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文/漢青

聽說你很喜歡打遊戲?

那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定義,你很有可能屬於“精神病患者”。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就在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了第11修訂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首次將“遊戲成癮”列入其分類目錄中,並將其歸為精神與行為類疾病,在ICD中的編碼為6C71。

打遊戲上癮真的是“精神病”嗎?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要知道ICD也就是《國際疾病分類》可不是鬧著玩的,它定義了疾病、傷害和其他相關狀況的範圍,全世界研究人員用它來計算死亡、疾病、傷害情況。醫生會根據它來診斷疾病,許多情況下,醫療保健公司和保險公司使用ICD作為報銷的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這份《國際疾病分類》並不是發出來立馬就生效,它現在只是一個預覽版,還要等到明年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由會員國最終批准,才能在2022年1月1日生效。

而且世衛組織害怕引起誤會,還專門發文講解什麼是“遊戲成癮”的症狀,並註明只有少數玩家會受到它的影響: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那些一直在把遊戲妖魔化的勢力簡直是“如獲至寶”:你看世衛組織都說沉迷遊戲是精神疾病,你還不承認。

最開心的應該是那些所謂的“網戒中心”吧,這下子總算“名正言順”了,世衛組織都說你有精神病,得治,可以預見這條新聞會立馬登上他們的網站主頁。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局座看到這個新聞以後就特別想講這個事,因為局座對遊戲一直是特別感興趣。

國內很多網友開始討論這個事,國外輿論也炸開了鍋,很多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都站出來抨擊世衛組織這一決定,沒必要把遊戲妖魔化。

熱愛遊戲不等於“遊戲成癮”

這裡首先需要做一個區分,愛打遊戲和遊戲上癮有著本質區別,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是你玩遊戲,另一個是遊戲玩你,兩者應當有所區別。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打遊戲一樣可以為國爭光

就像有些遊戲天賦很高的人選擇成為職業玩家,這時候打遊戲本身就成了訓練和工作,你不能因為他們熱愛遊戲,花很多時間在這上面就把他們當成“精神病人”。

畢竟現在電子競技已經正式列入亞運會比賽項目,2022年杭州亞運會還要靠他們為國爭光呢~

很多事情都能成癮,關鍵看個人自制力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有一位網名叫做“奧斯丁信條”的博士在推特上寫到:“如果遊戲上癮都要被列入精神病的話,這就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實際上你沉迷小說、天天通宵看世界盃,天天晚上和朋友出去喝的爛醉鬼混,那都可以算“精神病”,做什麼事都不能過度,你控制不住自己才叫成癮。”

實際上有太多事情都能成癮,關鍵看個人的自控能力。比如說局座原來去四川、重慶等地,看到很多當地人喜歡搓麻將,在“晃晃館”裡通宵達旦,你可以說這是沉迷於麻將,但你不能把它叫做“精神病”。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實際上仔細看看世衛組織對於這一“新疾病”的定義也可以找到問題出在哪:“遊戲成癮的特點是對遊戲失去自制力,日益沉溺於遊戲,以致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須讓位於遊戲,即使出現負面後果,遊戲仍然繼續下去或不斷升級。”

槽點就在這,把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從遊戲換成電影、網絡小說、麻將它都成立,成癮歸根結底和個人自制力有關,沒必要把遊戲特殊化,把遊戲妖魔化。

沉迷遊戲往往和現實世界因素相關

心理學家安東尼·比恩說:研究表明,遊戲是應對焦慮和抑鬱的機制。研究人員選取了一批英國《Pokemon Go》的玩家做實驗。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前幾年大火的AR遊戲

玩家們拿著手機滿世界抓寵物小精靈

研究人員通過對比試驗發現,當現實世界中那些讓被測試玩家們焦慮和抑鬱的事被解決了以後,玩家們的遊戲時間會顯著下降。

與其關注遊戲上癮是不是精神病,不如多關注下玩家們在現實世界中缺少的家庭陪伴、心理醫生干預等等,現實世界中缺少的東西玩家們會在遊戲中尋求替代的慰藉。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連成年人都喜歡玩的《旅行青蛙》

治癒系遊戲能夠緩解現實中的孤獨

至少在遊戲裡

“蛙兒子”一直惦記著你

哪怕你已經遺忘了它

所以如果孩子控制不住的沉迷遊戲,家長們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愛與陪伴,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內心世界,一味地把責任都推給遊戲並不能解決問題。

美軍如何看待遊戲

如果沉迷遊戲算精神病的話,那麼美軍已經“無可救藥了”,從陸軍、空軍、海軍到海軍陸戰隊全都引入遊戲作為日常訓練的重要環節,美軍成了全球最大的“武裝精神病人團伙”了。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天天打遊戲

美軍“吃棗藥丸”

早在80年代,美國陸軍盯上了一款遊戲機。1980 年 11 月,那時候任天堂紅白機還沒出來呢,美國雅達利公司一款街機遊戲《終極戰區》大火,玩家要扮演坦克射手消滅敵人。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1980年那時候美軍M2步兵戰車剛剛定型投產,想用這款遊戲訓練士兵,讓新兵通過仿真訓練快速掌握新設備。

為了模擬真實戰場環境,提高訓練效果,廠家乾脆把控制手柄也做的和真的步兵戰車一樣。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後面遊戲發展越來越快,還有了VR/AR遊戲,美軍是玩的不亦樂乎,徵兵用遊戲來宣傳,訓練也用遊戲。

美軍的隱身戰機F35,它的飛行員必須要先進入遊戲倉訓練,不進行遊戲根本不可能的對不對?先戴著頭盔,然後進入模擬艙,就跟打遊戲一樣。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洛馬公司開發的F-35戰機模擬倉

操作界面和真實戰機相差無幾

連核潛艇這種“國之重器”,都是用Xbox遊戲手柄操縱,“軍民融合”省錢又省力,士兵們從小都玩遊戲,訓練上手很快。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光電桅杆

都是用xbox遊戲手柄操縱

不會打遊戲就out了

愛打遊戲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局座就呵呵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凡事要辯證的去看待它,不要將遊戲妖魔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