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

“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

“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

低聲教育,指的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

心理學家對錶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是因為: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

2、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

如何做好低聲教育?

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

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因此,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效果會很好。比如“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生硬,但過一會兒,孩子很自然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了。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警告如果違反的後果將是什麼。你要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需大聲威脅。

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尤其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你看人家 xxx ,每次都考第一。”

這樣家庭的孩子性格大多都敏感、焦慮、爭強好勝,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比其他孩子更容易陷入困境。當家長把“比較”的枷鎖強加給孩子,孩子就無法獲得幸福,他會從父母那裡學會“比較”,並用“比較”毀掉自己的自信,讓自己被“比較”的結果困擾——從“把別人比下去”中找尋優越感,又在“被別人比下去”中感受憂傷。

“爸爸媽媽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好好讀書以後找個好工作。”

家長為孩子定下目標,並以此來衡量他們的行為。為了不讓自己失望,不停地給孩子施壓,這種“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令孩子感到不安。

“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啊,真夠笨的。”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或讓家長感到不滿的時候,大部分家長都習慣於通過“破壞性批評”來使孩子改正。

“不能玩這個,不許選那個。”

家長往往會忽略最重要的一點:“代替”的過程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剝奪了孩子的某方面成長,也就讓孩子喪失了這方面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

————————

家庭教育指標安全測評,6重維度,全面評估您孩子的教育狀態,協助你瞭解孩子成長的現有狀態與節奏,發現家庭教育存在的隱患與弊端,幫助家長更全面通透的瞭解孩子,為孩子的成長與學習加油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