。细菌耐药趋势总体平稳。

专科发展和医疗技术能力呈现“两平衡、四提升”的良性态势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从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升以医疗技术水平为核心的专科服务能力,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通过持续的支持和建设,我国专科发展和医疗技术能力呈现“两平衡、四提升”的良性态势。

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发布:中国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

此外,心、肝、肺、肾等大器官移植临床服务也逐年呈现出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2017 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占2017年世界器官移植总量12.3%,位居世界第2 位。移植受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也位居世界前列。以心脏移植为例,我国心脏移植患者1 年、5 年、10 年生存率分别为94.0%、88.0%、76.1%,远高于国际心肺移植协会公布的86.2%、71.0%、51.1%的世界平均水平。

郭燕红也同时指出,当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她表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一方面将继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打造国家医疗质量和技术高地;另一方面,将加强儿科、麻醉、精神、康复、病理等短板专业的建设发展,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省际、省内对口支援和帮扶力度,进一步缩小区域间、专科间的发展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