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据《嘉定赤城志》记载,“梁王山,在县西二十五里。旧传梁太清末侯景作乱,陈霸先兵起,有一王子避地于此,史失其名,后人但称梁王。”而改为“梁皇村”。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梁皇村隶属宁海前童镇,距离宁海县城大约11公里。甬临线、梁书线交会于此,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梁皇村自古就有梁王公馆,所以造成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村有36姓,所谓“天下百家姓,梁皇街有三成”,与附近邻村的一村一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格 局 风 貌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古驿道在村中央,前有“堂房院”,是驻军练武场,也是吊马场。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梁皇溪旁村,通水车港头,溪上古石桥在迎水方向为尖角桥墩,当地罕见。

宋进士罗提刑适有《忆西桥寄坊师诗》。古驿道通台温闽粤,达甬杭申京,甬临公路通温州、宁波,同三高速线通黑龙江同江、海南岛三亚。三条道路相互平行,相隔不到一箭之遥,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川”字。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传 统 建 筑

梁皇村的古建筑主要围绕古驿道而修建。古驿道的最前段,曾经有过一个规模很大的戏台,不过现已不在,只剩下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

不过,古戏台遗址对面的“赵爷殿”还在,不止是“赵爷殿”,“太尉庙”、“梁皇庵”这些有些年份的建筑也都好好地留存到了现在。

村域传统资源:

古建筑12处:有梁王公馆、新童家、曹家、裴家(潘家)、甘家、葛家、倪家老屋、倪家新屋、卢家、尹家、拱台书院等

古寺庙15处:祠堂、赵爷殿、梁皇寺、梁皇庵、太尉殿、桥头土地庙、白蟒殿、灵泽庙、梁宣帝庙、洪公祠、五圣殿、梁皇簪、金寺等

古遗迹17处:梁皇桥、路廊、泗洲堂、蟠松亭、油车、坟庵、抄纸虚空、里塘、外庄、碾子堂、王进士齐舆、赵进士子卓、严进士海庵墓、朱员外墓、梁王墓、田将军墓、烟墩等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梁王公馆:位于现在的老童家大院。

公馆有前院小平房,用于吃饭;后院正厢七间朝南两层木结构房子,用于吃饭和住宿;东拔歩屋拴马屋,供客人拴马用;公馆的街对面是“堂房院”,一个篮球场大的场地,相传是古代过往官兵拴马地方,靠街边竖有拴马石,一人高,上凿大人拳头能伸过之孔洞,用以穿马缰绳。

梁皇村下街头有“烟墩”,烟墩就是“峰火台”。明代崇桢《宁海县志》卷2载:“梁王公馆,西三十里。”

祠堂:由廿十多个姓氏合建于1929年。

砖木结构,正屋三间,后墙奉各族过世人牌位。节日时,各族祭祀各自祖先。这么多姓合一宗祠,全国独一无二。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抗日时住过宁波专员公署、俞部、苏部、电讯训练所、同盟军。1936年办私立梁麓初级小学,四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一个先生样样都教,直到上世纪70年代。

前有戏台,两侧有厢房,中间有“过洋“,看戏时可遮雨,小学生活动。戏台顶挂“总理遗嘱”,每星期一早上颂读,星期六下午在此“审事”。

赵爷殿:古驿道穿殿而过。正厅三间,坐《封神榜》中黑脸,手执如意荆棘棍,脚踏独眼猛虎的赵公明元帅神像。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像前有清乾隆三十年“双龙抢珠”石板桌,顶放石香炉,前有灯山。厅前过洋连成台,两侧有厢房。“三月十五”有庙会,由村狮子会供祭品,美仑美奂。

同时是附近结拜弟兄表衷心和男女青年订婚前“说媒见面”处。平日有过往商客,官兵在此歇息、喝茶、买麦饼、铜罐粥等。

梁皇寺:传说岳阳王(梁宣帝)避难时已有,《志》载建于唐武德年间,名为“资福”。志又载“唐武德岁,扶径连抱者万松”。

传说岳阳王避难转运,出山后做梁王、梁宣帝,“有恩及民”,邑人得帝之迹,仰帝之心,建梁皇庙(即后梁宣帝祠),造“墟墓”“梁王坟,埋镜、剑、矛,与枯同仁”纪念。

宋大中祥符赐名“崇福”,有和尚九十九个。后迁今址。占地70多亩,是古宁邑金银铜铁“四大寺”之一。清末颓废,改办拱台书院,有屋数十间,田产400亩,山林800亩。清乾隆年间,曾办过储谷仓、借谷仓、广储仓等慈善事业。抗日时做过宁波专署监狱。解放前住过中共三五支队。解放后倒塌,现在重建,有小大殿及住房多间。

传 统 文 化

民俗(节日祭祀尤重):初一、清明、三月三、四月八、端午、立夏、七月半、八月初三、八月十六、九月重阳、冬至、掸尘、还福、谢年

传统美食:豆制品、麦饼(霞客饼)

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天下百家姓 梁皇有三成丨走进传统村落之宁海梁皇村

传统体育:打狮子、打拳、打棒、刀花、跳桌、小翻、火杈擂磐、倒走人、走獭步、踢毽子、跳绳

游艺与杂技:擂杈、吹口哨、叠罗汉、爬毛竹、走高跷、走土棋、打香烟人、擂铜板、跨竹马、斩杈棒

传统美术:雕花、画画;妇女会绷花

传统技术:大木、细作、泥水、篾作、裁缝、箍桶、油漆、缀鞋、做布、纺花绩柠

医药:中药店、中医外科、中草药、扭痧、刮痧、挑痧

书院:拱台书院(清末办于梁皇寺内,陆军上将、辛亥革命杭州总司令官、反袁护国军长童伯吹16-20岁在此读书)

拜经台:在东天门内,前童秀才、贡生读书处

梁皇庵:三次办梁麓初级小学,一次办夜校

慈善:梁皇寺内办西乡储谷仓、借谷仓、广储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