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突是谁?

瓜田李下小小农夫

狐突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个重要人物。狐突,姬姓,狐氏,是晋国第一代国君唐叔虞的后代。孤突出仕于晋武公时期,晋武公的儿子是晋献公,晋献公娶了狐突的狐季姬,小戎子这两个女儿。

其中狐季姬生下了晋文公重耳,小戎子生下了夷吾。而狐突的儿子狐偃和狐毛是晋文公的重要的大臣。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或者公子卓被立为太子,就陷害了当时的太子申生。

申生死后,狐偃劝晋文公重耳逃离晋国,而奚齐和公子卓相继被杀,齐秦两国就护送逃到梁国的夷吾回晋国继位,也就是晋惠公,晋惠公死后,他的儿子晋怀公即位,晋怀公命狐突让他跟随重耳的两个儿子狐偃和狐毛回去。

狐突给拒绝了,晋怀公对狐突说,只要你的儿子回来,你的罪就可免。狐突说,我能教给我儿子的就是忠义两个字了,如果我教他们有贰心,那他们又如何侍奉君主呢?晋怀公就将狐突给杀害了,狐突是晋怀公的外公,晋国公卿就转向支持重耳了。

后来,秦国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就派人把晋怀公给杀了,把狐突安葬于少阳山,也叫做狐爷山,而且还给狐突立了祠祀,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就有祭祀狐突的习俗。宣和五年,公元1124年,宋徽宗封狐突为护图利应侯,之后,狐突衍化成雨神。

根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晋献公的太子申生被骊姬害死,晋惠公夷吾准备改葬申生到曲沃新城,狐突参加的时候,恍惚间遇到了申生,申生说:夷吾这个人不好,我已请求天帝让秦国灭掉晋国,这样秦国就会祭祀我的。

狐突对申生说,秦国不会祭祀你的,只有晋国才会祭祀呀,晋国被灭之后,就没人会祭祀你的,再说了是晋国君的过错,晋国老百姓又没有罪过,为什么要让他们受到处罚呢?请您重新考虑一下。

申生说:你说的有道理,我重新向天帝请求,这样吧,七天后,在新城西边,我会附身于巫者身上的,申生突然不见了。过了七天,狐突去见申生说的那个巫者,巫者说:我已请求去惩罚那些有罪的人,天帝已经允许了,这个人会在韩地有麻烦。


历史简单说

亦文亦物谈山西古迹艺术:为什么山西会有那么多的狐突庙?跟两点有关系

狐突庙可不是狐仙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山西确实在各地建有数量不菲的狐神庙,说来奇怪,供奉的这神灵外省倒也见不到,他就是狐突大夫。

狐突,春秋时晋国大臣(地道的山西人),他的女儿嫁给了晋献公,生下儿子名为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骊姬之乱,狐突的两个儿子偕同重耳逃亡在外,狐突的重外甥晋怀公上台之后,害怕叔叔回国夺位,强令群臣有追随在外者,一律回国。狐突大义凛然,坚持“忠臣不侍二主”的信条,阖家五十多口被诛灭。

狐突,生长于晋南,但他祖籍是大戎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交城县,祖坟在交城的马鞍山,后改称狐爷山。狐突被杀后,晋文公非常哀痛,复国后厚葬了他,将之安灵在交城,后来,传言狐突神主雨水、冰雹,雁门关北、太原府、汾州府三地几乎无县不祭祀,蔚为壮观。

狐突神为什么会十分流行就非常明白了:

其一,是其忠勇的个性,历代的皇帝十分敬仰,准予建祠供奉;

第二,在于他与俗世间的龙王爷合二为一,称为水神、雨神,民间推崇。

狐突正式被立庙奉祀应该是唐代,在交城马鞍山附近,原庙已毁;北宋宋徽宗大观二年,朝廷正式对狐神庙册封“赐额”(相当于官方颁发的建寺名额),当时赐名为“忠惠利应侯”。

古代朝廷赐封号极为讲究,不肯稍错,那么何为“忠惠”呢?

据《逸周书 谥法》的典范:危身奉上者为“忠”,柔质慈民、爱民好与者为“惠”,前面说的是狐突的事迹,后面讲的是他对民间百姓的贡献,可谓实至名归。

金元时期,山西为“敌占区”,朝廷继承了北宋政策,并无大的更改,山西建于此时的狐突庙约有七八座。明清时,狐突信仰在山西达到最高潮,甚至连政府官员也参与主持祭祀大典。

这事说来也奇怪,在明代,曾经大规模的要求民间毁掉那些并未纳入国家礼制的“淫祠”,严禁民间信仰泛滥。但是狐突却恰好符合,洪武年间诏书中提到的“其不在祀典,而尝有功德于民事迹昭著者,其祠宇禁人撤毁”。

当然,随着近现代的来临,不少老传统已经逐渐消失,许多狐突庙也日渐荒废,已经不复当年光景,其尘封的旧事也再无人提起,正是“苔封松径少,僧寂鸟声迟”。

关注【亦文亦物】,自驾实地考察,看更多山西的顶级国宝文物、古迹艺术


亦文亦物

狐突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晋国大夫,出侍晋武公。他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姥爷,重耳的老爸晋献公诡诸,曾娶了孤突的两个女儿,大女狐季姬、二女儿小戎子。狐季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


公元655年,因晋献公后来娶了个小三骊姬,骊姬十分漂亮,又风情万种,特别讨晋献公诡诸的欢心,于是献公欲立和骊姬的儿子为太子,也就是想废长立幼。这样以来,晋国乱了套了。没办法,公子重耳选择了出逃,让重耳始料不及的是,这一逃就是19年之久。当时和公子重耳一起出逃的有孤突的两个儿子,也就是重耳的大舅狐偃和小舅狐毛二人,伴随重耳先后周游翟、齐、鲁、宋、郑、楚,秦等国。

这次史称“骊姬之乱”,直接造成了太子申生被杀,狐突的两个外孙,狐季姬生的重耳,小戎子生的夷吾都出逃在外。当宫乱平息,夷吾在齐国和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他在位14年。

晋惠公死后,子圉被立,史称晋怀公。他即位以后,根基不稳,对他威胁最大的正是在各国有良好声誉的重耳,当时依然流亡在外。为了削弱重耳的力量,晋怀公就下命说跟随重耳的人必须回国报到,若不回来,则诛其全家。跟随重耳的有十九人,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著名的是与寒食节有密切关系的介子推,可在当时,狐突的两个儿子狐偃和狐毛恐怕要更重要一点,他们是重耳以后回国执政乃至春秋争霸最重要最得力的助手。

命令到了狐突处,狐突却不肯听命。他说,古往今来,儿子出仕,父亲一定要告诉他忠诚。我的儿子跟着重耳已经许多年了,如果现在叫他回来,这和我原来说他的可不一样了。我不能教子以二心事君。你要逞淫刑杀人,我听命就是。于是晋怀公将曾外祖父狐突杀害了。

狐突被杀第二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他感念姥爷狐突的忠诚,厚葬其于封邑马鞍山,且立祠祀之。

随着时代的推移,各个朝代都对孤突进行了加封。直至到了宋朝,高宗赵构封狐突为护国利应侯——估计狐突在此时完成了从忠臣到神灵华丽丽的转变。

直到现在,山西某些地方,天旱的时候,从井中打水,并祷告于神,就会下雨——这很有可能就是狐突转变为雨神的由来。


后来慢慢神话他能兴云布雨。因狐突教子“忠臣不事二主”,深得历代统治者推崇,且被神化。后人为了纪念狐突,建庙祭祀。现在最大的狐突庙位于清徐县城西南八华里的西马峪村北。始建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作过修葺,并彩饰武士侍女及狐突夫妻坐像。在山西的许多地方,供奉孤突的庙很多,并且香火不断。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秉烛读春秋

狐突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城西南八华里的西蚂屿村北始建于宋宣和五年,金元昌元年,元至元二十六年做过修葺,并彩饰狐突侍女和狐突夫妻坐像,明代又扩建了献殿,清代进行了第二步扩建,占地约2200平方千米,此为狐突殿。

狐突,亦曰伯行,伯氏,狐子,原姓姬,为春秋时晋国大夫,晋献公22年,因献公宠姬骊姬欲立其子为太子,宫乱迭起,重耳仓皇出逃狐突子狐毛,狐堰随重耳周游列国。献公死后,晋国内讧加深,献公诸子皆被杀,狐突子虽在外,但是却护主,齐秦两国护送夷吾回国,为晋惠公。晋惠公死后,立其子为怀公,怀公要求狐突召其子回宫,狐突拒不遵存,后被杀。次年,重耳回国,称王,厚葬狐突与狐氏于境内的少阳山。


狐突教子“忠君不事二主”,深的历代帝王推崇,且被神话,于是千百年来,交城县内各处祭词来祭拜他。狐突是谁,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属国的官,早已经被历史风吹云散,但是他又何其伟大,精心教子,努力成才,他流传百世便在与家教极严,并且调教出了两个好儿子。这便是他流传前年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