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解放軍的那些DIY定製裝備!船載炮兵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解放軍從紅軍時代起,就習慣於因陋就簡,自己DIY一些裝備,以應對不同的戰場環境,比如解放戰爭中攻堅部隊的“手榴彈衣”就算是一例,“手榴彈衣”其實就是一件有很多可以攜裝手榴彈的小兜的背心,對於當時重火力奇缺的解放軍來說,手榴彈是突擊隊最為倚重的武器,為了多帶手榴彈,基層官兵自己製作了這種“手榴彈衣”


盤點解放軍的那些DIY定製裝備!船載炮兵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抗美援朝開始之後,解放軍開始正規化,如此大規模的改裝裝備不太多見了,但是很多老兵都有自己的小法字,比如把手電筒綁在衝鋒槍上用作坑道戰或者夜襲,這也算是戰術手電了。
盤點解放軍的那些DIY定製裝備!船載炮兵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之後雖然也有一些部隊自制裝備,但多是精銳部隊和對外交流部隊,自己私下定製或者採購,包括但不限於外軍槍械,自用裝備的升級定製版本,特製裝具等等。

上面主要說的是解放軍主要DIY過的輕武器,自己製作好以後還是屬於挺好用的,但是接下來想說的重頭戲就要來了,名副其實的大塊頭,只不過這次DIY的效果就不那麼好了。這款解放軍DIY的重裝備就是——陸炮上艦!
盤點解放軍的那些DIY定製裝備!船載炮兵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陸炮上艦這個說法雖然方便理解,但是比較規範的說法,應該叫船(艦)載炮兵。當然概念上都是把地面炮兵部署到船上,並以此作為射擊平臺,在海上遂行各類火力支援任務。

作為登陸部隊少有能夠獲得的全天候、全時段且幾乎不限量(很難想象船載炮兵在登陸成功之前就把彈藥基數打光的情況)的火力支援手段,它理論上承擔了從破壞灘頭抗登陸工事到壓制敵方縱深目標,甚至必要時與敵艦艇作戰的多重任務。
盤點解放軍的那些DIY定製裝備!船載炮兵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當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船載炮兵的缺點是很明顯的,顛來晃去的船隻本身就不是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加上地面炮兵的武器也不像艦用火炮一樣能對抗船隻在海上橫搖和縱搖,因此船載炮兵的射擊精度顯然不如專用的艦炮。

不過要知道那可是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為了經濟發展而只能委屈軍隊的年代。因而導致解放軍的現代化裝備數量還十分有限。
盤點解放軍的那些DIY定製裝備!船載炮兵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船載炮兵是那個時候的解放軍能夠提供給一線登陸部隊唯一可靠(當時的解放軍強擊航空兵顯然還難以堪稱“可靠”)的火力支援系統了。

當時我軍為了便於指揮,便將122毫米加榴炮、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榴炮這樣的大口徑火炮一般以連為單位部署在2000噸以上的民船上,以保持射擊時的相對穩定。
盤點解放軍的那些DIY定製裝備!船載炮兵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船載火炮在射擊時以遠程火炮為起始,在航空火力準備的同時開始進行直接火力準備,並掩護近程火力支援群和直接火力支援群展開射擊,其支援時間至少1小時以上。

目前可以看到的船載炮兵照片並不多,其中最常見的兩張裡,一張是在民船上固定了包括坦克在內的多件武器進行射擊,另一張則是一系列自行火炮和自行火箭炮被固定在民船上進行射擊。

但是毫無疑問,這兩張船載炮兵射擊的照片都只是進行測試的照片,畢竟坦克來自裝甲兵,壓根不負責火力壓制,而將不同種類的火炮放在一條船上,顯然也不是運用火炮的好方法。

對於處於移動狀態的船載火炮而言,除了精度問題之外,還有不少麻煩事兒,比如在船上,大多數傳統地面炮兵的保障措施都不再適用,而且由於在登陸之前無法在陸上開闢視野良好的觀察所,炮兵偵察雷達也會因為沿海複雜的地形導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船載炮兵的射擊觀測效果也要遜色於正常的地面炮兵。
盤點解放軍的那些DIY定製裝備!船載炮兵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在當時的條件下,解放軍可以說是儘可能地試圖為船載炮兵配備更好的觀測設備。在世紀之交,隨著觀測無人機在炮兵部隊的運用,使用炮兵校射無人機提供更好的觀測以提高打擊效率成了當時炙手可熱的新課題,而此後隨著直-9WZ型偵察直升機的服役,信息化的炮兵終於能夠實現從觀測到打擊的信息暢通。

如今隨著解放軍各種對地攻擊手段的不斷增多和精確打擊手段的不斷推廣。我國就不需要那些將就使用的武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