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國式的美,就是指董卿的美,美得足以讓人忘記歲月

在新一季的《朗讀者》中,依舊是董卿擔任主持人。當董卿衣著純白色的西裝亮相時,映入眼簾的是她毫無瑕疵的妝容和利落的短髮,不過在她身上最吸引人的還是那緩緩的一笑,簡直優雅了全場的觀眾,就是這份優雅使年齡不再成為董卿美麗的絆腳石。

所謂中國式的美,就是指董卿的美,美得足以讓人忘記歲月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第一季中,姚明做嘉賓的那期,他朗讀的是海明威的作品,《真實的高貴》,其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這句話說的不就是董卿嗎?

曾經有一段時間,不少人問董卿如何看待來自四面八方的褒獎,對此,董卿十分謙遜的回答道,希望大家不要把她神化了,其實,她也累過,也哭過。

所謂中國式的美,就是指董卿的美,美得足以讓人忘記歲月

是啊,董卿的優雅不是一蹴而成的,在八年前的元宵晚會上,董卿就犯過錯誤,她將歐陽修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中的“晝”念做“書”,被當時的劇作家魏明倫發現後傳播給了有關媒體。當時,被全國網友斥責的董卿第一時間給魏明倫先生髮了一則道歉短信,並且在公開的場合,向所有人致以歉意。據說,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事業正處於上升階段的董卿意識到自己的文化知識底蘊還十分欠缺,於是暫時告別 央視舞臺,隻身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做訪問學者。

所謂中國式的美,就是指董卿的美,美得足以讓人忘記歲月

有些牙尖嘴利的網友說董卿此行不過是為了圖個虛名,可只有她自己清楚,這是一趟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征程,在十分遙遠的異國,沒有鎂光燈,雖然因此少了關注,但是也因此暫且離開了那些緊盯著自己的目光。那段求學的時間是獨屬於董卿一個人的深造時光。

重新進入校園的董卿,就像每一個心懷夢想的求學者一樣,按時上課,空閒的時候待在圖書館,在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拿起了那些差點被遺忘的中國古典名著和詩詞佳篇。

所謂中國式的美,就是指董卿的美,美得足以讓人忘記歲月

就這樣過去了兩年,再一次見到董卿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當時,不少人以為董卿只不過是一個走流程的普通主持人,誰成想,她正是一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女子。

當名人大家念出“天若有情天亦老”,董卿自然而然的以“月如無恨月長圓”應和。當選手遺憾離場的時候,董卿送君一句“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尊敬之情不言而喻。當聽聞選手的父親是一位眼盲之人,董卿給予的祝福是博爾赫斯的詩。由於董卿的文化底蘊深厚的讓人驚歎,甚至有人懷疑她有提詞器,不過,這自然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曾經有一位選手董卿的美是清新雋永的,就像古語有云,“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因為很多年前的失誤,董卿意識到主持人並不是等於演員,而更應該是一位文人,讀書就應該像是吃飯一樣,倘若不讀書,那麼個人的精神則是無比飢餓的。就這樣,每晚睡前看書一小時這麼一項習慣,一堅持就是很多年。

所謂中國式的美,就是指董卿的美,美得足以讓人忘記歲月

或許,用知書達理來形容董卿是最合適不過了,但是,即使是這樣的董卿,也曾有過不小的失誤,在很多年前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董卿報幕時將“有請馬(季)先生的兒子馬東”,念成了“有請馬先生的兒子馬季”,但是,當時的董卿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直到晚會結束才知道自己的失誤,當時她的眼淚瞬間決堤,因為董卿知道記住另一個人的名字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董卿被很多人吐槽,來自網絡上的謾罵更是讓人招架不住。雖然董卿對馬季父子致以最誠懇的歉意了,但是部分網友並不買賬,就是這個深刻的教訓讓董卿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這才有了後來我們見到的董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在《朗讀者》的舞臺上,董卿總是將身體前傾,因為這才是真正在傾聽時該有的姿態。即使,工作人員舉著“坐回去”的大紙板只是董卿,她也完全不管不顧,儘管那樣可以 使她看起來更加好看,更加上鏡。對此,她還說,鏡頭上的臉是否好看,並沒有那麼重要。這才有了董卿蹲跪的一幕,當老先生許淵衝來訪的時候,或許董卿覺得蹲跪著和他對話才足以表達自己對他的尊敬吧。

所謂中國式的美,就是指董卿的美,美得足以讓人忘記歲月

和董卿聊過天的嘉賓,對董卿的印象無一例外的,都是諸如體貼,善解人意之類的詞。康震就曾經用“春雨江南”形容過董卿,可以說很貼切了。

似乎無論何時何地何事,董卿總能給人一種“知性美”的印象。但這並不是董卿的全部美,在事業上不斷攀高的她更有另一番滋味美。

應該就是在兩年前吧,事業上順風順水的董卿不再滿足於安逸的生活,她覺得自己已經不再進步,於是開始挑戰“製片人”。誠如是,這絕非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對如此才華橫溢的董卿來說,也很難。

以前,董卿只需要做好一件自己擅長的事,而現在,她需要重新學習自己從來沒有涉獵過的這塊領域,事無大小,統統都給自己把關。當她回憶起這段當製片人的時光時,她說她見到了凌晨四點的首都,也見到了首都在半夜每一個時段的模樣。曾經用來拔眉毛的鑷子已經被自己用來拔白頭髮了。

幾乎是在每天的清晨,董卿都能夠從鏡子中看到新長出來的一兩根白頭髮,似乎在暗示她不能再這樣了,身體已經撐不住了,可是董卿卻依舊執著的認定自己必須得這樣。從後來節目得到的反饋來看,她的堅持是有意義的。作為一檔不被看重的文化類型的綜藝,拿到豆瓣評分九分以上的高分,並且在各類群體中都廣受歡迎。

因為《朗讀者》的熱播,董卿順便登上各大報刊雜誌以及網絡媒體網站的首頁,這一次,董卿收穫的鮮花掌聲讚美比比以往還要多。毫不誇張的說,這也算是一次質的跨越。曾經,她是一位優雅的才華橫溢的節目主持人,而如今,她是最耀眼的最有實力的幕後節目製片人。相信,她會走得更遠,她也理應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