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前一天股票變現等分紅後再買同樣數股有什麼不同?誰能解釋一下嗎?

任逍遙181244184

筆者不知道這樣操作的意義何在。大多數投資者都希望得到分化的股息。而不是放棄。就像格力電器因為不分紅導致股價大跌。

這裡的分紅是不是指單純的現金分紅還是包括送轉股。就以現金分紅為例來說明。

比如股價10元分紅兩毛錢。股息率2%。除權前是10元。除權後是9.8元。賣出買進手續費大概是萬分之七。買賣一手一千元七毛錢。對應每股七釐錢。手續費肯定要。這時一種算法。買賣一手要按照最低費用計算。費用就高了。

一買一賣一手損失七毛錢。根本沒有意義的操作。當然如果碰到貼權走勢。股價下跌。可能是賺了。如果碰到填權走勢。股價上漲就虧大了。

如果不操作持有投資者獲得兩元錢現金股利。股價除權不考慮貼權填權股價變成9.8元。如果考慮股息紅利差異化徵收。自然另當別論。但即使安照20%徵收。每股也就是兩釐錢 遠低於手續費。


杜坤維

市場上像題主所說這麼做的人不在少數,我相信絕大多數股民如果不是在個股情況特好特強勢的情況下都會這麼做。平時我們看到很多個股在登記日前出現下跌也就是因為有大批資金出逃所致,想撿便宜的可以在這幾天多加關注。分紅前的這種出逃也叫“逃紅權”,實際就是逃避分紅納稅。



在股權登記日拋出變現,等分紅後再買入沒什麼不同,相反這樣做還可以佔那麼一點點小便宜,不用繳紅利稅,參與了分紅稅是無法避免的,稅款實際上就是投資者的損失。分得多虧也多,這就是逃權的根本原因所在,除非你是長期持股可以免除稅務損失。

有些人認為參與分紅了,多分幾次可以降低成本,減下來的成本就是自己參與分紅賺到的好處不參與就沒有成本下降的可能,其實這是個誤解。


拿個實例來說話可能會好理解一些:假設個股分紅前是市值10元/股,每股分1元,分紅除息後市面每股就變成了9元,另外一元繳完稅就直接返還到你個人賬上了。有人就認為這麼一來只要分10次就可以實現0成本,這麼想就是大錯特錯了。你10元買入參與分紅1元持倉市值變成了9元,我等他分紅除息後直接在9元買入有什麼區別?你900元持有100股,我直接買入也同樣是900買到100股。

同樣的資金可以買到同樣的股數而且還可以免去繳稅,到底誰更划算?這筆賬相信大家都可以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雪山飛狐FH

為了迴避紅利稅,有這種操作。主要的問題是,中國股市的波動比較大,分紅一般又比較少。

分紅前賣出,分紅後再買回來,股價可能已經差好幾個點了。所以一般中小投資者很少這麼操作。


十年養基

分紅就是騙人的數字遊戲,你的賬戶不會因為多一分錢,相反會因為上稅除權使得賬戶總市值減少的!行情不好永遠也填權不了!管理層怎麼會制定這麼可笑的制度?強烈建議分紅不除權,而是根據持有時間獲得不同的紅利。否則就別害人去分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