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179周年冷知识:林则徐晚年变了吗?

据称,被销毁的鸦片散发出一阵阵恶臭,许多前来查看的官员因此病倒。甚至于,博罗县典史陈熔在巡视过程中“大呼好臭”,然后突然晕厥,两天后身故。

虎门硝烟改变了大清王朝的命运,也将“禁烟”一词写进了日后的中国历史。

虎门销烟179周年冷知识:林则徐晚年变了吗?

虎门硝烟

忆起林则徐,后人对他的评价多是“民族英雄”。这位初代缉毒斗士曾犀利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促使道光帝重视鸦片之患,展开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还曾组织人翻译了《四洲志》,成为后来魏源撰写《海国图志》的珍贵底本,两人也都有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之称。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记载认为,林则徐在晚年,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不再反对国人种鸦片。

据杨国桢《林则徐传》,1847年,江西抚州的署知府致信林则徐,请教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并防止白银外流。林则徐表示:“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指鸦片),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

虎门销烟179周年冷知识:林则徐晚年变了吗?

林则徐

这样的想法算不上惊世骇俗。许乃济早前就提出,既然吸毒无法禁绝,不如以国产鸦片抵抗进口毒品。当时作为禁烟派的林则徐严厉驳斥了这一点。但鸦片战争后,内陆贸易打开,鸦片的暴利让各地政府瞩目。

尤其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进口鸦片被明确合法化,洋药畅行全国,掠取了大量白银。这时的清朝廷禁烟政策已破产,已无法奢谈禁烟,便想方设法防止白银外流,提倡弛禁鸦片种植、以土抵洋。

连直隶总督李鸿章也指出,“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贩洋烟,即不能禁华民之不食洋烟”,应“暂弛各省罂粟之禁,而加重洋药之税厘,使外洋烟土既无厚利,自不进口”。

后来,弛禁鸦片终于被采纳。自清政府允许各地种植罂粟以后,中国的罂粟产量大增,并对洋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进口鸦片的数量与销售价格大幅降低。有报道称,到了1882年,大清国的鸦片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开始出口创汇。到了清朝灭亡前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鸦片种植国。

可“以土抵洋”是正确的选择吗?

有分析认为,尽管国产鸦片确实减轻了风雨飘摇中的清廷的财政危机,但鸦片的国产化令更多百姓拿起了烟枪。弛禁后的数十年,中国鸦片之祸越演越烈,这样“饮鸩止渴”使得更多百姓被毒害。

中国人与鸦片的斗争持续了百余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曾亲作“禁烟歌”,袁世凯曾促成《中英禁烟协议》,蒋介石也曾宣称“二年禁毒,六年禁烟”......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鸦片毒瘤方才得以扫除。

时至今日,“鸦片战争”的惨烈仍牢牢占据中国学生课本的一角,中国与毒品的抗争也不曾松弛。

综合: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凤凰历史、《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等报道

​更多独家内容,全新互动体验尽在“下文”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