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这是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最新一期的《奇葩大会》中说的一句话。

这令很多观众感到不解,因为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听话」是不折不扣的褒义词,是父母夸奖孩子时最常使用的词语。什么时候夸孩子「听话」,要求孩子「听话」也成了一种错误了?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太听话的孩子,往往缺乏主见

除了那种天生就比较文静乖巧的孩子外,大多数孩子小时候都有些调皮,尤其是男孩子,有着旺盛的精力,每天上蹿下跳,三天两头惹祸,你让他往东偏往西,越说不可以他越是想尝试……

遇见这样的孩子,大人们通常会教育他们:“你就不能听话点吗,这样做才对!”当孩子再次违背了大人们的意愿,挑战“权威”时,大人就会火冒三丈,软硬兼施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主张,接受大人的意志。

孩子为了免遭打骂,就会渐渐放弃自己原本的想法,转而听从大人的意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即使遭遇不公和侵犯,也会不自觉的让步隐忍,连说“不”的勇气也没有。

除了过度打压自我意识,过度保护也是罪魁祸首。家长为了让心爱的宝贝少“摔跟头”,就把孩子放在防护罩里,什么寒潮风雷霹雳通通被阻挡,遇到困难也全部由家长出面解决,时间一长,孩子就习惯了,再遇到问题根本都懒得想,更别提有主见了。

小到穿什么衣服、吃几块面包、睡几个小时;大到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找什么样的伴侣,通通由家长帮忙决定。

如此缺乏主见,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孩子,真的是家长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太听话的孩子,往往不够真实和自信

知乎上有一位抑郁症患者是这样描述「听话」的:

到底什么是听话呢?

当妹妹抢走了我心爱的零食和玩具时,我必须装作大方的样子;

当我被弟弟妹妹们欺负、顶撞,甚至拉扯的时候,我不能反抗;

当大人们在无意识地说出我小时候的糗事时,我还得笑脸相迎;

当父母工作回家后因太过劳累,而对我发脾气时,我不可以顶撞;

当同学们说我坏话的时候,我应该虚心接受,毕竟那是我的不足。

……

「听话」的孩子们做任何事的前提,都是以别人希望他们做的为标准,至于自己?他们可能从不考虑。哪怕明确自己的内心与别人不同,他们也会压制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欲望,努力做出乖巧的模样讨好别人。

遗憾的是,在别人眼中,他们不过是一个不懂拒绝别人、假惺惺的“烂好人”。

是的,哪怕他们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也完全没有那些敢于拒绝争取、放肆说笑的少男少女们更受欢迎。因为要做一个听话的人,就要努力压制真实的自己,而一个不够真实的人,未免缺了一点个性、生机和魅力。

同时,太听话的孩子们也往往不够自信。因为他们从未在内心确认过自己的价值,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讨好别人,优劣对错自然掌握在别人的判笔下。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太听话的孩子,往往都与幸福无缘

中学时班里有个女同学长得特别漂亮,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女神。

女神特别乖巧懂事,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察言观色,变着法儿地讨好别人。给讲课时声音嘶哑的老师带金嗓子喉宝,给热汗直流的同桌扇风,帮个子矮小的女同学擦黑板……

女神的成绩很好,但家人却让她退学打工,好赚钱供家里的弟弟上大学。当时班主任特别生气,亲自登门讨伐她父母,说他们重男轻女,不配为人父母,把她爸妈讽刺的毫无还口之力,可女神却出面维护:“老师,是我自己不愿上学的,跟我爸妈没关系。”

可是,班上谁不知道女神有多想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班主任那一腔要为她出头的热血,就这样被她放了气,以后,她果然再也没上过一天学。

我再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是大二那年的暑假,我和高中同学在街上闲逛,看见她在一家大排档的门前收拾桌子,脸色蜡黄,双手粗糙,汗流浃背,一头乌黑的秀发变得枯黄,用一根旧皮套松松垮垮的扎起……和我记忆中的她相去甚远。

同学在我耳边轻轻低语:你知道吗,听说她前年就结婚了,对方是一个快30岁的男人,颜值能力人品样样不行,就因为愿意出点彩礼,她妈就闹着把她嫁了过去,她也不知道反抗,那男人对她好像不太好,有一次我在公交上看见她一个人悄悄的哭……

我突然想到《甄嬛传》当中的一个片段,一向端庄懂事的沈眉庄喝醉酒以后反反复复说着一句话:“整天清醒克制又有什么用?我就不能醉一回吗?

神情落寞,和同学口中的女神一样。

我突然感觉一阵心酸,拉着同学悄悄离去。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为人着想固然是一件好事,可这不应该以牺牲自己为前提。因为一个人如果总是为了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那他的内心一定是压抑痛苦的。

当然,那些正确的具有借鉴性的话还是要听的,只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敢吸取也敢摒弃,敢欣赏也敢质疑,敢追求也敢拒绝,敢放肆的哭也敢大声的笑。

说到底,所谓「听话」,就是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听自己内心的话。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