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這樣講故事

習近平這樣講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是講故事的大家。無論是會議上的發言、調研時的談話,還是出訪時的演講、報刊上的文章,他都善於用故事來傳達深意,感染他人。這些故事具體而生動、通俗而深刻,洋溢著“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黨建網微平臺梳理了總書記講過的關於勵志的部分故事,和您一起學習。

“精忠報國”

  我看文學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後來看得更多的是政治類書籍。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當時,我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從中央黨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揹著我,到那兒買岳飛的小人書。當時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岳飛傳》,一套有很多本,裡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還有一個版本是專門講精忠報國這個故事的,母親都給我買了。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裡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4日第24版)

學而有思

  我們的先人有許多勤學苦讀的動人故事,如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等,一直傳為美談,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記取。要安下心來,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看書學習,深入進行研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這句話講得好。學習與思考、勤學與善思是相互聯繫和相輔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開來。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腦子裡經常裝幾個問題,反覆思考。這對於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能力很有好處。

  ——2012年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2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尋烏調查

  毛澤東同志1930年在尋烏縣調查時,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人員數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

  ——2011年11月16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治學三境界

  ——《之江新語》之書中《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

“像牛一樣勞動”

  文藝創作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我國古人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路遙的墓碑上刻著:“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托爾斯泰也說過:“如果有人告訴我,我可以寫一部長篇小說,用它來毫無問題地斷定一種我認為是正確的對一切社會問題的看法,那麼,這樣的小說我還用不了兩個小時的勞動。但如果告訴我,現在的孩子們二十年後還要讀我所寫的東西,他們還要為它哭,為它笑,而且熱愛生活,那麼,我就要為這樣的小說獻出我整個一生和全部力量。”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要幸福就要奮鬥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革故鼎新、自強不息,開發和建設了祖國遼闊秀麗的大好河山,開拓了波濤萬頃的遼闊海疆,開墾了物產豐富的廣袤糧田,治理了桀驁不馴的千百條大江大河,戰勝了數不清的自然災害,建設了星羅棋佈的城鎮鄉村,發展了門類齊全的產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一切,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浸透著中國人的辛勤汗水,蘊涵著中國人的巨大犧牲。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鬥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

  ——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參考《習近平講故事》一書,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