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戰役有多慘烈?

範才茂

斯大林格勒是當時蘇聯數一數二的大工業中心,全市共有126家工廠企業、45萬居民和33萬本地和外地職工。作為蘇聯南方城市的標杆,斯大林格勒年產拖拉機30萬臺,號稱歐洲第一。年產78萬噸鋼和58萬噸鋼材的“紅十月”工廠和其他造船廠、發電廠也坐落於此。加上地處水陸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和價值均十分重要,一旦這裡失守,那對於蘇聯的打擊力量可想而知。這就是為什麼蘇德兩國兩黨兩軍拼盡全力也要爭奪的原因所在,戰鬥慘烈度可想而知。

筆者在此列舉幾個戰鬥場面,供讀者重溫那段慘烈的歷史。

1、德軍首次空襲斯大林格勒

1942年8月23日莫斯科16時18分,已經處於德軍轟炸機航程內的斯大林格勒首次遭到空襲。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的上千架次轟炸機和部分攜帶燃燒彈的運輸機飛臨斯大林格勒上空,隨著一聲淒厲的警報聲劃破長空,暴風驟雨般的爆破彈、燃燒彈從天而降到這座以蘇聯領袖名字命名的城市。

作為一個工業城市和運轉中心,市內和碼頭上,原料和燃料倉庫星羅棋佈。炸彈一降臨,整個城市剎那間變成了火海。街道和廣場上的柏油馬路一個接一個被大火吞沒。特別是油庫被炸,大火沖天而起。燃燒的石油和汽油匯成一道道噴火的水流湧向伏爾加河,河面也開始燃燒並將碼頭、倉庫、輪船、船塢和大小橋樑引燃。伏爾加河岸上聚集著數以萬計的逃難居民,被炸死的屍體遍地都是,數以萬計的傷員痛苦的呻吟呼救,失去母親的孩子嚎哭慘叫……

2、激戰馬馬耶夫崗

馬馬耶夫崗是斯大林格勒的制高點,市內的火車站、中心廣場和大型倉庫都集中在這裡,沿著廣場向東就是城市的中心渡口,戰略位置極為重要。9月13日清晨6時30分至15日清晨這48個小時內,攻守雙方在這裡進行了極為慘烈的搏殺。蘇軍守城部隊的第62集團軍司令崔可夫將司令部設在這裡,決心與馬馬耶夫崗共存亡。德軍集中6個師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掩護下分兩路發起進攻,其中4個師重點進攻馬馬耶夫崗。激戰至14日凌晨,德軍攻佔馬馬耶夫崗,蘇軍指揮部被迫退至伏爾加河邊,背水一戰。現在,只要德軍再加一把勁,一口氣衝過伏爾加河,那麼整個斯大林格勒和守衛在這條戰線上的幾十萬蘇軍部隊將全線崩潰。千鈞一髮之際,蘇軍近衛第13師約1萬餘人於14日夜渡過伏爾加河增援第62集團軍,心急如焚的崔可夫立即下令投入反擊。該師42團1營經過苦戰收復火車站,緊接著又與反撲的德軍惡戰。1營戰士進入車站旁邊一座大樓內堅守,在幾乎沒有彈藥和飲水補給的情況下一直堅守到21日。後來全營300多名戰士僅有1位連長帶領6名戰士突圍生還。

1營在火車站激戰的同時,3營也在中心廣場大戰德軍。3營進入廣場後,用夜襲的手段奪取被德軍佔領後又改成火力點的幾幢大樓,迎戰反撲而來的德軍。斯大林格勒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就在此!時任中士的巴甫洛夫帶領18名戰士在這裡堅守56個晝夜,頂住了德軍飛機、坦克、火炮的各種打擊,大樓被炸的面目全非,卻依然屹立在市中心,釘在伏爾加河邊,儘管在這期間德軍多次衝到伏爾加河邊,但是這座大樓始終是個攻不破的堡壘。成為千千萬萬斯大林格勒保衛者英勇頑強的精神象徵。

3、斯大林格勒工廠區的激戰

10月份是斯大林格勒巷戰最激烈、最殘酷的一個月,也是決定整個戰局發展的關鍵時刻。德軍下了血本,調來大批兵力不停的替換在巷戰中打的精疲力盡的部隊。一個月內抵達斯大林格勒前線的生力軍就有20萬,攻擊第62集團軍正面的部隊就有9萬餘人。蘇軍也先後有十幾個師替換和補充到守備部隊,其中第62集團軍約有5萬餘人。德軍首先掃蕩了蘇軍在城北殘存的據點,然後全力向中部的工廠區進攻。守衛在這裡的是蘇軍第112師、308師和近衛37師,而德軍則投入了5個師,其中兩個坦克師,於14日上午8時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發起進攻,雙方逐樓逐屋甚至逐個樓梯展開爭奪。蘇軍兵力雖少,單兵素質佔優。兩軍碰撞在一起,誰也不肯後退,遠以機槍衝鋒槍橫掃、步槍點射,近以手榴彈亂炸,刺刀亂捅,直至拳打腳踢。佔不到便宜的德軍索性以火焰噴射器開道,所到之處是撕心裂肺般的慘叫和令人作嘔的焦糊味。戰鬥到最激烈的時候,崔可夫將自己的司令部的廚師和衛生員都派去充當預備隊……

戰鬥到10月底,第62集團軍的戰線被切成好幾段,所屬各師均損失慘重,兩軍戰線犬牙交錯。德軍一次次進攻都沒有徹底達到目的,蘇軍背靠伏爾加河,甚至好幾次一隻腳都踏進了河裡,卻依然咬緊牙關,一次次硬生生頂了回去。

而隨著戰局的變化,蘇軍統帥部部署的反攻行動也即將到位,準備給德軍以嚴酷卻是正義的懲罰!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一次典型的絞肉機似式的戰爭,是蘇聯和納粹德國之間的最後關頭你死我活的殊死較量。

這場戰爭有多慘烈?單從傷亡數字來看,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這是西方盟軍的統計,按蘇軍的統計還不止於此),這場戰役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個戰役,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多的一場戰役。

會戰中,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被殲滅。法西斯集團損失官兵累計近150萬人,約佔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經過艱苦的攻堅,德軍突入城區後,雙方發生了激烈的巷戰,雙方軍隊血腥搏鬥,每一棟樓,每一個車間,每一間房屋甚至每一堵牆都進行了血腥的反覆爭奪。



小小的斯大林格勒雙方先後投入數百萬軍隊,還不包括斯大林格勒居民,兵工廠冒著炮火工作的工人。斯大林格勒城區80%被摧毀,化為瓦礫廢墟。


雖然最後德軍佔領了斯大林格勒80%的地區,但是寒冬來臨了。而且在斯大林格勒慘烈廝殺之際,蘇聯也沒有閒著。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自9月底開始準備大反攻,制定了天王星計劃。

負責斯大林格勒地區總體戰略的朱可夫開始向斯大林格勒秘密大規模集結兵力。至1942年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城外的南北兩側的蘇聯紅軍計3個方面軍1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4個空軍集團軍和若干個獨立軍、坦克軍和旅,共143個師110.6萬人,1350架飛機、計15500門火炮和迫擊炮,1463輛坦克和強擊火炮。



當面的德軍B集團軍群共有80個師又3個旅,約100萬人,1216架飛機,10290門火炮,675輛坦克。雙方都集結了最後的力量,決一死戰。在嚴冬面前遠道而來的德國是非常吃虧的,看著蘇軍在要塞裡生火取暖,德軍卻只能在荒郊野外瑟瑟發抖,於是德軍只好將機械化部隊的燃料燃燒用來取暖。蘇軍進入戰略反攻後,德軍的很多機械化裝備已經成了缺少燃料的廢鐵。


這場戰役的結果以德軍前線總指揮保盧斯投降被俘,德軍從戰略進攻轉向戰略撤退結束。從此,世界反法西斯翻開新的篇章。


謝金澎

戰爭的殘酷都深刻存在於細節之中,已經有的回答很多雖然很詳細,但都太高屋建瓴,很少能從個人,普通一兵的角度來描述這場戰役的殘酷性的,以下就是一些細節,大家體驗下:

1.1942年9月13日,蘇聯紅軍第389步兵師的一名士兵在日記裡寫道:“成群結隊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飛過我們的頭頂,在這樣的轟炸之下,連一隻老鼠都難以活命”在馬馬耶夫崗的蘇軍指揮部裡,由於炮擊和轟炸,細小的土粒和灰塵持續從掩體木質天花板上抖落,所有的軍官,參謀,信號員們渾身是土。野戰電話線也經常被炸斷,派出去排查線路故障的線務員幾乎全部有去無回,不得不把女性接線話務員也拉出去充數。駐守在一座糧食倉庫裡的50多名紅軍士兵,從9月18日到9月20日死撐了3天,由於補給和飲水完全斷絕,他們被迫開始飲用自己的尿液,還要留下一半用來冷卻自己的水冷式重機槍。


2.德國士兵將斯大林格勒的街巷戰稱為“鼠戰”——許多建築物已經坍塌了一半,然後蘇德雙方的士兵在另一半搖搖欲墜還沒有坍塌的建築裡進行近身肉搏,一座建築物就像是一塊多層夾心蛋糕“德國人佔據了頂樓,蘇聯紅軍在德國人下面一層,在這一層俄國人下面,又是從建築物地面入口處破門而入的德國人”為了有效清除在建築物裡頑抗的蘇聯人,德軍重拾了一戰末期的“暴鳳突擊隊”戰術,每個步兵單位都抽調出精銳士兵組成十人一組的突擊小組,攜帶衝鋒槍,迫擊炮和火焰噴射器,逐個清除地堡和工事。而崔可夫將軍指揮下的蘇聯紅軍的戰術,則被稱為“防波提”,用輕型迫擊炮將德軍坦克,裝甲車和尾隨的步兵割裂開來,然後反坦克槍和反坦克炮集中對付德軍裝甲車輛,不要命的蘇軍工兵甚至會在槍林彈雨中從工事中爬出來,匍匐前進,把反坦克地雷放到德軍坦克的前進方向上。直到戰爭後很多年,在斯大林格勒市區中依舊發現了許多蘇德雙方士兵的屍骸,依舊保持當時緊緊抱在一起,同歸於盡的姿勢。


3.到了夜間,雙方也不會休戰,德軍“暴風突擊隊”小組和紅軍精銳的“巷戰突擊小組”都會在黑暗的掩護下出動,攜帶衝鋒槍和手榴彈,以及鋒利的匕首和工兵鏟。後兩者更能在暗夜中,在狹窄的坑道近戰中無聲無息地殺掉對手。雙方士兵滿身汙穢,紅著眼睛在狹窄的空間中互相砍殺。德軍在整個9月,消耗了2500萬發輕武器子彈,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在夜間風聲鶴唳“一個哨所誤以為蘇軍在接近,就會拼命開火,從而引發周圍所有單位一起開火”。為了“物盡其用”,最大程度上對德軍造成損失和騷擾,蘇聯紅軍連落後的雙翼Po-2飛機都用上了,在夜間轟炸中,向德軍據點投擲小型炸彈,Po-2被德軍稱為“縫紉機”或者“值班軍士”,雖然殺傷力有限,但造成了大批德軍士兵患上了戰場應激綜合症。對雙方來說,最寧靜的時光反而是凌晨幾個鐘頭,因為掩護敵人偷襲的黑暗已經過去。


4.對於蘇軍來說,維持軍紀的除了內務部督戰隊,就是伏特加。一名蘇聯軍官回憶說“只要伏特加一出現,戰士們全都變得俯首聽命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酒瓶子”在激烈的戰鬥中,酒精被用來麻醉自己,用來壯膽,對於蘇軍來說,那點可憐的伏特加供應遠遠不夠,紅軍士兵們就鋌而走險,醫用酒精,工業酒精甚至防凍液都被利用起來,在用防毒面具裡的活性炭簡單過濾後,就被酒癮大發的紅軍士兵拿來享用了。當然這樣做的危險極大,輕則劇烈頭疼,四肢無力,嚴重的甚至當場酒精中毒死亡或者永久失明。


6.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蘇聯紅軍臨時戰地法庭一共宣判了13500件戰場“嚴重案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即刻槍決,包括變節,開小差,自殘,和“損害紅軍士氣”有時一名士兵逃跑,身邊的戰友因為遲疑來不及開槍制止或者報告,也會被因為“遲疑”和“脅從”被處決。有時,士兵逃跑原因就是他們是被就地強徵來的平民,根本沒有受過任何系統軍事訓練,即使是精銳的第15近衛步兵師,也累計產生了近百名這樣的逃兵。有一次,第45近衛步兵師的一名狙擊手由於“槍法過分不準”也被判罪處決,最後發現他是喝多了自己釀製的劣質伏特加,在槍決後,他大難不死,帶著傷口搖搖晃晃地又回到了自己的部隊,接受第二次槍決..... 為了嚴厲制止逃兵行為,蘇聯最高統帥部宣佈對逃兵實行家屬牽連:一旦某個士兵逃亡,他的家屬會被送到西伯利亞的懲戒營,甚至所在部隊的戰友和長官也不能倖免。10月17日,隸屬第64集團軍204步兵師的兩名士兵擅自逃跑了,團長和政治委員下令槍斃這兩名士兵所在排的排長,然而由於排長已經在前一天的戰鬥中陣亡,剛剛到任一天的,年僅18歲的新任少尉排長,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處決了。

7.由於蘇聯最高指揮部的疏漏,直到戰役開打,還有1到3萬名斯大林格勒市平民未能撤離,滯留在市區。他們被迫棲息在下水道,地下室,或者郊區的河岸的洞穴裡,缺少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兒童們在轟炸和炮擊間隙,從藏生之處冒險跑出去,從死去的馬,牛身上割些尚未腐爛的肉來食用,甚至在夜間捕捉老鼠。由於飢餓,一些兒童冒險衝入熊熊燃燒,尚未倒塌的糧食倉庫,試圖用書包和衣服包裹一些燒焦的穀粒和玉米,用來果腹。他們甚至會冒險在夜間接近蘇軍和德軍的儲備倉庫,試圖偷竊一些軍用補給品,其命運更是不想而知,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有成百上千的當地兒童因為這種絕望的偷竊行為,被德軍和蘇軍射殺。

為了偵查蘇軍陣地動向,甚至獲取一點飲用水,德軍也強迫落入自己手中的蘇聯平民為自己服務,有時,一點黑麵包就是很大的報酬,出於飢餓或者恐懼,很多平民被迫在雙方交火地帶從事最危險的工作,從為德軍裝滿水壺,到搬運陣亡者的屍體,而蘇軍則毫不猶豫地對同胞開槍,因為根據斯大林的指示,發現任何協助敵人的本國平民,哪怕是被脅迫,也要立刻槍斃。

8.到了12月聖誕節後,包圍圈中德國第六集團軍的士兵們每天人均口糧已經不足200克黑麵包,戰壕和防空洞已經如同史前人類的洞穴,軍裝和大衣成了一堆破布,由於長期缺乏更換衣物和盥洗,每個人身上都長滿了蝨子和跳蚤,奇癢無比,遍地的屍體養肥了老鼠,一名德軍士兵甚至在酣睡中被老鼠啃掉了兩個腳指頭。每個士兵的臉頰都因營養不良而深陷,皮膚呈現不健康的褐色,由於寒冷的天氣和營養不良,從執勤哨位上下來的士兵只能有氣無力地躺在自己的掩體裡,無人閱讀書籍,或者打牌,下國際象棋,因為寒冷和飢餓讓人無法聚精會神或者思考,斑疹傷寒開始流行,有些士兵甚至得了雪地欣快症,失去理智的他們脫去所有衣物,走到雪地中,在雪中輾轉翻滾,不少人活活被凍死。



看著各種資料寫到這裡,感覺寫不下去了,戰爭本身就是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尤其在斯大林格勒,根本沒什麼榮譽或者輝煌可言。


晴天有時下豬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近代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血腥的戰役,遠大於同時代其他戰役交戰雙方的傷亡總人數。

第一,死亡人數龐大。

蘇軍傷亡約有一百萬人,計算量方面宣稱德軍死亡人數在150萬人左右,而據西方自己統計,約在80萬左右,他和德軍之間的戰爭沒有距離,都是看中間隔了多少具屍體,而原本居住在斯大林格勒的80多萬居民,在戰後僅剩7500多人倖存。

戰爭開始的幾天裡,德軍就屠殺了40000多手無寸鐵的普通人,還不算被打死和俘虜被殺的士兵,這還僅僅只是開始和戰爭的冰山一角而已,士兵上戰場平均的存活率只有不到24小時。



第二,裝備差距懸殊,寸土必爭,分秒必爭。

戰爭起初,德軍就派出了27萬的集團軍向斯大林格勒發起攻擊,隨著戰爭越來越慘烈,德軍也不斷向蘇聯補充兵力,而蘇聯此時日能夠部署的兵力只有十二萬人,而且飛機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數量都遠不及德軍,雙方裝備差距大,德軍已經佔領了斯大林格勒的一半的工廠,剩下的另一半也在加緊生產武器,很多士兵都是揹著槍在工廠工作,坦克一下了流水線就會立刻投入戰爭,著名的巴普洛夫大樓,在德軍的瘋狂攻擊中,蘇軍憑藉少量的人員和裝備,打通了周圍的地下通道,苦苦支撐了四個多月,這是德軍沒有想到的,蘇德戰場真正成了人類絞肉機。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非常著名的巷戰,可謂是寸土必爭。即便在一間民房裡,你佔領了臥室,敵人可能就在客廳,幾乎是面對面的發生槍戰。

當時蘇軍的傷亡的確慘重不得不將普通人作為士兵增加兵力,甚至是女人補充兵力,這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著名的女兵,她們不是舞蹈家,不是醫生,她們只是端起衝鋒槍保家衛國的普通人,最缺人的時候還會從死刑犯裡補充兵力。

第三,天氣原因。

德國是知道蘇聯天氣變化的,所以橫掃歐洲的德國,原本想在蘇聯冬天到來之前就拿下蘇聯,沒想到受到蘇軍的頑強抵抗,雙方展開了一場長久的拉鋸戰,而遠在異國他鄉的德國士兵,因為難以適應蘇聯突然降低溫度的天氣,德軍沒有準備足夠的過冬資源,士兵或生病而死,或直接凍死,還有很多是因為武器設備不能正常運作,導致在打仗時無力反抗,最終未戰身先死。



他是蘇聯衛國戰爭中重要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軍事一點通

二次大戰最大的戰役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在此戰役中參戰雙方總共投入兵力450萬人,戰死人員200萬人,時間長度半年有多,它被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德軍從戰略進攻轉向戰略防禦,最後失敗的起點,蘇軍在此戰役後迎來戰場上的主動,最後走向勝利的起點,筆者認為,其慘烈程度的觀察點有三個方面:

納粹德軍從1941年6月發動蘇德戰爭後以550萬人,5000輛坦克和大量飛機,從三個方向攻打蘇聯,進入蘇聯境內後,分別以兩道鉗形攻勢攻下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與烏克蘭首都基輔,殲滅蘇軍數百萬人,德軍北部包圍了聖彼得堡(沙俄冬都),中部攻擊莫斯科(沙俄夏都),南部攻至羅斯托夫,當年冬天,蘇軍守住了莫斯科並在1942年初逼退了莫斯科外圍德軍,在1942年夏天,蘇德戰場上形成了暫時的僵持態勢,此時德軍的戰略預備隊仍然未有使用,尚有進攻能力,這是第一方面的觀察點。

在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日等軸心國家成為美國敵對囯,希特勒為了儘快擊敗蘇聯,騰出手來對付美國,決定發起蘇德戰場的南部戰役,其意圖是奪蘇聯南部的工業基地,糧食生產基地,高加索地區的油田,由於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兩條大河伏爾加河和頓河的水運交通樞紐,斯大林格勒又是蘇聯南方鐵路的一個交匯點,構成了莫斯科南面方向戰略側翼,故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斯大林格勒還有蘇聯最大的拖拉機廠,生產蘇聯一半以上的拖拉機,在戰爭期間,,蘇式履帶拖拉機生產廠容易轉產蘇式履帶坦克,這就是說斯大林格勒會戰是蘇德戰場南部戰役的核心戰役,關係到蘇聯的生死存亡,這又恰恰是這個戰役的慘烈原因之所在,這就是第二個方面的觀察點。

蘇聯方面開頭並不察覺希特勒的戰略意圖,希特勒發起蘇聯南部戰役後,七月份首先攻下克里米亞,殲滅蘇軍二十多萬人,接著進攻在哈爾科夫取得進展的蘇軍,再殲滅蘇軍二十多萬人,再跟著從庫爾斯克向東攻擊,劍指沃羅涅日,這個城市在斯大林格勒的頓河上游,加上德軍在南高加索的行動,蘇聯統帥部發現德軍在哈爾科夫戰役使用了戰略預備隊,於是蘇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應付即將到來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這就是這場戰役慘烈的原因所在的第三個方面的觀察點。(哈爾科夫戰役其實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揭幕戰)

蘇聯方面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當地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該城外圍的組織兩道防禦地帶,構建外層,中層,內層加上在城內構建一層共四層防禦圍廓,蘇聯紅軍先後組織東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隊參加戰役,由於在哈爾科夫和庫爾斯克方向出發的德軍使用快速裝甲部隊,蘇聯南部又大都是平原,德軍及其僕從國部隊在蘇聯南部戰役初期佔據上風,德軍很快來到斯大林格勒外圍,其主攻斯大林格勒部隊有26萬人,守城部隊僅有17萬人,德軍火力兇猛,但蘇軍及老百姓極為頑強,與敵人在巷戰中反覆爭奪,寧死不屈,不放棄一個據點,不放棄一間房屋,德軍雖然在九月份突破外圍防線,但是城內的巷戰一直打到冬天來臨,在短兵相接的搏鬥中,雙方足足打了一百天的血流成河的巷戰。在斯大林格勒外圍雖然雙方也不斷增加兵力,但是蘇聯的後繼部隊更多,隨著蘇聯遠東精銳部隊到位,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城內陷入了泥潭四個月後,蘇軍發起反攻,蘇聯生力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大距離外圍很快構築了一個包圍圈,把德國攻城部隊和後方部隊的聯繫切斷,最後全殲以德軍上將保盧斯率領的精銳部隊33萬人,斯大林格勒攻城戰和外圍戰中,德國損失近150萬人,蘇軍損失120萬人,死亡士兵約200萬人,這就是第四個方面的觀察點。

文中第二第三第四個方面的觀察點足以證實斯大林格勒會戰的慘烈。


大偉140797056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東線戰場上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有著太多慘烈與感人的故事,永遠講述不完。從1942年9月中旬起,斯大林格勒市區的每條街道、每個廣場都變成了慘烈的戰場。蘇聯紅軍寸土必爭,逐條街道、逐座房屋與德軍進行搏殺。德軍置巨大傷亡於不顧,瘋狂地發動連續突擊。

  

  (斯大林格勒巷戰中的逐屋爭奪)

  9月27日,德軍佔領了市區的察理津河至庫波羅斯諾一線以及馬馬耶夫崗的北半部分,並在市中心進抵伏爾加河西岸。守城的蘇聯紅軍被全線分割並被逼至伏爾加河的河岸。但德軍在蘇聯紅軍堅韌不拔、頑強壯烈的抵抗之下,進攻的信心和士氣開始發生動搖。德軍第94步兵師第267團團長威廉·霍夫曼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9月1日:俄國人真的要在伏爾加河河岸進行戰鬥嗎?那是發瘋。

  9月8日:俄國士兵表現出瘋狂的頑強。

  9月11日:……狂熱分子。

  9月13日:……瘋狂的野獸。

  9月16日:野蠻主義……不是人,而是魔鬼。

  9月26日:……野蠻主義,他們採用強盜的辦法。”

  蘇聯紅軍被視作魔鬼與強盜,可見戰鬥的慘烈與俄國人不可思議的頑強。此後的一個多月,霍夫曼的日記不再評論蘇聯紅軍,只是去記錄德軍的困苦處境。直到10月27日,他又一次在日記中寫道:“俄國人不是人……他們不知疲倦,不怕炮火。”

  

  (“紅十月”工廠區的慘烈巷戰)

  9月底,斯大林格勒市區爭奪戰的重心轉向北部工廠區。9月27日,德軍開始進攻“紅十月”工廠和“街壘”工廠區。激戰至10月4日,德軍佔領了“紅十月”工廠和“街壘”工廠區的住宅區。10月5日,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指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必須堅決守住斯大林格勒。守衛市區的蘇聯紅軍第62集團軍在長期的激戰中,人員與裝備消耗極大。而第62集團軍防線的正面,德軍有多達8個師,9萬多人。

  

  (“街壘”工廠區的巷戰)

  10月4日,德軍出動5個師,在寬約5公里的地段上,猛攻工廠的廠區。下午,德軍坦克突入拖拉機廠北面的體育場,德軍已經攻入了一些車間。蘇聯紅軍的兩個師被分割成許多孤立的戰鬥分隊,繼續進行著頑強的抵抗,拖拉機廠的許多工人民兵也投身於血戰之中。

  10月15日,爭奪工廠廠區的戰鬥更加殘酷。第62集團軍司令員崔可夫將軍在日記中寫道,許多戰鬥分隊被包圍,不惜戰鬥到最後一人。他們給集團軍司令部拍來了諸如這樣的最後電報:

  “我們將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永別了,但決不投降!”

  “彈藥和水都沒有了,我們將為祖國犧牲!”

  崔可夫回憶,他讀著這些電報,常常淚眼模糊。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英雄的第62集團軍被命名為近衛第8集團軍,成為英雄之師。10月19日,蘇聯紅軍頓河方面軍從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區對德軍實施了突擊。10月25日,第64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以南向德軍側翼實施了突擊。朱可夫認為:“這兩次突擊緩解了第62集團軍的困難處境,最終粉碎了敵人攻佔斯大林格勒的企圖。”

  

  (斯大林格勒的慘烈巷戰)


戰爭史

可以這樣毫不誇張的說,街道一邊為敵佔區,雙方打得熱火朝天,街道另一方的兵工廠照常生產坦克等武器,生產好了油漆什麼都不做,直接投入街道對面的戰鬥!

這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殘酷和現狀!



從前期大規模師團的會戰到後期斯大林格勒城的巷戰,無時無刻不書寫它的血腥與殘酷!戰鬥白熱化時期,蘇聯一個完整建制的師,只要投入戰場,兩三天就打沒了!嚴峻的形式逼迫斯大林下達了著名的“任何士兵不準後退一步,違者槍決”的命令!


雙方在此次戰役總共傷亡人數高達200萬人,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投入兵力人數最多,傷亡最重的大戰役!

由於斯大林格勒是蘇聯的工業,軍事,和大後方富饒資源的咽喉要塞,雙方都意識到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下斯大林格勒,戰爭天平就會傾斜向德國,這是希特勒想看到的,卻是斯大林不願看到的。雙方由此在這裡死磕!


當時德軍付出巨大傷亡後佔領了斯大林格勒百分之八十的城市,但最終寸步難行,雙方為了爭奪一條街,一條巷子,進行著殘酷非比的戰鬥!往往德軍幾天打下來的一條街,半夜又被蘇聯反撲奪回!

街道都出都是殘垣斷壁和屍體,德軍的推進速度可以說是用米來衡量,為了一個角落,一棟樓,一條街,雙方可以說都有成百上千人犧牲!根據老兵回憶,當時有時候雙方就隔著一堵牆,有時候佔領了廚房,客廳就是敵人!



不管怎麼說,希望歷史不要重演,這是一位即將奔赴戰場的父親,兒子在告別,妻子在一旁,或許周圍一切都是那麼和諧溫暖,但是,可能是這位孩子妻子和丈夫的最後一面!


良良引力波

圖為被德軍徹底摧毀的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戰役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巷戰,蘇德在通過不斷的增兵,不斷消耗的情況下,德國南方集團軍終於無法承受這種無休無止的消耗戰最後在蘇聯的反擊下慘敗,在整個二戰中,除了在李梅轟炸時幾乎盡數焚燬的東京,建築損毀程度最高,交戰時間最長的就是斯大林格勒這個城市了。在裝甲部隊還未進入該城市之前,德國就動用了大量的斯圖卡以及容克-88等炸彈掛載平臺對可以直觀發現的蘇聯防禦工事進行了地毯式轟炸,250公斤以及500公斤炸彈形成的彈坑幾乎可以將一輛BT-7坦克放置在彈坑裡頭。

圖為利用廢墟進行抵抗的蘇聯紅軍

並且德國火炮還在戰鬥機以及偵察機的引導下,對斯大林格勒城市中可以作為掩體的樓房進行了毀滅式的打擊,這使得德軍猶入無人之境一樣佔領了斯大林格勒市政府?然而斯大林格勒戰役前的空地一體打擊反而給德軍陷入無休止的消耗戰埋了了伏筆,因為被轟炸後的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不僅沒有徹底摧殘蘇聯人民反抗的信心,反而留下的廢墟還成為了天然的掩體工事,這使得德國即使已經佔領了市中心也無法徹底控制住斯大林格勒。

圖為德軍撤退時丟下的坦克車

並且由於德軍部隊受制於零散的蘇聯部隊也不得不分兵予以對抗,而這卻往往形成了漏洞。最後使得本來在兵力和人員上不及蘇聯的德軍更加是雪上加霜,德軍因此被迫動用了各種拆遷武器來對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天然掩體進行進一步的拆遷,這使得本來就被戰火摧殘的斯大林格勒的建築存有數量和可修復建築數量變得更低,而蘇軍在天然掩體中的反抗也給德軍帶來了大量的傷亡,慘烈程度絲毫不遜於沖繩戰役以及柏林戰役。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歡迎訂閱關注)


軍情解析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個轉折點,僅僅從城市防禦戰階段而言,第62集團軍在防禦中幾乎耗盡了自己的有生力量,最終被分割在城區沿伏爾加河的數個狹長地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的九月中旬,德軍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區,在城區的戰鬥是以房屋的間數展開戰鬥,雙方的戰鬥常常變成鏟子、刺刀和匕首的短兵相接,雙方在馬馬耶夫崗展開的爭奪和對峙從9月一直持續到近11月,圍繞第一火車站雙方的拉鋸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

戰役達到高潮時,蘇軍在巴甫洛夫大樓58天的堅守已經載入史冊,而他們打退了德國人多少次衝鋒已經無法考證,反正非常能扛,正式巴甫洛夫大樓58天的堅守,讓蘇軍後續部隊有了支援這時間。精銳的近衛步兵13師在進入斯大林格勒前崔可夫,甚至拿不出成建制的部隊去碼頭接應,不得不組織司令部的參謀軍官和僅剩的一輛坦克混編成一支分隊。

而近步13師在數天作戰後減員到了五分之一;而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的戰鬥中,尚未組建完畢就匆匆投入作戰的第四坦克集團軍在數天的戰鬥後只剩下了四輛坦克,被戲稱為“四輛坦克集團軍”;僅僅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反攻階段就打出了近衛第1、2、3、5坦克軍四支近衛部隊,而正常戰爭中坦克部隊裡不過只有12個近衛坦克軍。斯大林格勒戰役共有110萬人傷亡,以蘇聯勝利而結束。


川陀太空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自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曆時8個月左右。它是二戰東部戰線的扭轉點。

其是近代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蘇德傷亡共計有兩百萬餘人.

德第6集團軍名為漢斯·德爾的軍官在《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寫到:“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自哈爾科夫戰役開始,斯大林格勒會戰拉開了序幕。

1942年7月28日,在生死存亡之際,斯大林簽署了著名的第227號協議。

1942年9月,斯大林格勒外圍陣地基本喪失。德軍開始攻城進入巷戰。\t初期德軍直接進攻部隊大概有17萬人,而蘇軍方面僅第62、64方面集團軍約9萬餘人殘部。

德軍進攻之前,斯大林格勒市區基本已經變成一片火海,榮克88轟炸機已用燃燒彈沐浴了整個斯大林格勒。13日攻城,十四日城區中百分之80住宅區已經淪為廢墟。雙方進行每個街道、每個樓層、每個房屋的爭奪。雙方傷亡直接進入白熱化,德軍轟炸機空襲從未停止盤旋,而蘇聯方面從伏爾加河東岸援軍也陸續不斷趕到。

可以這麼說,進入城中馳援的蘇聯普通戰士存活的平均時間不超過24小時,而軍官平均存活時間也僅僅只有三天左右。雙方佔領的各種據點反覆易手,雙方士兵距離之近甚至可以聽到彼此大口呼吸的聲音,德軍的每日推進更是以米計算。類似第一火車站反覆爭奪達到13次之多。更有著名的巴普洛夫樓,一個小分隊在這座大樓裡抵抗了竟58天之久。蘇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更是直接升級了戰鬥,卡爾600毫米自行迫擊炮等等重甲部隊進入城區,其炮火範圍已然覆蓋了斯大林格勒甚至到了伏爾加河東岸的蘇軍火炮部隊。而蘇軍依靠城中四處數米高的瓦礫廢墟和樓層殘骸進行抵抗。

無論對蘇軍還是德軍,斯大林格勒的勝敗是戰爭天平傾斜的一個極大地砝碼,雙方深深意識到了這一點。戰鬥到了10月初,德軍繼續補充了包括90個炮營和40個攻城工兵營的20萬餘部隊。而蘇軍已然將戰略防禦重點轉移至伏爾加河畔,全國的空軍力量更是集中於此。

1942年11月初,德軍終於推進到了伏爾加河畔,掌握了斯大林格勒八成左右的地區。伏爾加河畔的凍結斷絕了蘇軍船運補給品。但是德軍依舊無法全面佔領斯大林格勒。馬馬耶夫高地、北部城區的廠地帶的戰鬥依然如火如荼,蘇軍老幼婦孺也早已加入戰鬥。紅色十月工廠、拖拉機廠、街壘工廠的戰鬥已為眾所周知。外圍的蘇德士兵在進行激烈交火,而廠內工人就在其後側修復損壞的坦克和武器,甚至直接在戰場搶修。工廠流水線出廠的坦克甚至來不及裝瞄準鏡和塗抹油漆直接從線上下來開往戰場。此時德軍已強弩之末,已經損失約70萬人,1400餘架飛機,1000餘輛坦克,2000多門火炮。

其後蘇軍以110.6萬人,1350架飛機、計15500門火炮和迫擊炮,1463輛坦克和強擊火炮在南北兩次發動反攻。德軍防線被迅速突破,但希特勒仍拒絕在斯大林格勒的保盧斯元帥的撤退請求,戈林保證的空投補給也失敗,被圍困的第六集團軍已經基本喪失補給和援軍。

隨著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行動,保盧斯因沒有接收到突圍命令拒絕突圍會和。第6集團軍喪失了最後一次逃脫的機會。1943年1月末,被困德軍被全殲,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9萬餘被俘德軍僅6千餘人生還。

戰後據統計,德軍傷亡近85w餘人,第6集團軍更是成建制被消滅。而蘇軍傷亡近110萬餘人。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初期,據統計就有4萬蘇聯平民被殺,而真實情況也必然遠遠超出這個數字。

估計也只有一戰的“絞肉機”凡爾登戰役可與其比肩。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