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里的是非那么多?

老胡侃三农

其实不管是城市还是乡城,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但的确农村里的是非特别多,尤其是物质匮乏的那些年。


有书君曾经也是农村里面长大的孩子。回顾年少时的种种经历,总结出几点原因。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曾说过:“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农村里面也有俗语说:“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确,贫穷常常会让人迷失自己。


在有书君小的时候,物质比较匮乏,家家都是小农经济。门前种点菜,养几头鸡。于是就经常发生A家的鸡把B家的菜吃了。被吃了菜的人心痛啊,于是就打的鸡飞狗跳。鸡屁股里是银行啊!鸡被打了,那还了得。


被赶了鸡的人是气急败坏,免不了指桑骂槐。本来是一点小事,结果成了一场是非,弄的两家人心里都不痛快。



农村人读书少,见识小,又死要面子。心胸放不开,造就了他们的小格局。看见谁家有钱了,发财了,孩子有出息了。他们不是学习对方,成就对方。反而想办法去破坏对方,中伤对方,恨不得把对方拉下水,以求得心理平衡。



最让人唏嘘的就是大衣哥一朱之文。村里出了一个名人,大家脸上有光。难得他肯为村里修路做好事,却不但没得到表扬,反而受到了种种的非议。


其实这是一种仇富心理和道德绑架,说到底就是妒忌,气量小。觉得你有钱,你发达了就应该为他们做这个那个。一旦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各种是非就接踵而来。他们始终没有弄明白,为家乡做事不是朱之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人除了农忙,大部分都是空闲时间。闲的无聊最容易生是非。一群人天天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本来说说笑笑也就过了。却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好事的人,利用机会添油加醋。结果传来传去,好好的话传到后面就变样了,于是又弄出很多是非来。



农村人大多数迷信,规矩多,忌讳多。


有书君年幼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家外甥请满月酒,因没有安排好几个舅舅的座位,而发生了一场是非,搞得宴席不欢而散。



还有婆婆嫌弃媳妇扫地时,扫把没有往门内扫,把财扫出去啦;媳妇的短裤晒得比她儿子高,不吉利啦……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却能捣鼓出无数场是非。



其实细数农村里面的是非,关键还是在于相互之间太熟了。几代人都在一起居住,谁不知道谁呢?“人生若只如初见。”不仅仅只是恋人之间。人和人相互之间没有了距离感,太放松了,便不惧怕别人的恶评,更不要说在人跟前保持良好的修养。


这几年,农村人口袋鼓起来了,生活好转了。人也渐渐变的更宽容、大度了,是非减少了很多。

但农村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处世方式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改变的。只能通过一些科普常识、法律知识,以及其他文化道德知识的普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才能彻底摈弃是非多的恶习。


这大概要经过无数代人不懈的努力,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期待着农村人越变越美好。



有书共读

农村是个熟人圈子,低头不见抬头见,只要生活在农村,几乎没人不被议论过。况且在农村就那些事,东家长李家短,闲来无事总会有人谈起。

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人,难免会得罪一些人,有些人为了报复,不分青红皂白,逢人就讲,背后净说些坏话。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何况有些人在传的过程中还会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甚至无中生有。说白了,都是人的嫉妒心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在农村是非最多的就属村里有钱的和贫穷的了,你有钱了别人都眼红,你贫穷了,别人都笑话,瞧不起你。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心里痒痒,你不给点好处,到处说三道四。

在农村生活,没有个强大的内心是不行了,如果没有被人议论过,你都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农村人。这就是真实的农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地方,就看你怎么对待?

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讨论。
『乡间行者』纪录农村生活变化,分享农村风土人情,传播农村民俗文化,带你从不同的视角了解真实的农村。


山西乡土

农村是非多,这事不假,农村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蒸馒头蒸口气,所以农村很多是非都是为了争一口无谓的气产生的。

比如现在那些都不太愿意种的庄稼地吧,农民最爱在土地上较真,俺们村的土地都是两家以上才能分一整块田,于是边界矛盾经常产生是非。

种庄稼时,如果哪一家种超界了,那就赶紧跟地邻居说句好话,今年多种了,应承等明年自己少种一点,其实地邻居就等这句话,谁家都不在乎地多点少点,只要话到理到,是非是生不起来的。

偏偏农村很多人喜欢咬着屎棍子打直是,认为哪年哪年他家也越境种植了,今年咱越境也不为过,因此制造了矛盾,两家为了这点破地能吵好几次,最后弄得乡里乡亲见面不说话,你膈应我、我也不待见你。

再就是农村很多中老年妇女,闲着没事喜欢凑堆,论东家长说西家短,有时候没有的事她们也能说的跟真事似的,等被嚼舌头的人家耳朵里有了风声,就会顺着话把去追根究底,于是又生了不必要的是非。

农村有句老话叫做:看殡的不怕殡大。意思是说在农村,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热闹,哪怕别人家死了人出殡,他们也巴争着能看到大的、热闹的出殡。

所以这部分人喜欢挑拨离间,闲着没事告诉东邻,那谁谁在俺们跟前说你咋样咋样了。于是被挑拨的人会瞅着机找那个说自己坏话人麻烦,又生是非。



其实惹事生非的人哪都有,不止农村,城市也不缺这样的人,只是农村人的生活方式给这些人更多的机会展现而已。


悠然见东山

大衣哥朱之文因唱歌挣了一些钱,为家乡修路,买变压器,修学校,为村子里办了不少好事,按道理说应该是村子里的功臣和恩人,但他没落着好,就连直接见到效益,觉悟较高的村干部都看不起他,修路乡亲们嫌窄,承包了土地领补贴村里说三倒四,把钱借给他人成百万,要不回来,还说九牛一毛,应该一户发一万,听说之文己退出歌坛,情绪很低。

一,农村人从东头到西头,从前门到家后,谁都认识谁,谁家几口人,几间屋大家都清楚,他老少多少口子,几辈子的好事,坏事都能扒清根,过去发生的,现在正在进行的,都是老邻老亲茶余饭后的闲谈资料。

二,农村人文化素质低,土里创食,打工挣钱,航空母舰不知道是弄啥的,叙利亚不知是那庄上的,农闲之时就是打个朴克,砍个大空,喝个闲酒,就没事干,要不然,到一起吹吹牛,闹闹事,光棍汉子有能量没地方释放,妙龄女子正是怀春之时,难免弄出一些是非来。

三,农村人嫉妒心最强,大家都是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之时,出外打工,挣得仨瓜俩枣,用作人情礼节,回家过年。如果有人发了,其他人会眼红,会骂老天不公,会想法搞他的绯闻。同样,如果有人倒霉了,太穷了,人们又会议论他不正混,不过日子,看不起他,甚至去嘲笑他,欺辱他。就是在村子里混的一般的,也免不了是是非非,你走路低着头,说你心事重,你说话抬起头,又说你太高傲,乡里乡亲的,谁不知道谁的。总的来说,笑人家贫,恨人家富,对于不贫不富的,总想压他一肩头。

四,农村人利益竞争点多。农民们屋搭山,地连边,大人在一起闲唠嗑,小孩一起打闹,家畜家禽好串门。盖房谁盖的比邻居高了,想压人,多占点地方,想继承他人宅子,多犁一犁地闹到村委会,小孩一起玩恼了打架,吃亏一方的大人不依不饶,男女有了桃色事件,女人要把锅碗瓢勺要给他砸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谁家的家畜家禽到邻居家遭塌了东西,也够心疼的。

五,如今多嘴多舌的人太多,别人家的事,可以添油加醋,不然新闻就没有听头,甚至再加点无中生有的东西,才能抓住听众,偏偏又有和当事人在一起关系很好的,不把话传过去就对不起姊妹娘们,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语言特色,故事更动人,也更气人,终于口舌战争爆发,家人参战,家族参战。

六,农村人文明礼貌程度不及城里人,一般文化程度低,不太明事理,火爆脾气人多,也是因为经常干体力活的原故,如牌场上,酒场上,打架斗欧的事常有发生。

我说这些没有贬低农村人的意思,我也是农村人,这确实是实际情况,不过你有啥困难,给几个弟兄们一说,几杯酒下肚,他们立马出战,有活给你干,有事帮你摆平,根本不要提钱的事。


阳光雨露177713209

为什么农村里的是非多?

一、农村是非出自口



俗话说得好,“城里套路深,农村是非多”这句话形容农村一点不过分。农村一走进村里就知道,这个村留守妇女多不多。多,是非肯定多,反之人少,是非也就少。在农村,女人的优点就是喜欢串门,爱管人家闲事,东家建房啦,西家娶媳妇啦,李家嫁女儿啦,张家媳妇偷人啦。一传十,十传百,添油加醋,巴不得赵家跟李家争起来打起来,这样她们在边上看笑话最称心。

二、建房是非纠纷多



再是,农村人红眼病特别重,最不愿意人家比自已好,巴不得人家倒灶没钱,最好人家要饭最称心。特别是农村造房子,原拆原建那个是非口角那里来的都不知道,不是自已的宅基地硬要争自已家的,人家在自已的宅基地上建房子,非要叫人家让滴水、让弄堂,而且基础和房顶都不允许人家超高,良心就是坏。

三、婆媳关系是非多



婆媳关系是非多,在农村不管那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婆媳不和一丁点小事就往外传,生怕村里人不知道,踫到谁就告诉谁,而且还说个没完,没有几个小时都走不了,眼泪巴巴的,看了怪可怜,好像跟人家诉苦就能解决问题,害的人家下地都脱不了身。



总而言之,女人心直口快,无庶栏,生是非,真的你上门问口了,她就怕了,推脱责任了,一百个有九九个争口没说过。女人是农村是是非非的导火绳,如果农村女人能管好自已的嘴,农村是是非非也就少了,如果能理解“家臭不可外扬”这句话的含义,那婆媳之间也许会好起来。如果农村人能够做到“你还你,我还我”不要人家的土地,不占人家绠宜,那建房的是是非非也就没有了。总而言之,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宽容对人,不要人家东西,不眼红人家发财,那农村的是是非非也就少之又少了,农村平安了,大家和谐了。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老娘舅说事

是非曲折出自口,莫怪农村闲话多,因为农村是一个小范围的社会,和城市相比,很多事情传播得比较快,所以自然感觉是非很多的,而城市每天的是非更多,只是与你无关也不需要关心罢了。


特别到了年底,农村的是非就是更加的多了,大家也都能感受到很多是是非非的事情。特别是外出打工的人,要是有什么事情,早已会传到农村口里面。


再者农村人喜欢串门拉家常,而城市也就很少这样的事情,特别是大家闲下来的时候。拉拉家常串门就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大事小事这样一传播,大家就觉得这个世界太乱了,打架的,偷东西,夫妻吵架,家里不合,各种事情都会在短时间内传遍整个村。再添油加醋一些,结果就是闹得人心惶惶了。



而农村早已不是那个宁静的农村了,交通方便了,很多其他各地的人,甚至城市里面的人也都会跑来农村里面玩,去山上玩,也有外地的人进村偷东西,承包土地,人来人往。人杂了事情就多,自然是是非非的都是这样来的。

抛开本村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其他的是非就是外界给予的,我们也无力阻止,所以农村还是需要管理,需要规范,避免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处理好本村的事务,确实可以避免很多不和谐的事情发生。


农村那些事

为什么农村里的是非那么多? 在农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被议论的时候,毕竟村前村后就那么点地方,基本上每户家里几口人、几亩地大家都非常的清楚,同时对各家的品性也非常的了解。而农村人基本上也就农忙的时候忙一些,农闲的时候那些妇女就会聚在一袭家里长短的说着。那么为什么农村的是非多?

1.农村人的嫉妒心强

在农村基本上议论最多的就是那些有钱人和穷人。大家都见不得别人好,一旦谁家突然有钱了那议论声也来了。而对于那些穷人,基本上则会把这个人身上的缺点全部说个一通,表明自己的优越感,这样的话能显得自己的高大。

2.农村人的攀比心强

在农村基本上家家都会拿自己家里和其他家人相比,首先就是孩子的问题,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谁家的孩子赚大钱等等。然后就是房屋家具之类的,比谁家里的楼房更漂亮,装修更好,比说家里的家居更智能化。然后比谁家里买房买汽车,儿媳妇、女婿啥的,这些都是争论点。


3.农村的妇女太八卦

在农村农闲的时候基本上妇女都会围在一起,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没什么事情。毕竟现在的农业都是机械化了,基本上劳动量大大降低。因此在农村妇女基本上都是串门坐在一起。关键是这些人的文化素养太低,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会说一遍,总是想着呈口舌之快。而农村妇女最八卦的就是那些男女之间的事情,又谁谁在一起了等等。等谣言传播的时候那自然要闹得满城风雨。

4.农村的利益纠纷太多

因为宅基地和土地纠纷而引发的流血案件不在少数,同时农村盖房子如果一家比另一家高,那马上也会闹起来。甚至家族之间的利益矛盾也非常的突出,这些都是利益的纠纷点。 当然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国家重点的提高了精神文明的建设需求。现在的农村正风气也越来越多,而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自然也不会这么八卦了。


农业补贴

农村是非多,城里事故多。

这几年都还好了,交通和经济发展了,农村人视野变得开阔,“和气生财”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记得小时候的农村,人与人之间真的是蛮多矛盾的,时不时就会听到村口街头对骂斗殴。比如搞双抢时,为了挣水扛起锄头就打起来了,插秧需要从水沟里引水,而水沟只有一条。

还有去电影院看电影最容易引发群架,那时乡里放电影,好几个村的后生都开着拖拉机拉一大帮人来,村与村之间的后生,“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要叫上兄弟们操家伙干!


还有各种利益之争,为什么农村是非多,因为农村的地域圈子小,而大家生活劳作的公共空间占比多,一来二去就会摩擦生活,不像城里,只有小区,公司更多的与人打交道,其他地方井水不犯河水。

论素质的话,也可以这么说,但不是说农村人素质就比城里人底,不是的,城里也有素质低的,只是农村圈子太小了,你跟素质低的人产生摩擦的几率远远大于在城里,并且城里的各种制度法规更健全更重视。

比如在城里,如果同在一个小区,有人乱停车,或者占了你的停车位,或者刮碰了你的车,也会出现对骂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更多是打电话给相关部门来解决吧。所以不会觉得是非多,第一个是因为圈子大了,共同处事的可能小,第二个就是有较为健全的是非处理机制。

以前在农村你找谁处理,找来村干部说不定还跟村干部干上了。

农村圈子小,大家生活,劳作的公众空间又占比多。比如我今天要去种地,我要走这条路,村里几家也要走这条路,我的那块地四周就是村里那几家的地,整天出门劳作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来二去,矛盾就多。

以前我们农村人,交通不方便,生活水平也低,没见过啥世面,活动圈子的狭隘容易导致思想的狭隘,本来很多可以好话好说的事,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了,青筋毕露,口沫四溅。

教育水平也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更懂得和谐礼貌相处,讲话也温温和和。

我们就深有体会,上初中时的圈子氛围和上重点高中时的圈子氛围完全不同,一个简单粗暴,一个知书达理。

现在回到村里,听闻村人之间的一些纠纷,你会感觉很无语,怎么这也干起来了?还有孙子拿着砍刀追着爷爷满大街跑的。有女儿回家过年先去婆婆家住几天,然后被妈妈追到婆婆家扯头发的。

其实这些都是一种可以研究的乡土文化,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就讲的很好,还有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如果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还是要多读书,从文化层面来分析。

好久没看书了,为了生活,自己也变得视野狭隘,有时间多读读书,读书能提高个人思想境界,如果大家都好好读书,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书达理,是非就少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

我是九六郎,一个爱读书的农村娃!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畅所欲言!


九六郎

农村是非多,那是因为沟通上的问题。

农村是一个相互熟悉的小圈子,城市是一个相互陌生的大圈子。

城市的信息传播和农村的不一样,城市的信息传播是通过媒体,是单线传播,由媒体发出直接到每个人的终端,信息在传播途中不会发生失真,在传播之前信息已经定型,媒体发出的信息是什么样,大家接到的信息就是什么样。

农村的信息传播靠口口相传,信息呈现曲线流通,由于到每个人手里的时候,接受到的信息往往会失真。往是后面知道的人,得到的信息越脱离事实。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从而为是非矛盾埋下种子,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事被别人胡说八道,尤其是跟真相不属实的事,更能引起当时人的反感。

还有一个是农村人喜欢在背后偷偷的议论别人,议论就议论吧,严重的是还不符合真相,黑的变成白的长的变成短的。这就是是非形成的原由。

其实这属于沟通上的问题,农村私下非议别人的事,其实也只是想通过对方的口进一步确认核实自己接受到的信息是否是真的。

作为当事人听到这种事情先不要生气,别人不一定是有恶意的,只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了解真相罢了。

人只要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心中就产生自己的判定,只是他没有确认真相之前心中下不了判定,悬在哪里,所以憋不住要问别人,让自己心中这块石头落地。当他一种这块石头落地了,他就不会乱说了,除非有不了解真相的人在乱说,他才会出于纠正错误的心理,把他了解的真相告诉别人。

农村的是非多,往往是出于嘴,其实不止农村,很多小团体里也会有这种情况,只不过没有农村表现的那么明显。

农村没有办法的,大家都邻居,有可能还是一个大家族,非议往往有时候是为了帮你,他们想知道你是否错了,还是对了,错了的话,他们希望帮你纠正,对了的话,他们想为你打抱不平,只不过方式上处理不好。

农村为什么有的人不希望别人过的不好,其实这也属于以前由于这种形式的非议积累下来的矛盾种子,只不过无法撕破脸皮罢了,心中不痛快。

如何减少农村的是非,那得从信息传播上去彻底解决。

人和人陌生的时候,你连看他都懒的看一眼,他才懒的理你,但从陌生到相识再到产生各种交集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因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误会,一样会在心中埋下不好的种子。这种小矛盾积累多了,是非就出现了。


一号风手

作为一个在农村老家从结婚到现在生活了五年的一个80后,真想谈谈这五年在老家这里的真实感受!总的来说现在应该比以前好多了。因为现在70.80.90后的年轻人占据了农村的主力!大部分人还是初中毕业或者更高的学历!自然而然的都是过好自己的小家庭就好了!以前也是农村不发达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更没有网络和无线局域网!那时候的人生活比较单一就是爱串门子!然后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拉家常了!不过现在依然有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五六十岁的或者更大年龄的人身上!说说我们村比较有名的几个人吧!



男的最爱打听闲事的就是我们爱叫他“队长”,“坏水”还有“腿快嘴快”。这都是他的外号!他是双女户,也是在当时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被他亲叔给骗了!因为他叔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村霸”也是一个生产队长!他们的族人比较多,他叔也想当村支书。也是为了巴结上边的人想完成计划生育结扎的人数,就把自己的侄媳妇给顶包了。本来这第三胎是儿子都怀孕六个多月了!是想走走过场而已没想给弄成真的了!从此这家伙性情也变了,但是干活也是能干就是农闲的时候爱打听闲事,也好说个能话编个瞎话。本来辈分也低爱开玩笑。他说话我们也只是听听而已不能走心!

女的就是六十多的老嫂子了,因为姓尤,大家送她外号“老尤蛋”。典型的老农村妇女影响。爱打听闲事也爱说,她家里也是三个女儿一个宝贝疙瘩比较富裕。年轻的时候也不下地干活天天穿的跟城里人是的!所以就好跟人唠嗑说闲话。为此也没少得罪人。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必然走向城镇化,所以现在农村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少!现在我们这里基本上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想找年轻的串门拉拉家常也很困难了!大家都很忙所以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农村的人才能够热闹起来!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成为了农村老百姓的主力,农村的是非多的问题应该不会太多了,大家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网络的普及,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的心思和行为都改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