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兼售旧书的缝纫店

临海的蓝天路,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巷,街口有一家很袖珍的小旧书店,就更不引人注意了。它不引人注意,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它首先是个裁缝店。但说它是个裁缝店,可能也不太确切,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店主人裁剪过衣服,但无论什么人从店前经过,都会看到临街窗口内置着一台缝纫机,店主人正低着头工作。她的两只手在顺着针脚拉移着一件衣服的袖子或一条裤的裤腿,同时传出针脚走过布面时发出的密集的“哒哒哒”的声音。看来这家店的生意还不错,我因为进去过几次淘书——书架就在店主人的身后,我才注意到,这家店的业务不是在裁制新衣服,而是在缝补旧衣服。看来俭省的人还不少,衣服穿旧了,磨破了一个洞,舍不得就扔掉,但很多家庭已经不置缝纫机了,不像过去,家家户户都有起码一台缝纫机,每一家的家庭主妇都会踩缝纫机缝补衣服。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多子女,家庭主妇每天要洗的衣服、要缝补的衣服都很多。我自己兄弟姐妹就不少,衣服总是大哥穿了给二哥,二哥不能穿了给我,我不能穿了再给小弟,所以那时流传着这样的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虽然不至于穿补丁叠补丁的衣服,但衣裳或裤子的拉链坏了,或被什么柴刺勾了一个洞,或由于身材的改变而加工改造一下旧衣服,这样的业务还是不少的。

一个兼售旧书的缝纫店

已不记得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发现并走进这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缝纫书店的。或许是有人告诉我,然后我专程过去打探寻觅的,但也有可能,因为我多次出差,也像本次到临海,就住在国际大酒店。我有散步的习惯。而蓝天路跟酒店实在太近了。只要穿过酒店门前的十字路口往南走不到一百米,就发现有一条小巷,巷口竖立着一个路标,上面写着三个字:蓝天路。对于一个爱淘书的人来说,眼睛总是对书有特别敏感。虽然店主人正专心的踩着缝纫机,头也不抬,但我看到了她身后的书架,看到了她在门前路边上特意放着的一箱子书,也看到了主人写在墙壁上的“缝补衣服、旧书买卖”等标示本店经营内容的广告词。

虽然这家店店面实在太小,但书也不能说少。所有的内墙都顶天立地塞满了整书架的书。看来店主人粗粗的对书做过了分类。我看主要是三大类:童书,包括网络小说图书;乡土书籍,如临海当地出版的画册、临海人写的书等;普通旧书。我当然只对第三类感兴趣。虽然普通旧书并不多,但我每次来都有一些新发现。比如,有一次我在书堆里发现了孙犁先生建国后的第一本小说集《白洋淀纪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64年版),虽然书的品相差了些,但毕竟没有破损。就是因为淘到了这本书,我对这家店就充满了莫名的好感和牵挂。以后我如再来临海,必定要去这家缝纫书店。

可惜的是,我后来又两次专程到临海淘旧书,都来到了蓝天路,但两次都关着门窗。第一次遇到关门,以为店主人临时有事才关门的。但隔了很久再去临海,发现门窗还是关着,心想这家小店铺可能真的关了:现在给衣服打补丁来穿的人越来越少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越来越奢靡了,缝补破衣服的生意越来越寡淡了,而靠这一点旧书卖,也不能维持生存,所以店主人把店盘掉,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后来再来临海,就不再去蓝天路了。

这次出差临海,依然入住国际大酒店。我们在临海工作了三天,住了两个晚上。我曾在晚饭后走3很多路,去老城里一家旧书店淘书,但对于近在眼前的蓝天路,我几乎就没有再想到。直到回程的那天午后,一位同行的领导说,稍休息下再出发。这时我才想起,应该再去蓝天路看看。不看白不看,万一这家缝纫小书店还开着呢?虽然我心里已经做好了白跑一趟的准备,但内心还是存着侥幸的:虽然有两次被吃了闭门羹,但我都仅仅发现门窗关着而已,也不见有其他什么人租用了这临街的铺子,没有任何的经营,仅仅只是关着门而已,所以我判断,很有可能主人还在开店的。以前我两次不遇,仅仅是不凑巧罢了。

一个兼售旧书的缝纫店

幸亏在返程之前我的这一刹念,我又来到了蓝天路口。远远地我就看到小店铺今天门开着。店主人不再屋内而在门口太阳地里,坐在一张小矮凳上,俯身用一条稍有点湿的旧毛巾擦拭着旧书的封面,在她的身前,是一堆堆在油布上的旧书。看到这一幕情景,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原来店主人已经不再缝补旧衣服了。原先靠着临街窗口设置缝纫机的地方,现在把窗永久性地关闭了,而就在这地方,又设置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这说明店主人现在已经专心卖旧书了。卖旧书成为了她维生的生计了。

虽然书架上还是以网络小说、青春读物为主,但原先放普通旧版书的书架,今天还是置放着正版的旧书,而且比原先多出了好几格。

虽然这些书不是什么经典,但我也很满足了,而我最开心的,不是我又淘到了几本书,而是重新发现了一家旧书店。

文:南希小白 原文地址:孔夫子旧书网

一个兼售旧书的缝纫店

一个兼售旧书的缝纫店

一个兼售旧书的缝纫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