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前蘇聯國家及其盟國想加入北約組織?

李翔

紅旗落地,蘇聯解體,美國人彈冠相慶。總統克林頓說:“20世紀成全了美國,21世紀將是美國人的世紀,到2015年時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對美國構成挑戰。”

這是屬於美國的戰略機遇期,美國利用這樣的“戰略機遇期”來加緊構建“單邊世界”,其理論基礎是美國優勢主導戰爭的“霸權穩定論”。即,“兩極格局崩潰後的世界不應該走向多極化,而應成為美國主導下的單極世界,美國的單極霸權不僅是實力造就的,而且還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默認,其他國家都希望藉助美國來平衡彼此之間的矛盾,而不可能聯合起來制衡美國的霸主地位”。

在1990年代後,美國一超獨霸,烈日當空。世界上各個大國都遭到美國的重點關注。中國在90年代“三大恨”,俄羅斯有90年代整個國家被洗劫一空的慘痛經歷。美國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構建著單極霸權的世界體系,在這個意義上,美國不停在給自己尋找對手,製造爭端——所以,冷戰並沒有結束,相反它以另一種形式更加深化了。

(冷戰沒有結束)

冷戰在1947年年開始,以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是世界長期不得安寧的主要根源。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組織北約等行為的背後,都深深地刻著“冷戰思維”,其最核心的內容是“對抗”。

美國的霸權理論的核心是對抗,對抗誰呢?

答案是:全世界。

蘇聯解體前,美國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北約所謀求的最大利益即是東西德統一。除此之外,北約不會選擇東擴。然而,蘇聯解體後,北約又是如何做的呢?

美國許諾說:歐洲將是“完整而自由的” ,一個沒有敵對勢力的集體安全體系。只要實行了美國式的“民主自由”,就會變得和西歐一樣富裕。

蘇聯解體後,歐洲陷入了徹底的分裂狀態——經濟上的分裂。當時在黑市上,1美元的購買力非常驚人。一部略有誇張的美國電影,說到幾個美國小夥子到歐洲尋找豔遇誤入東歐國家,身上只剩下一點零錢,原本以為陷入絕境,哪知道這些零錢的購買力竟然讓他們過上富麗堂皇的生活。

所以,美國這樣富有政治攻心的口號,收穫了從布拉格到莫斯科的一眾粉絲,因為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是那麼的強烈啊!

可是他們也不想想,西歐在戰前可就是發達國家,他們的積累遠非這些東歐的窮國、弱國可比。所以,20多年後,這些國家驀然回首發現,他們國家被“去工業化”了,原本殘存的一點經濟基礎都被破壞了,淪為了西歐的農產品、服務業(和諧)的基地。

(蘇聯解體)

在1991年-1999年,為了避免俄羅斯的反彈,美國甚至把“民主自由”的桂冠給了俄羅斯。一段時期內,美俄關係處於蜜月期。直到俄羅斯的經濟價值被剝奪乾淨,美國亮出了獠牙。

1994年12月1日,北約拋出東擴時間表。俄羅斯強烈反對這一計劃,但美國和歐洲盟友說:東擴是為了俄羅斯利益著想,歐洲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自然也考慮了俄羅斯利益。1996年北約秘書長索拉納前往 中、東歐國家訪問,強調任何申請加入北約的國家首要標準是看它的“民主化”進程。被美國徹底洗腦的俄羅斯也認為只要做好了所謂的“民主化”的進程,也一樣屬於體系內。克林頓更是在1996年6月,倡議與俄羅斯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係,表示將俄羅斯納入美國主導的歐洲安全體系之中。

列寧、托洛茨基、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他們可能要氣的從地下爬出來,俄羅斯的安全要依靠美國來保衛嗎?對俄羅斯構成安全威脅又會是誰呢?難道俄羅斯自彼得大帝以來的威脅不正是如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嗎?

然而,俄羅斯卻想當然地認為,這些事情都過去了,如今的俄羅斯,終於融入了西方大家庭,完成了彼得大帝以來300多年的夙願。

1997年的馬德里會議後,波蘭、捷克、匈牙利主動申請加入北約。1999年3月12日,三國正式加入北約。北約成員國從16+3=19,而對俄羅斯來說是-3,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

此時俄羅斯發現自己被賣了,還要幫著美國人數錢。因為俄羅斯從始至終都沒有在所謂的“和平夥伴關係”裡擁有過話語權。

這就像赤壁之戰前孫權召集群僚問策,魯肅追到走廊,對孫權說:“……現在我可以投降,您不能投降。因為我若投降曹操,曹操必然會將我交給鄉里父老去評議,由他們品評我的才能、學識和家世,也還會撈個政府的下曹從事噹噹。那時候,坐著牛車,帶著幾名下屬,結交天下有識之士,往來於士大夫之間,按步升官,也能當上州郡大員。可是,將軍您若投降曹操,將會到哪裡安身呢?……”

美國的最終目標是將俄羅斯推到整個歐洲的對立面,人為地製造歐洲的對峙局面,這是英國人當年玩的純熟的離岸平衡手,只是美國將他發揚光大了。所以,北約的東擴,還將繼續,直到未來的某一天…因為俄羅斯早晚會復甦的,復甦的俄羅斯將面臨著整個歐洲的圍堵,使得俄羅斯與歐洲互為敵手。俄羅斯所在的位置就如同一戰後的德國,被整個歐洲線限制打壓,最後德國暴走,納粹上臺,整個歐洲深披其禍。

所以北約東擴與加強歐洲的和平、安全和穩定沒有邏輯關係——這是赤裸裸的機會主義、冒險主義,是美國拿歐洲未來去賭博。贏了,美國得競全功;輸了,歐洲國家打成一團。不管哪一種局面,美國都會成為絕對第三方變量,不可能淪落成為英國如今的角色——被歐亞大陸邊緣化。不被邊緣化,這才是美國霸權的立足點。

在這個意義上,即使俄羅斯已經虛弱至極,儘管美國的軍費是排名第二到第二十四名所有國家的總和,美國依然宣揚“俄羅斯威脅論”,恐嚇歐洲接受北約東擴,趁俄羅斯現在虛弱時,持續打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反正這種得罪人的事,美國見狀不妙可以一走了之,歐洲可跑不了。

如果俄羅斯與歐洲達成了和解,隨著東亞國家逐漸發展起來,那麼,整個世界島將不會再需要美國了,美國的霸權就將付之流水了。

1999年4月,北約迎來50歲生日,再次宣佈接受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等七個國家加入北約申請。2009年4月1日,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加入北約。2017年,黑山加入了北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也在申請加入北約,被逼到牆角里的俄羅斯絕地反擊,延緩了這兩個國家加入的北約的進程。

看到這裡,這兩個國家是自願加入北約的還是美國威逼利誘的,相信讀者會自行判斷了。通過“街頭暴力”上位的這些所謂的國家精英,披著為民請命的外衣,卻做著出賣國家利益的勾當,而普通的國民,也不得不承受著國家離亂帶來的痛苦。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短几十年,爭王稱霸,君臨天下。得之歟?失之歟?


而知而行

這些國家冷戰後前赴後繼地加入北約,其實並不難理解,畢竟俄羅斯也曾有加入北約的想法,只是被美國及北約拒絕了而已。

首先,北約可以說是美歐大西洋共同體的象徵,代表著西方世界。就如俄羅斯學者近期說的,俄羅斯像西方學習了四百年。這一點,對於東歐及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獨聯體國家,同樣適用。對東歐國家及獨聯體國家而言,如果加入了北約,就等於得到了西方的認可和接受,這對於他們學習西方,融入西方,追趕西方,可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其次,加入北約意味著加入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政治集團,從此獲得了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東歐國家歷史上曾多番遭到俄羅斯的侵略,當前的獨聯體國家也大多是沙俄歷史上侵略擴張所得,他們對俄羅斯的侵略傳統深有體會。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迅速出兵烏克蘭,拿下克里米亞,可以說再次震驚了俄羅斯的鄰國,讓他們更為自己的安全擔憂,對俄羅斯的離心傾向更明顯,對西方的嚮往也更強烈。如果能夠加入北約,則能一勞永逸地化解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畢竟俄羅斯再強大也不敢對北約成員國動手。

第三,回顧一下北約東擴,冷戰後加入北約的中東歐國家也大多加入了歐盟,並獲得了西方的經濟支持或援助。因此,對獨聯體國家而言,如果能夠加入北約,往往也能加入歐盟,這就意味著良好的經濟發展機會和前景。


西域都護

並不一定是越來越多的前蘇東國家想加入北約。這些國家從蘇聯解體後多數是一直想加入北約,至於到底自己什麼時候能上車,一是看自己什麼時候提出申請,二是看北約啥時候點頭答應。

波蘭、匈牙利和捷克90年代初就提出申請,1997年得到北約接受,1999年正是加入。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一共9個國家都是在2000年提出要加入北約,其中七國2004年成功加入,阿爾巴尼亞2008年加入,馬其頓則到現在還在waiting list等著。

要加入北約的理由很好理解。最重要的是對重回歐洲和西方世界的嚮往。被沙俄-蘇聯支配的歷史,在這些國家看來只是不幸的例外。二戰初期,當西方不惜一切代價向遭到蘇聯封鎖的柏林空投物資的時候,蘇聯則在忙著在東歐拆除機械裝備往東送。從那時起,西方這個大哥看上去就比蘇聯要仁慈許多。有的蘇東國家雖然與俄羅斯同為斯拉夫民族,但它們更珍惜的還是與歐洲的基督教文明紐帶。

不安全感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90年代初是因為國內普遍動盪,政權不穩,對俄羅斯重新強大的恐懼還不是第一位的。等到普京靠石油美元把俄羅斯的軍力恢復了一些,東歐的噩夢才算真正開始。2008年俄羅斯進攻格魯吉亞,2014年“收回”克里米亞後,東歐還沒有加入北約的國家才紛紛重燃熱情,甚至為此客服了重大的心理障礙。就以2017年6月才加入北約的黑山為例,多少人記得它曾是塞爾維亞與黑山的一部分,也即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就是那個捱過北約狂轟濫炸,三名我駐南使館烈士犧牲的那個南斯拉夫。

至於這是不是代表俄羅斯在歐洲勢力的衰落,答案應該基本是肯定的。俄羅斯在軍事上越強大,越想對諸如烏克蘭之類的前勢力範圍下手,歐洲就會越恐懼,越抱團。所以聰明如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後就開始在敘利亞動手,畢竟在中東,俄羅斯與歐洲的妥協空間要大一些。

最後放一張三位英雄的圖鎮樓。斗轉星移,時移世易,不到二十年,黑山都加入北約了。


儲殷評天下

冷戰時期前蘇聯曾一度拉攏東歐各國組成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同西方國家組成的北約組織對峙。1991年7月1日隨著蘇東劇變華約組織正式解散,此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開始東擴,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黑山等前華約成語國乃至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樣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已紛紛加入北約。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前華約成語國加入北約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華約解散、蘇聯解體以來北約就一直不斷在推進東擴,這既是基於北約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進一步擠壓戰略對手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冷戰結束後在西方陣營和俄羅斯的競爭中西方逐漸佔了上風,這些前華約成員國從自身利益出發也希望同西方國家改善關係以獲得經濟支援、安全保護,同時這些國家對俄羅斯是不放心的,時刻擔心俄羅斯會重新將自己納入勢力範圍,引入西方勢力以對抗俄羅斯也就成為了這些國家眼中的可選項之一。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其實很多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和前華沙條約國家都不是自願加入蘇聯以及華約的,都是被蘇聯強行吞併或者是強制性拉入東方陣營。前蘇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緩衝區來維護自身的安全,一直在強化自身的對於其他加盟共和國和東方陣營的控制力。甚至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提出了所謂的“有限主權論”,並且多次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事物進行干涉。這使得這些國家在外表上看是蘇聯的盟友,而實際上更像是一個個囚犯和工具。

(北約與俄羅斯)

(北約與俄羅斯的對峙)

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及克里米亞問題的產生,使得東歐各國的神經再次緊繃起來,波蘭的房價都應聲下跌。這無形之中加速了那些尚未加入北約的東歐以及東南歐那些國家加入北約的步伐。格魯吉亞掃清加入北約的障礙,而烏克蘭也加入“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之中,馬其頓為了加入北約更是把國名都改了以換取希臘方面的同意。這在俄羅斯看來就是北約的步步緊逼,是北約東擴,被俄羅斯視為威脅,然而究其根本其實是俄羅斯自己在威脅自己。這些國家加入前蘇聯以及華約組織,可以說是被動拉上了戰車,而加入北約基本上都是主動申請。在前蘇聯以及華約內部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國家平等,然而在北約內部成員國之間的國力可以不平等,但是政治地位都是均等的,這就是最為現實的差距。

(克里米亞危機)

俄羅斯以及前蘇聯以鄰為壑的做法,讓這些國家的人們感覺到了不安全和不自由。以至於在北約聯合軍演的時候,這些國家的人們看到美國的軍車時候,主動迎上去夾道歡迎,有的甚至抱怨“美軍晚來了70年。”這些蘇聯人在冷戰期間也來過這些國家的城市大街,不過迎接的卻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石塊和然饒瓶。

(捷克民眾歡迎美軍到來)

我想這大概也就這些國家為何踴躍加入北約最直接的表現,美軍讓他們感覺到安全,而俄羅斯讓他們感覺到不安。北約與俄羅斯的對抗,從根本上講依然沒有擺脫“意識形態”的對立。而安全困境使得彼此嚴重缺乏互信,局勢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一定程度上講俄羅斯的影響力的減弱,才是這些國家得以有勇氣加入北約的根本原因,無論俄羅斯叫什麼名字,帝國也好,蘇俄也罷,其實本質上都是俄羅斯。國家不是個人,其不會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徵”①,其對於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判斷都是基於機械性的理性判斷,所以說不要用“情懷”來思考國際問題。


①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徵,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古姿

烏克蘭正在積極爭取加入北約,這是北約與俄羅斯的最後緩衝區之一(另一塊是白羅斯)。而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烏克蘭最終加入北約的可能性相當大。冷戰結束近30年了,但是很明顯鐵幕還在。原因是,作為冷戰符號的北約還在,而且在不斷擴大中。

眾所周知,東歐國家大部分都是前蘇國家或者是前華約盟國。在蘇~聯崩潰後,這些國家紛紛加入北約。從戰略競爭佈局角度看,美國和北約仍然把體格龐大的俄羅斯作為最有威脅的戰略對手。將其地處東歐前蘇兄弟國家和衛星國收入旗下,不但可以壯大北約,同時還可以削弱俄羅斯的戰略影響力,並最大限度的壓縮俄羅斯與北約的軍事戰略緩衝區。

除了北約的主動戰略之外,北約和歐盟的吸引力也是導致上述國家積極加入北約的誘因。誘因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地緣戰略安全因素。這些國家體格都不大,卻地處美(北約)俄戰略對抗的夾縫之中,蘇~聯和華約解體後,這些國家獲得了重新選邊站隊的資格。在強大的北約和沒落的帝國之間選擇,顯然北約更有安全感。

其二是經濟發展因素。這也是最重要的。加入北約好比向西方納了投名狀,隨後就可以理直氣壯的申請加入歐盟。在經濟發展上幾乎可以融入整個西方體系,從而獲得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雖然“蛻變”要忍受劇痛,但仍然甘之若飴。而實際上,他們因為加入北約所獲得的經濟利益並沒有像當初想象的那麼大、那麼容易。

在安全戰略上,這些前蘇和東歐國家,仍然在夾縫中。只是瞄準他們的導彈乃至核武器換了牌子而已。而美國極力推進的反導系統東擴,戰術核武器逼近俄羅斯家門口(保加利亞)等激進戰略,只會讓這些國家變得更沒有安全感。


高峰軍事觀察

歷史與現實都催逼前蘇聯國家及其盟國加入北約!


歷史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曾飽受沙皇俄國侵略踐踏,芬蘭、波蘭可謂世仇。冷戰時期,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曾想開放發展,卻被蘇俄認為是離經叛道,坦克大舉壓境釀成流血事件,領導人被逮埔,可謂喪權辱國。


布拉格之春蘇聯坦克壓境

現實中,俄羅斯先是策動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分離抗拒國家統一,後又對格魯吉亞大打出手讓兩個格魯吉亞地區分別獨立宣稱建國。後來又是公然撕毀烏克蘭領土完整協議,假惺惺讓克里米亞半島民意公投,不久撕下面具吞併了之,現今於烏克蘭東部派駐精銳部隊冒充民兵與烏政府軍交戰,讓烏克蘭難上加難,國將不國。

世界各國特別是前蘇聯地區各國、盟國,看在眼裡痛在心上,縱是傻子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豈可任人宰割國破家亡?加入北約成為潮流成為必然!


今古達觀

這與蘇聯解體有關,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濟軍事已經無法和北約相抗衡,在北約東擴戰略的侵擾下,為了謀求自身的國家安全,投入北約懷抱也是不得已的事兒。但是北約東擴已經到了俄羅斯能夠容忍的底線,及時收手才是對的,否則俄羅斯必將和北約爆發一場戰爭!


星野松鳴

良禽擇木而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自由並受到平等的對待,而專制和獨裁的國家裡,大多數的普通人卻喪失了話語權,變成為為少數人創造財富的工具,這樣的國家人民是沒有凝聚力,當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四分五裂。世界上許多國家因專制獨裁而走向滅亡和分裂,如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前蘇聯等。


基石34

“人望高處走丶水往低處流”唄!一個正常國家及其有智慧的人民,在歷經痛苦的磨難之後,它當然懂得珍惜自然發展規律~與智者為伍丶遠離魔道了。前蘇聯的體制基本上是違背自然規律運行國家這臺機器的,這種體制可以取得一時成就,但這個成就基本上都以犧牲了其他人的利益或國家重大資源而來而不是正常的財富創造所得到的。因此,這種成就可以說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在取得一時成就的未來,體制是要被懲罰的,蘇聯政權後來遭到無情解體就是上天對其體制的報復性懲罰,而哪些被前蘇聯捆綁在同一架跑車上瘋一般前行的所謂盟國,解體釋放出來之後,難道還會死抱著哪具死屍一同沉沒嗎?當然不會了!人碰到頭破血流時自然就會引起反思丶就會考慮“良禽擇木而棲”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由此,選擇抱團北約組織那就再自然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