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第二十句註譯)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第二十句註譯)

觀空以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用空寂無生滅的觀點來觀察一切空無的萬象。空寂觀照的工夫做到最極盡時,便會發現萬象無處不空寂。萬象即皆空無,則心中用以觀察工的空無之心,亦須去除,而成“無無亦無”的境界。

《老子》雲:“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觀空以空即是為道日損,損之又損即是空無所空,進而達至無為之境。無為即不著於心物,即是無無亦無與道契合的境界。

古注有:

唐·杜光庭雲:“空無大小,亦無所去;有著即顯,無著即隱。”

元·李道純雲:“以空遣欲,欲既不生,和空亦無。空既無矣。無亦無也。無無既無,湛然寂然。湛寂亦無,是名真靜。湛然常靜者,凝神入空寂也。寂無所寂者,融神出空寂也。所謂真靜,非不動也。若以不動為靜,則是有定體也。有定體,則不足以應變,所以真常應物,真常得性者,動而應物,而真本不動也。作如是見者,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