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區頭條|三大工程激活用好“第一資源”——興國縣抓實人才工作推進振興發展紀事

县市区头条|三大工程激活用好“第一资源”——兴国县抓实人才工作推进振兴发展纪事

——以上為贊助商廣告——

县市区头条|三大工程激活用好“第一资源”——兴国县抓实人才工作推进振兴发展纪事

6月12日,贛南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三大工程激活用好“第一資源”——興國縣抓實人才工作推進振興發展紀事》的文章。近年來,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管理服務機制,使“將軍故里、模範興國”在推進振興發展中不斷迸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日,興國創新發展研究院揭牌成立,70餘名在外興國籍專家學者、業界才俊從全國各地趕來赴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外興國籍博士有近200名,該研究院已柔性引進其中的46名。

為激活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興國縣堅持“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大力實施“人才振興”“人才回引”“人才扶貧”三大工程,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管理服務機制,使“將軍故里、模範興國”在推進振興發展中不斷迸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县市区头条|三大工程激活用好“第一资源”——兴国县抓实人才工作推进振兴发展纪事

“人才振興”助力主攻工業A

盛夏時節,興國縣經濟開發區內,深圳大學黃傳威博士來到江西德力電線電纜有限公司,參觀企業生產線,察看設備運行情況。前不久,黃傳威與該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負係數溫控材料的研發生產。

什麼原因讓他選擇了興國?黃傳威說:“當地政府和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求,是我決定在此開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

求賢若渴、唯才是舉,興國縣打動的不止黃傳威一人。去年,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劉兆平鄉賢的支持推動下,興國縣人民政府與該所簽訂了產業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機械製造與電子智能產業方面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謀求共同發展。

在實施“人才振興”工程中,興國縣圍繞主攻工業,制定了各類急需實用人才引進清單,注重在洽談項目中留意人才、在考察項目中對接人才,探索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同步推進。同時,強化縣經濟開發區、創業孵化基地主陣地作用,每半年召開一次人才招聘會,並依託“興國縣人才網”,及時向社會發布企業人才需求信息;與人才薈萃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暢通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2017年,該縣引導縣內20餘家企業與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引進高層次人才3名。

企業招人才,人才尋企業,平臺建設和精誠服務至為關鍵。對此,興國可謂不遺餘力,到目前該縣已創建國泰特種化工、百丈泉食品公司等4個縣級人才工作示範點,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民營科技園1個、市級創新平臺4個。與此同步,該縣向域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成長型企業選派人才服務專員99名,“一對一”精準服務企業聚才發展。

“人才回引”助陣鄉村振興

B

近日,埠頭鄉龍砂村76歲的村民鍾貫元吹著口哨,來到地裡勞作。過去的一年,由於搭上了電商快車,紅薯、土雞等農副產品銷售一空,他家增收3萬多元。說起這事,鍾貫元很是感激帶他“觸網”的陳雲峰。

2017年以來,興國縣加強人才工作平臺建設,加快實施“人才回引”工程,堅持打好情感牌,用鄉情“長途呼叫”在外鄉賢回家返鄉創業,助陣鄉村振興,陳雲峰就是眾多響應家鄉召喚的鄉賢之一。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該縣以村(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基層組織建設需要,多渠道回引在外興國籍大中專畢業生和在外務工經商的優秀本土人才982人。截至目前,通過換屆選舉進入村(社區)黨組織班子的返鄉黨員有166人,其中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有22人。此外,進入村後備幹部隊伍的返鄉人才有243人。

在稅收優惠、住房優惠、家屬安置等方面給予返鄉人才政策支持的同時,該縣有關單位、各鄉鎮還積極加強與在外鄉賢的溝通聯繫,通過上門走訪、郵寄節日慰問信等形式,給在外鄉賢傳遞桑梓信息和濃濃鄉愁,為推進鄉村振興大業彙集智慧、凝聚力量。

“人才扶貧” 助推脫貧攻堅

C

迎著淅瀝小雨,李良近日起了個大早,將申請下來的1000元資助金送到村民張聲仁手中後,又馬不停蹄趕到村委會,和村幹部一起商量產業扶貧事宜。

李良是興國縣委組織部電教室主任,受派擔任長岡鄉園塘村第一書記以來,他帶領村民修公路、興水利,大力發展菸葉、生豬等主導產業。如今,園塘村打破了原來產業單一、帶動力不足等瓶頸,村民和村集體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在興國,如今有4000餘名幫扶幹部活躍在脫貧攻堅第一線。這些幫扶幹部既發揮自身優勢、用好鄉土人才,共同投身精準扶貧,又重視向群眾學習,在基層歷練中不斷增長自己的才幹、豐富自己的積累、開闊自己的視野。

為了充分盤活各類人才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切實破解產業扶貧中的技術難題,興國縣著力組織開展“萬名人才進百村服務脫貧攻堅”活動。從2017年起,該縣計劃集中利用4年時間,以全縣304個行政村(重點是130個貧困村)為主戰場,通過組織選派幫扶幹部結對提供服務,積極引導在外鄉賢回鄉創業,吸納農村本土優秀人才發揮作用,鼓勵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帶動致富,協調安排水稻育秧管理、蔬菜高產栽培等專業技術人才服務基層五種途徑,匯聚1萬名以上各類人才助推脫貧攻堅。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縣共組織4624名黨政人才結對幫扶貧困戶,引導1520名在外鄉賢返鄉創業,組織11批共計54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送醫送學送戲下鄉,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如今,在“人才扶貧”工程的推動下,興國這片紅土地上,一批農業新技術正得到加速推廣、一批科技新成果正得到有效轉化、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正得到發展壯大、一批農村實用人才正得到強化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