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无署名字如何,随便点评?

朱国友6


为便于更好的说明问题,翰墨书道对题主习作裁剪放大了以下。为求学提升临摹水平上说,不客气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整体上,作者对《集王圣教序》下了不小的功夫,具有相当不错的临摹功底。

一、点画方面。点画意识非常强烈清晰,用笔沉实,笔笔追求到位,可惜的是却失去了《集王圣教序》书法的味道,这一点非常重要,他关乎书法的最高境界的神采问题。而习作明显的问题就是点画有形无神。并且在用笔上有些迟滞不过灵活生动。点画节奏模糊。说句难听话,临摹行楷书一定不能失去行书的笔意,习作恰恰相反,从整体感觉,有些往馆阁体发现去了。且用笔不够遒劲有力,洁雅素净,反而还有些凝滞污浊之气。


二是结构方面,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字形、点画位置不够精准,基于这个原因,从整体上看习作,如果不是文字录与《圣教序》几乎看不出是临摹的《集王圣教序》书法。这样说可能有些言重了,但有确乎如此。还有由于《集王圣教序》是集字作品,故字略显的疏散,但由于集字者的高明巧妙,故形散而神聚。习作似乎要有意的避开疏散的特点,努力使得保持中宫紧凑,但由于结构处理不当,导致很多字的结构出现了粘连的弊病。还有点画交代不清的问题,如下图中的《书》字,点画和结构处理得当,即便是把字缩小几倍也不好出现中部横画成为黑疙瘩的情况,说明“书”中中部的横画处理不当。这个问题非常容易理解,我们收集一些将原碑缩小后的作品看一下就明白了。如下图的字,每一笔画都交待的非常清晰,各种所处的位置也有条不紊,自势各得,互不犯碍。


还有就是习作的疏密处理方面看,作者还远远没有掌握《集王圣教序》书法中的疏密处理技法或规律。





翰墨书道

这是一幅临摹《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书法习作,全文篇幅较大,题中附图应该只是其中一节。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至西安碑林。怀仁集王羲之书,历廿五年乃成。


此幅习作,因字形较小,难以细察笔画精微之处。总体上看,作者习王羲之字日久,笔法较为熟练,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王羲之“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味道,较为可观。

不足之处在章法布局上有“布如算子”之嫌,字形大小、歧正、疏密、轻重缺少变化,致使整篇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缺乏行书错落有致的韵致。

麓风轩以为,行书作品采用楷书“横有行、竖有列”的章法乃失策之举。

建议参考《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原碑(局部如图)的章法布局,虽为集字,在章法上处理也很精彩。


欢迎网友关注、留言交流!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这是临的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字圣教序。可以讲临写者笔墨功夫非常老道,虽是临写圣教序,却加入了些自己的东西在里面,算是意临。


个人觉得这个结字特点非常有启功书法的味道,虽然不完全形似圣教序,缺了点圣教序的灵便活泼,多了几分庄重。

特别是用笔与圣教序还是相当吻合,感觉临书者应是学过柳体,有柳字的廋硬,都是挺拔有力,遒劲研媚。

章法上与圣教序相去甚远,圣教序虽是集字,却是血脉通畅,气韵生动,布局上采用是有行无列式,而该幅临写作品布局上采用的是有行有列式,虽是行书,却是按照楷书般中规中矩,有条不紊,相对圣教序拘谨了些,但是功力非常深厚,绝对是高手所临。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下附临写,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大神批评指正,谢谢!


旭日余辉4

没啥好说的,用笔就两点。



第一,基本笔法有问题

第二,用笔太软,无功力。

这二点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水平还不够临圣教序。

书法中有笔法结构章法,笔法是一个人写字的基础,也就是单纯的技术。



横是横,折是折,行笔粗细要能控制。起笔有方有圆,有轻有重,有切有藏,把握好重要。

所谓的笔法就是临帖临像,把笔画临像就是笔法,把笔画之间连接的顺畅就是呼应,把结构临像就是结构。



用笔需有弹性,笔是软的,如果不会利用弹性,涂抹是写不好字的,只有弹性好,利用好这点,才能写出准确的提按转折。

即使在宣纸上,只要利用好,也是可以保证笔画不塌。


这个就是用宣纸写的,练字初学用毛边,宣纸需要比较成熟的功力才能用,对用笔用墨的要求很高。



张旭光用的这种宣纸非常贵,方便控墨,所以大家不要看别人用,就跟风用。


这个字个人感觉最多半年到一年水准,大多数人练半年都会有这种水平,如果是一个有画画基础的人来,三两个月就会比这个还好。


梁宇航

大家好,我是喜欢书法和吉他的墨宝,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说这幅字

整体上看起来很好!但细究单字,个人觉得和圣教序原帖差了不少,用笔也不知道是刻意那么写,还是什么原因!

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行书讲究行气,成行但不成列,您写的行与行之间都对齐了,这是行书大忌,您写的应该算是楷书的写法,每个字都差不多对齐,这样写对您以后写行书非常的不利

您也可以看看圣教序,圣教序中虽然是集字,但是不成列,如下图

第二,您写的东西太匀了,每一个字都一般大,圣教序中大小对比轻重对比很多的,不是每个字都是一般大的!这是您写的

圣教序中的对比,如下图,“遵和之”二字大小差很多,“色与湍”轻重对比很强烈!

第三,笔画很多都不对,没写出圣教序中的力量和形状,如下图中合字的捺笔,最后形状不准确,原帖上的东西您没写到位,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您可以仔细的看看圣教序和您写的进行仔细的对比,找找问题所在

个人愚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祝您书艺进步


墨宝

这幅作品是一幅临帖作品,作者临写的是王羲之的《圣教序》,作者书法的功夫很深,看来练习很长时间了,但是路子不对,把行书当成楷书写了。

这幅作品咋一看上去还以为是一幅楷书呢,字字独立,大小基本一致,基本上也是横成行、竖成列,这是行书的大忌。

行书讲究变化,包括字的大小、粗细,章法上讲究错落和疏密的对比,用墨上讲究枯、湿、浓、淡、焦,写的太平淡就失去了行书的魅力,尤其是写王羲之的行书。



上图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品《丧乱帖》,它对于用笔和章法的处理可以当成标尺。其中大小、粗细、连断、正斜、疏密变化一目了然。就连行距也有变化,让人看上去感觉洋洋洒洒,能够很强烈的感受到书法的气势和生命里。

反观题主作品,则太平淡,没有生机,完全是在用毛笔排字,以题主的书写功力,若能参透这一点,定能取得很大的进展。

你觉得呢?


不二斋

点评:唐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用笔流畅,形神兼备,总体上说,临得很好,应予以肯定。



不足之处:临写人在临帖时,俗笔太多,有些习惯动作导致与原帖上的字相差较大,其字少力弱筋,而不是多力丰筋,虽然形似,神韵初显,但也只有原帖上的字的三四分像,这些都需要临写人去努力的。



临帖,就是要纠正自己的不良书写习惯,更好地向传统靠拢,以求取得更好的书写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