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芬頓郵報》壽終正寢,雖然它仍然活著

《赫芬頓郵報》壽終正寢,雖然它仍然活著

無論《赫芬頓郵報》如何向世人解釋這次自廢武功的轉型、轉軌的意義,其最終的真相只有一個:《赫芬頓郵報》死了,雖然它仍然可能以《赫芬頓郵報》的名義活著。

在社交媒體還在襁褓之中,現在意義上的Facebook、Twitter還根本不存在的時空中,《赫芬頓郵報》作為一個公共空間、市民廣場,人們可以在其中自由地發表意見,講述自己的故事。雖然絕大部分人的故事,根本無人喝彩,無人閱讀,但是有一小部分人獲得了滿堂彩。憑藉創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頓的巨大個人魅力和她的各界高知名度朋友的支持,《赫芬頓郵報》迅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形成了盆地效應。

《赫芬頓郵報》的成功,首先是作為博客∙自媒體平臺取得的平臺級成功,這是新潮博客匯聚的地方。它與當年中國陳彤的相當成功的新浪博客十分相似。

作為內容導向的數字媒體,《赫芬頓郵報》一直做得不錯,而且可以說越做越強;但是,作為平臺導向的數字媒體,《赫芬頓郵報》每況愈下,這與微博崛起導致新浪博客的影響力同步下降的情形相似。博客們仍在寫作,但是,他們已經不再留戀《赫芬頓郵報》了,他們在沒有真金白銀回報的《赫芬頓郵報》之外可以找到更大、更高效的內容分發平臺,參與到擁有更多人參與的更大的內容遊戲中去。

在社交媒體走向成熟,並最終建成史無前例的巨大內容分發平臺的過程中,《赫芬頓郵報》也藉助Facebook、Twitter的影響力走向了自己的輝煌的頂點;然後,一路下滑。最終,《赫芬頓郵報》成了社交媒體的寄生物,它的主要流量來源也完成了蛻變,從主要來自受眾的直接來訪與搜索平臺,轉向了主要來自於社交媒體與搜索平臺。

《赫芬頓郵報》曾經無數次聲稱自己已經取得贏利,但是,主要以廣告為商業模式的這家原生數字媒體機構,從來沒有交出過一份貨真價實的贏利報告,口惠而實不至。共同創始人肯∙萊勒、喬納∙佩雷帝在其如日中天,以3.15億美元賣給美國在線公司(AOL)時義無反顧地選擇“淨身”出戶勝利大逃亡,稍後創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頓因經營困難而黯然離職,都主動或者被動地呈現了他們對於《赫芬頓郵報》面對的挑戰以及對於自身商業模式缺陷的認知。

《赫芬頓郵報》網絡廣告經營在谷歌、Facebook雙巨頭的合力擠壓下,日趨困難,在許多人眼中,數字媒體的廣告模式已經破產。(詳見傑羅姆《美國的原生數字媒體正在集體崩盤?》)

也就是說,從2018年1月18日開始,《赫芬頓郵報》已經與阿里安娜∙赫芬頓、肯∙萊勒、喬納∙佩雷帝、安德魯∙布萊特巴特四個人共同創辦的原來的那個《赫芬頓郵報》完全沒有關係了。(安德魯∙布萊特巴特較早離開了《赫芬頓郵報》,獨自創辦了後來大紅大紫的《布萊特巴特新聞網》)今天的《赫芬頓郵報》,只不過是一份基於互聯網的封閉的報紙,不再是數以十萬計的博客們的開放網絡家園。曾經向數以十萬計的博客敞開的大門,突然關上了。

為什麼?

因為哪怕不關上門,也不再有數以十萬計的博客作者蜂擁而入的盛況。

《赫芬頓郵報》壽終正寢,雖然它仍然活著

從這個意義上講,《赫芬頓郵報》的確已經死亡了。原生數字媒體崩盤潮,又多了一個經典的案例。

告別十多萬博客作者力挺的UGC模式,《赫芬頓郵報》走上了不歸路。

---------------------------------

背景閱讀:

傑羅姆:2015年1月15日,《老博客,新傳奇:八卦阿里安娜·赫芬頓及其他》

傑羅姆:2016年8月13日,《新媒體女王謝幕:再見,阿里安娜·赫芬頓》

傑羅姆:2017年1月15日,《從內容生產、內容平臺再到算法,一文看清新媒體“食物鏈”》

傑羅姆:2017年12月1日,《美國的原生數字媒體正在集體崩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