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请求赏赐,太后打开府库:搬得动的多少都归你们

公元518年,北魏的国丈胡国珍去世,他是胡太后的父亲。虽然胡太后在史书上臭名昭著,但在当时却是权倾天下。她对自己父亲的丧事大操大办,远远超出了本应有的礼仪。最后在永宁寺建造了九级塔,并让男女僧尼共几万人为亡父祈祷,这才作罢。

众人请求赏赐,太后打开府库:搬得动的多少都归你们

丧事办得热闹,总算让胡太后有了一点好脸色。也不知道是谁带头,闹着要太后打点赏赐,众人一起哄,太后倒是发起飙来。她带着王公亲贵,包括宗室、妃嫔、公主等一百多人来到左藏库。

太后命人打开府库,指着里面堆积如山的绫罗绸缎说:你们尽自己能力搬,能搬出多少,都归你们自己。(皆令任力负布绢,即以赐之

这一下轰动了,虽然这些王公们都不差钱,但见到这种新颖的玩法,都兴致勃勃。多的搬出了两百匹,少的也有一百多匹。在这次赏赐中,传出了一段佳话和一个笑话。

众人请求赏赐,太后打开府库:搬得动的多少都归你们

佳话就是长乐公主元瑛轻轻松松搬出了二十匹后,就心满意足了。她说这既没有故意装作清高以显得与众不同,又没有太过贪婪惹人笑话。于是,大家都夸她廉洁。(世称共廉

闹出的笑话是陈留公李崇和章武王元融,因为贪心,抱着的布匹太多,都摔了一跤。一个闪了腰,一个扭了脚,狼狈不堪。当时就有人编出歌谣:

陈留公、章武王,摔得腰痛腿也伤。贪婪败德一类人,污我明主好声望。

众人请求赏赐,太后打开府库:搬得动的多少都归你们

其实,这两人可能在这时候却是比较贪心,但也谈不上败德,他们的经历可以说明,这些歌谣不过是牵强附会,胡乱编派的不实之言。

先说陈留王李崇,此时已经六十四岁了。他才德兼备,颇有大将风度。齐国犯边时,他被孝文帝任命为荆州刺史,率军抵抗。但他到达荆州后,了解到是前任太守挑衅在先,于是向孝文帝上书,力主不动刀兵,和平处理。

李崇一方面整顿军纪,既备战也约束军队不做鸡鸣狗盗之事;另一方面,他将从齐国掳掠过来的人口,都如数奉还。没有深仇大恨,谁也不愿意发动战争,齐国人非常感恩李崇,也效仿着他归还了200名荆州人。

两国边境由此再无战火,也没有生灵涂炭。李崇抓住太平的大好光景,又在荆州恢复生产,治理得非常好。

众人请求赏赐,太后打开府库:搬得动的多少都归你们

后来他在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又整治了当地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兖州多盗贼,他们来去无踪,速度极快,往往等到官府赶到,盗贼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李崇先是在险要地带设下伏兵,然后给每一村都修筑鼓楼,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只要发生盗贼,就有人敲击大鼓,旁边的村庄先听到的敲一遍,其后听到的敲两遍,以此类推,可以传达几百里。发生匪患的地方也很快被锁定,伏兵就能从容逮捕盗贼。因为这项政绩,李崇受封为侯,加封安东将军。

众人请求赏赐,太后打开府库:搬得动的多少都归你们

这是李崇文治方面,在武功方面更不遑多让。他曾镇守镇守杨州十年,常养精兵数千,所向摧破,屡次平定边患,敌人送他外号“卧虎”。他五次拜为都督将军,无论是对内平定起义,还是对外抗击帝国,都是政绩显赫,战功卓著。

这样一个老将,就因为接受赏赐的时候狼狈了,还被人编入歌谣嘲笑。另外一个主角元融呢?是不是不好呢?

众人请求赏赐,太后打开府库:搬得动的多少都归你们

必须承认,这个元融的缺点就是贪财。当年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斗富,在旁边看热闹的元融回家后竟然气得病倒在床,三天不能起身。别人劝他放宽心,他却说:“我原以为高阳王大权在握,非常有钱,没想到一个没什么实权的河间王也如此有钱,远胜于我,实在是令人羡慕啊!”

但是,贪财归贪财,元融还有一个豪放不羁的性格。他曾经率军抵抗萧衍,并收复了被占领的梁城,也因此加官进爵。但因为被弹劾,不久又被罢黜了。正是在此次领赏不久,鲜于修礼叛乱,朝廷又想起他来,令他出征。

众人请求赏赐,太后打开府库:搬得动的多少都归你们

初期战事还算顺理,甚至逼得叛军之中发生内乱,葛荣杀死鲜于修礼自立,而元融在对抗葛荣时,不幸中了埋伏。在久等援兵不到之后,他拒绝了葛荣的招降,反而极力突围,因力竭而战死沙场。

所以,这个歌谣的两个主角,并没有那么难堪,也没有辱没了所谓“明主”的好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