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在神奇美麗的彩雲之南,從攝影的最佳時間和地點來說,春天有滇東羅平的油菜花、秋天有滇西北迪慶高原的香格里拉、冬天有滇東北昭通大山包與黑頸鶴,這是廣大攝友一致公認的,唯獨炎炎夏日裡的雲南似乎還沒有讓攝友們心馳神往的地方。在沒有來到元陽和普者黑時我一直這樣認為,

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那一圈圈的波光在朝陽的映射下,泛著粼粼的色彩,彷彿一面面明鏡,鑲嵌在天地山川之間,細看又如水墨版畫,靜到極致也美到極致,這一次我確實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我眼中所見,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所有描繪都可能失之力量,失去內涵,容納不了那些背朝藍天面朝土的人們千百年來的辛勤汗水所匯成的梯田圖畫,容納不了以謀生而不以創作為因而創造出如此天造地設的傑作,更容納不了自然與人類間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事實,那既是一種靜態的美,也是一種動態的圖畫,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雲影在水光裡徘徊,風捲著霧氣蕩過田間,波紋似乎已經盪出了水面,那些圍轉的田梗也似乎變成了流動的線條,相擁著奔向遠方,所有線條是那樣流暢,絕不帶一絲一毫的阻滯,所有筆觸都如此簡潔,絕不多加一筆令人突兀的鋒線,

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這就是元陽,一處哈尼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在大山裡依靠雙手和世代的時間耕耘出的人間絕美圖畫,當她一朝被發現,立即轟動世界,名揚天下。

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而元陽人依然很沉穩,他們靜靜地過屬於自己的生活,老縣城狹窄逼仄的環境不利於發展了,便舉縣搬遷到新的地方,只有老人和孩子,依然喜歡固守在那千百年來生活的地方,從事著千百年來一直在進行的勞作,儘管遊人如織,擁擠著這座山脊上的城鎮,他們仍然心無雜念,如那山間層層疊疊散不開的雲霧,心無所滯而心有所依。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在元陽的東北方向丘北有一個美麗的小鎮,這裡有一座座延綿不斷的山峰,萬畝荷花、一望無際的桃園和世界最大的岩溶溼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山水田園風光。


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湖泊之間由寬窄不同、深淺不一的河道相聯,水流平緩,幾乎感覺不到流動,不似桂林灕江的水。湖泊與石峰之間的陸地之上是農田與民居,民居多為黃牆黃瓦,居住著世代在此的彝、壯、苗、瑤等古樸多姿的少數民族。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王劍冰在他的文中曾這樣寫到“小船沿著岸行,繞著山轉,垂柳陰陰,密荷蓬蓬,看似到頭了,又轉入了新的水路。吱呀一聲,哪個屋門敞開,一女子走下臺階,細腰彎處,一桶清水就提在了手裡。水紋漾漾,自其轉去的身後盪開。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幾個頑童竹林間跑來,撲撲通通下餃子一般沒入了水中,不多時,這裡那裡冒出一個個小黑腦袋,又叫又笑地喘氣。一忽兒又鑽入水中不見了。” 這是一幅多美的田園詩畫!

去雲南不在只有麗江、大理、騰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