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极易引起包括但不仅限于“恐同”、“反同”等对性少数群体有刻板印象、成见或偏见的人的不适,请酌情阅读,并在必要的时候就医。

一个以防万一的扫盲定义

LGBT 是Lesbians(女同性恋)、Gays(男同性恋)、Bisexuals(双性恋)以及Transgender(跨性别者)的首字母缩写,这个词在上个世纪的出现标志着性少数群体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也有人表示,这个词的指代并不完整,并建议加入Q(指Queer,即酷儿;或Questioning,即对性别认同或性倾向有疑惑的人)、I(指Intersexuals,即双性人)等等词汇。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目前,大众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刻板印象和成见依然存在,很多公益团体采取游行、讲座、互助会等形式向大众进行科普,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也选择讲述关于性少数群体的故事(姑且不论这是否“政治正确”),而作为一名游戏玩家,我很高兴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游戏融入了性少数角色。

这篇文章将主要讨论游戏是如何刻画性少数群体的,以及游戏能否助力性少数群体平权。

一些游戏中的性少数群体

提起游戏中的性少数角色,你能想到谁?是《最后的生还者》(The Last of Us)中坚强乐观的 Ellie?还是《龙腾世纪:审判》(Dragon Age:Inquisition)中性感豪迈的 Dorian?亦或是《女神异闻录》中活泼别扭的巽完二?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游戏《奇异人生》(Life is Strange)并没有直接告诉玩家“我们的女主Max是一名同性恋”,而是利用细腻的面部表情、人物之间的互动、微妙的台词来暗示。当最后风暴来临时Max与Chloe的诀别一吻才将前几章的铺垫收束,带给了玩家潮水般的汹涌情感。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玩家在游玩《奇异人生》的过程中,似乎也完成了一次自我认同,这也是《奇异人生》让人感动的原因。当玩家真正被带入到了他人的情感世界,共情让理解成为了可能。大众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偏见,正是来自于 “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是固执的“不愿了解”。

《林中之夜》(Night in the Woods)则在游戏一开始就通过主角 Mae 和朋友 Gregg 的简单对话直截了当地告诉玩家游戏角色的性取向:

Mae:你还跟 Angus 在一起吗?

Gregg:是呀,我们好着呢!

Mae:那太好了!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Mae 的妈妈也非常开明:

Mae:我今天要去找 Angus 修电脑。

妈妈:Angus?是 Gregg 的男朋友吗?

Mae:你认识 Angus?

妈妈:是呀,我很喜欢他。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当 Angus 提起 Gregg 时,这个有些呆的理科男也会害羞:

Mae:今天晚上就要去参加聚会了呢。

Angus:我其实不爱参加这种聚会的。

Mae: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呢?

Angus:你知道,有的人参加聚会的时候,会习惯待在一个角落里。Gregg 就是我的那个小小角落。

Mae:哎哟……

Angus:好了别说了!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Gregg 和 Angus 之间也没有什么狗血非凡、波澜壮阔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温馨有趣的小互动。只要真正融入进了游戏剧情里,没有玩家不会为他们的爱情祝福。毕竟,爱就是爱,哪有什么“多数”、“少数”之分呢?

一种异想天开的未来展望

游行可以“刷存在感”、公益讲座可以进行科普,但面对刻板印象和偏见,人们缺少的是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共情”。

让公众真正走进性少数群体的内心世界,影视作品已经在做了:《爱你,西蒙》(Love, Simon)抛出了“为什么只有同性恋才需要出柜”这样尖锐的问题、《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演绎出了爱情最纯粹的模样;文学作品也在做了:李银河与王小波的《他们的世界》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男同性恋群体的画像、J.K.Rowling在朗读会上的一句“邓布利多是同性恋”也让读者明白性少数群体并不是异类。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但游戏可以做得更多。作为互动载体,游戏更容易让人产生共情心理。当被动的信息接收变成主动的情感带入,理解性少数群体就变得简单了。

我希望在6084年以后,能出现更多融入性少数群体的游戏,希望当人们被故事感动的时候,也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性少数群体更加宽容。

当然,我更希望到那时,性少数群体已经不会再受到“平权”和“歧视”的困扰了。

虾丸君:

然而今天,SAD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更多文章请移步菜单栏“虾丸主线”和“虾丸社区”游览

游戏会让世界对LGBT群体更友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