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乡村振兴的安仁实践(组图)

大荔县:乡村振兴的安仁实践(组图)

陕西网(通讯员 甘泉 郭丹)炎炎夏日,走进大荔县安仁镇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望去,一座座冬枣大棚鳞次栉比,棚内枣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一条条道路两旁花红柳绿,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一个个文体场馆设施齐全,每到清晨和午后人潮涌动。行走在安仁,如同走在大公园里。

今年来,安仁镇按照大荔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建设全域农业公园”的总要求,以“追赶超越精细化、乡村振兴齐发展、全面工作大提升”的工作思路,相继围绕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目标,重点实施全域农业公园建设、境内两条主干道提升、三个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调整、四个文化民俗乡愁红色场馆建设等七项工程建设,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人才创新引领和乡村文化建设,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和人居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组织振兴凝聚发展力量

“《梁家河》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期间能时刻将村民需求放在第一位,把一碗水端平,俯下身子干实事,这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去领会学习。”6月5日,在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的党员统一活动日上,全村党员就《梁家河》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好好从书中汲取经验和精神,带好队伍谋发展。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今年来,安仁镇按照“五个规范”要求,分列21条项目做好党员学习教育、日常管理、活动开展等工作,建立完备2003名党员信息库,1600余名党员诚信档案,严格执行党员星级管理考核,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同时,安仁镇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周例会、周工作安排、干部坐班值班、村民事务干部代办等各项制度的督查,形成党委安排、党员落实、纪委督查的工作模式,实现基层组织管理规范化。

为加强全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党性意识,安仁镇相继通过举办“魅力枣乡我先行”演讲比赛、纪念建党96周年文艺晚会、“树立新目标 谱写新篇章”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等主题的党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同时,安仁镇还以党建为主题,围绕三项机制、四个美丽、五个唱响、村风村训等五大板块,按照一村一个主题,投资156万元对22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升级,全部达到美丽村部标准化。

产业振兴打下发展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安仁镇目前共种植冬枣面积8.28万亩,尽管设施面积规模大,但棚体结构比例与市场需求不协调,在每年的冬枣货价期,都会出现“断货”现象。为此,安仁镇依托小坡万亩有机冬枣园区、伏坡精品示范园、龙门扶贫产业园三大园区,引导群众加快棚体升级改造,更好地适用市场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安仁镇协调各方资金,总计投入2亿多元帮助群众棚体升级改造,加快设施结构调整。同时在全镇成立23支党员科技帮扶小分队,结合移民扶贫培训形式,做到月月有活动,村村有主题。此外,安仁镇还充分利用集体经济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通过合作社龙头带动,按照统一采购、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的模式,组织群众有序升级改造。为保证冬枣质量,安仁镇与1万多户冬枣种植户及134户农资经营户分别签定质量安全承诺书和安全承诺书,并组建7支质量安全巡查队,实现农产品监管全覆盖。同时,安仁镇还依托安二村电商和小坡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电商人才库820人,成立快递服务站点36个,打造出“村状元”“红星”等电商品牌10个,拓宽了冬枣销售渠道。

目前,安仁镇共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139个,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个,省级专业合作社4个,市级冬枣专业村13个,在技能培训上共举办各类讲座56场次,培训人数1.2万人。棚体升级改造完成后,全镇温室大棚、钢架大棚、简易棚的比例将从1:2:7调整为2:3:5,保证了从6月到11月,月月有冬枣上市,有效延长冬枣货价期,达到枣农增收效果。

人才振兴激活发展潜力

进入夏季,大荔冬枣进入生长关键期。安仁镇安三村返乡创业青年贾青这几天格外忙碌,自己研发出的冬枣大棚智能化管理设备得到很多枣农使用,他一直盯着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解决枣农的遇到的问题。在不多的空闲时间里,他还忙着准备PPT,为镇上“乡村振兴大讲堂”授课做准备。“像贾青这样的优秀人才当然是越多越好,我们请他来讲课,一是认可他的成绩,同时也让大家开阔眼界。”安仁镇一名干部表示。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为实现这一目标,安仁镇大力实施“能人兴乡”、“绅士返乡”、“企业援乡”、“市民下乡”、“人才活乡”、“科技强乡”战略,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创新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安仁镇对13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户种植大户、30户家庭农场在项目规划、资金投入、创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他们“一富带众富”,带动周围群众迅速致富。以提升营商环境为契机,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加快招商引资,相继吸引康盛光伏、菜鸟地仓、和谐集团、秦石医械、鲜丰果业、丰东汇农等企业相继来安仁投资建厂兴乡,累计吸引市民到该镇开办餐饮服务业17家,农家民宿4家,大型购物超市2家。

安仁是一个文化大镇,共有在外名人乡绅133人,对于这部分人安仁镇主动联系,打好“亲情牌”,弘扬家乡情,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助力安仁各项事业建设。同时按照大荔县委县政府“113人才战略”要求,在全镇两委换届中让13名大学生,2名复转军人,1名机关干部,35岁以下年轻人共15人进入两委班子,全镇共设乡村振兴专员岗22人。在“科技强乡”方面,安仁镇培养乡土人才50人,镇上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中选派22个科技特派员,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

生态振兴改善人居环境

先憋上一口气,然后卷起裤腿,捏着鼻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提起起过去上厕所时的状态,安仁镇石铁村很多村民是一脸的无奈。由于条件差,村民对厕所不讲究,寻上一处空地,埋个大缸,用土坯、木板、秸秆一挡就是厕所,到了夏天,蚊蝇飞舞,气味令人窒息。而一到下雨天污水横溢,整个村子都是臭烘烘的。小厕所关系着大民生,也考量着乡村振兴的成果。

今年以来,安仁镇率先在石铁、龙门、安三三个村进行“改厕”工作,有效改善了村里的环境。“政府出大头,自己拿小头,干净也省心。”,石铁村村民李宝财介绍,村里每户修建一个厕所政府补贴1200元,这种水冲式厕所的底部安装一个三格化粪池,既能储存粪便,又便于粪便发酵产生沼气,化粪池每三个月由专业吸粪车清理一次,收集的粪便成为冬枣肥料,非常环保。

此外,安仁镇还突出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涝池管护机制、五化建设、乡风文明等工作,把美丽乡村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创新“路长制”,管好用好194名路长,做到村内有保洁员,村外有路长,负责道路卫生和绿化。同时安仁镇还积极承办2018年大荔县朝邑湖安仁段大栽树活动,突出许步路和两朝路10公里的绿化建设和三个园区绿化建设,超额完成春季植树任务78万棵。

到目前,安仁镇石铁、龙门、安三三个村“改厕”工程建设任务过半,两个月后将全面完工,而整个安仁镇整体“改厕”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当中。

文化振兴秀出文明乡风

“书香作伴观沧海,诗韵入心铸人生。”在安仁镇顾贤村的将军书屋,门口一幅楹联让很多人驻足品位。这个由该村走出的武警少将党高明出资兴建的书屋,占地11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自5月2日开馆以来,累计有2000多村民来这里借阅。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安仁镇在发展中始终认为,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方式。为此,安仁镇以乡愁乡韵为特色,相继投资32万元提升完善安仁民俗馆和农业馆,各类民俗物品、农耕工具收藏量达三千余件。投资20万元修建了平朝工委纪念馆,联系党高明将军捐资修建了顾贤将军书屋,并充分挖掘白冢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出浓厚的乡韵乡愁氛围。

安仁镇还大力实施“两改”工作,相继为173户群众通过“两改”节约91万元。凝练出“仁和诚信 敢为人先”的安仁精神,22个村全部完成村史村训编纂和村牌建设工作,为13888户群众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成为安仁精神的核心。此外,安仁镇还与全镇351名镇村干部签定廉政承诺书,投资4万元打造了安三、步昌两个廉政孝道文化广场,在民俗馆建立廉政专题展位,22个村健全了廉政孝道文化档案,打造百福长廊5公里,楹联文化一条街。同时22个村提升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制度,共计收录书刊3万余册,接待读者5万余人次,营造浓郁的乡村书香文化。

在文化体育建设方面,安仁镇全面落实“体育+”战略,建设19个村级标准化体育广场,安二、龙门、安三3个高标准体育健身场地,并组建了全县第一个农民龙舟队。

“文化振兴一个看得见的好处是,村里吵架、打架的现象减少了,邻里家庭之间关系更加和睦了,打牌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的人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多了。”安仁镇安二村党支部书记尚连成说。

大荔县:乡村振兴的安仁实践(组图)

大荔县:乡村振兴的安仁实践(组图)

大荔县:乡村振兴的安仁实践(组图)

大荔县:乡村振兴的安仁实践(组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