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春节为什么喜欢打牌?一年打工攒的钱,连打几场牌都不够!

近日,一则题为《春节变“赌节”,一年打工攒的钱,连打几场牌都不够!》的文章,透露出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时过多沉浸于棋牌、麻将的惊人现象,更有农村受访小伙喊出“还没到正月十五,我就输了近1万元”的壕言壮语,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读者的思考。

农村人春节为什么喜欢打牌?一年打工攒的钱,连打几场牌都不够!

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自从1978年我国采取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以后,国民们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就十分明显,尤其是那些建国以来就一直贫穷,从未享受过好日子的平民百姓。

农村人春节为什么喜欢打牌?一年打工攒的钱,连打几场牌都不够!

在如此大背景之下,国民们只会整天忙着想法子挣钱,盼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把自行车换成摩托车,把摩托车换成汽车,把汽车再换成豪华汽车,甚至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创办公司,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物质的不断丰盈带来的是生活压力的倍增。在名、利、虚荣心的作祟下,国民对吃穿用度的追求早已从“满足基本生活”上升到“能享受就享受”的地步,这也愈发“激励”着他们去想更多的办法赚更多的钱来填补无尽的欲望。于是,打牌这种带有“赌博”性质、可以在小范围内对个人资产进行重新分配的娱乐方式,就受到了越来越多平民百姓尤其是农村居民的追捧。

农村人春节为什么喜欢打牌?一年打工攒的钱,连打几场牌都不够!

另外,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虽然在中学时期我们保留着浓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教授的内容太过于理论化且缺乏谈资和回忆的价值,因此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硬着头皮在学习,考试通过、顺利毕业之后就会像从“石之诅咒”中解放出来的希腊神话悲剧人物西西弗斯一样,欢愉庆幸中就把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抛之九霄云外了。

农村人春节为什么喜欢打牌?一年打工攒的钱,连打几场牌都不够!

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匮乏,使得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国民,浑身上下也很难透露出真正高贵的气质,大部分学子对美的追求停留在表面,认为精神快乐就是物质丰盈。主打俊男美女的韩剧在学生群体中的疯狂流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此种环境之下,身为平民百姓的国民,在过年过节时自然很少会去参加与艺术有关的活动,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能够迅速带来快感、激情和财富,既满足精神需求又满足物质需求的打牌游戏上。

谈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春节变‘赌节’,一年打工攒的钱连打几场牌都不够”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这些事件的频繁发生会使得无论是输还是赢的人都变得越来越浮躁。

农村人春节为什么喜欢打牌?一年打工攒的钱,连打几场牌都不够!

输大的人希望通过更多方式更快地回笼损失的资金,从而作出危险的事情,而赢多的人则会想着如何赢得更多的金钱而采取冒然的行动。无疑,当这些想法走上极端时,无论是谁,对他所在的家庭以及社会都将是一场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