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騰訊3000萬投資、慘遭輿論追伐的「差評」究竟是何方神聖?

之後迫於「差評」的洗稿之嫌,該投資案無疾告吹(投資案傳送門)。但能夠獲得騰訊青睞、又遭眾多輿論關注的「差評」,究竟是何方神聖?

1

「差評」創始人陶偉華於2015年初時,還只是在“開始眾籌”裡負責客服的雜務。

引騰訊3000萬投資、慘遭輿論追伐的「差評」究竟是何方神聖?

「差評」創始人陶偉華

他堅信,此群體內雖不乏科技「小白」,但也有很多是對不同專項在行之人,比如有遊戲控、鍵盤控、外設控等等,只要對應好這些族群,陶偉華就確定「差評」未來可以成為其主流。

過往,自媒體圈內因為爆款文章而帶起流量的案例並不少,但其中很多都繫於譁眾取寵的標題黨,且無法持續上漲。反觀「差評」時時敢於直接和大公司挑釁,又言之有據的類似例子究竟不多,因此,「差評」引發愈來多的關注也不足為奇了。

引騰訊3000萬投資、慘遭輿論追伐的「差評」究竟是何方神聖?

2

號內擁有多位不同撰文編者,諸如幽默又不失風趣、擅長解讀互聯網新鮮事的“差評君”;專精發掘推薦酷炫科技產品的“小二”;彙總互聯網行業每天大事件的“小黑胖”等,他們都各擁不同關注群粉。

引騰訊3000萬投資、慘遭輿論追伐的「差評」究竟是何方神聖?

「差評」二字如其名的,開始即成功撩撥到年輕網群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自成立以來,「差評」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和精準的科技內容定位,的確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的科技愛好者。

迄今,該內容平臺已達500多萬個科技用戶,每日活躍用戶也有40~50萬,而其自營的電商月流水銷售額亦高達百萬元。

而最眾所周知的則是2016年的“霍炬訴差評案”。原因是霍炬質疑「差評」於2015年10月5日發佈的文章《把扎克伯格秒成渣的社交網絡真巨頭,就是這麼帥!》抄襲了他同年9月29日發表的文章《Telegr二傳奇:俄羅斯富豪、黑客高手、極權和陰謀》一文。

引騰訊3000萬投資、慘遭輿論追伐的「差評」究竟是何方神聖?

霍炬指稱前文發想及內文中的許多關鍵思維皆出於他的原文。此案最後的判決結果是抄襲罪名不成立,但此後「差評」卻逐漸被冠上了“洗稿王”的稱號。也就因為這個負面的形象,以及網上輿論對「差評」批評的壓力,直接影響到日前騰訊對其的投資案。

對於之前一直頗順風順水的「差評」而言,騰訊投資事件確可堪稱是其創建以來碰上的最嚴重打擊。回看「差評」前三年的發展道路:

2015年剛成立時拿到的是老東家「開始眾籌」的幾十萬種子投資;

2016年1月間,「差評」再獲得創大基金和創享基金合投的200萬天使輪融資;

2017年1月,「差評」再又獲得頭頭是道領投、創享基金跟投的800萬Pre-A輪融資。

前列諸項成績均可見「差評」備受投資者們對其運營模式的青睞與肯定。

3

2015年11月間,他先從粉絲群中招募進兩個人,分別主管電商和內容,自己則開始專注於更進一步的發展規劃。在新的電商與內容分制運營施行後不久,「差評」先承接的是客單價15萬元的廣告合作。

在電商部分,「差評」則最早啟用的是海外代購模式,那時每月流水銷售額僅約十幾萬,而海外代購成本過高、流程又極其繁瑣,利潤有限。之後「差評」決定調整選品方案,從原先酷炫的、貴的但不太實用的商品,轉換成“客單價平均在150-200元的生活、家居用品”

引騰訊3000萬投資、慘遭輿論追伐的「差評」究竟是何方神聖?

「差評黑市」截圖

此後該電商的銷售額每個月都開始大幅增長,至2016年3月己達自負盈虧,年底時,月流水則已超過100萬。相較於一個傳統的實體店,想於一年內就把月流水銷售業績提升到100萬,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差評」似乎很輕易的就達成了此目標。

三年來,「差評」從受無限追捧,到日前深陷退回騰訊投資的窘境,從資本市場的一路綠燈到輿論的一路追伐;在經歷潮起潮落後,「差評」的口號也從「為美好發聲」換成「debug the world」。

引騰訊3000萬投資、慘遭輿論追伐的「差評」究竟是何方神聖?

看似有所不同的口號,但近期觀察其推出的內文,仍秉持獨到見解和敢於發聲之態勢,堅守之前科技類首屈一指的企圖仍不言而喻!

無論「差評」未來的規劃與發展如何,我都相信,短期內這仍將是一個是值得關注的新媒體。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