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点亮“扶贫梦”——追记进贤县兰溪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李俊敏

“李书记的照片贴在上面,我舍不得把它撕下来……”6月20日,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七里乡兰溪村,53岁的付国运小心擦拭着贴在家里泥墙上的“第一书记公示牌”,嘴里念着“公示牌在,就仿佛李书记还在一样”。但其实,“李书记”“不在”已有一个月了。

付国运是村里的贫困户,他挂念着的“李书记”,是国网江西电力有限公司进贤县供电分公司营销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兰溪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李俊敏。2017年8月,李俊敏主动请缨参加一线扶贫工作,到兰溪村当上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也成了付国运的帮扶干部。在驻村9个多月的时间里,李俊敏全身心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最终用生命点亮了“扶贫梦”。

“这一次,他来到扶贫攻坚的第一线,立下‘军令状’”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铁皮书柜、一台老式电脑……走进兰溪村村委会,李俊敏生前的办公室里,一切摆放还如从前。曾和他在扶贫攻坚“征程”上,“并肩作战”9个多月的村支部书记洪丽珍含着泪说:“李书记真的把兰溪村当成了第二个家。”

兰溪村位于进贤县七里乡中东部,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13个村小组、32户贫困户。2017年8月,李俊敏带着坚决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军令状”,来到他的“第二个家”——“扶贫攻坚第一线”兰溪村。“爸妈,近段时间我可能会回来得少一点,你们照顾好自己”、“儿子,爸爸不能回去陪你了,这次你就原谅爸爸哈”……有了“第二个家”以后的李俊敏,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周末都很少回家。每每和家里打起电话,常说的就是这几句话。有着几十年党龄的父母反复告诉他:“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好好干,别总惦念家里的事。”正是家人的这份支持,让李俊敏在扶贫一线干得更加卖力。

自幼生活在城里的李俊敏,没有干过农村基层工作,也没有面对面与农民具体打交道的经验。洪丽珍没想到,这位城里来的扶贫“门外汉”会这么“拼”。从驻村第一天起,李俊敏就脱下皮鞋,换上套靴,一头扎进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洪丽珍回忆道,“他真是拼命啊,经常晚上八九点还在贫困户家里走访,再回办公室整理材料。村民们都很喜欢他,看到他来,都会主动摆上两张小板凳,和他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他常说,既然当了‘第一书记’,就得给父老乡亲们一个交代。”

“这一路,他奔波在扶贫攻坚的征途上,从来没喊累”

“付国运一家四口,因病致贫,家有旱地; 颜国和孤身一人,是五保户……”李俊敏驻村的第一个星期,便走遍了全村10个自然村,32户贫困户。一本扶贫记录本记得密密麻麻,详细记录了每村、每户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状况。

村里的32户贫困户,一个住得比一个偏远。李俊敏就私车“公用”,在10个自然村东奔西跑。

第一次去颜国花老人的家,对着她家被掀开的屋顶,李俊敏默默拍下了照片。此后,李俊敏将颜国花家的情况与危房改造补助政策要求一一对照,帮她拿着相关证件,填写材料,递交申请,以最快的速度把危房改造资金申请了下来。如今,颜国花的“新家”已经改造得有模有样了。

患有慢性病的付国运不能干重活,仅靠从几亩薄田里“刨生活”,还要赡养80多岁的母亲,偶尔还要补贴初中毕业就辍学打临工的儿子,李俊敏了解情况后,就四处打听,最终通过朋友给付国运的儿子介绍了浙江的一家加工厂工作,让他一个月的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面对生活的“好光景”,付国运曾一度握着李俊敏的手不放:“李书记,等我儿子结婚,您一定来喝杯喜酒!”

念叨着李书记的好的,还有孤寡老人颜国和。颜国和早年在粮食加工厂务工,不幸落下了肺尘病,孤伶伶一个人。李俊敏经常到家看望他,每次走之前,总不忘帮他从井里打好水,把水缸装满。一到冬天,颜国和的肺气喘加重,李俊敏不仅给他买来新棉被,还给他揉肩搓背缓解病痛……

在李俊敏的带领下,去年兰溪村有8户贫困户脱贫,贫困户数已由过去的32户降至14户。“兰溪村扶贫工作在全乡做得最扎实,最辛苦,但李俊敏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却从来没喊累。”七里乡乡长魏红平这样评价道。

“这一回,他扎进的扶贫攻坚的项目,个个有落实”

作为电网企业派驻的“第一书记”,李俊敏一来,便以职业敏感,注意到了村里的“用电”问题。“他在贫困户家中走访发现,村里的‘用电’经常不顺畅,尤其是夏季用电高峰期,会遇上灯泡闪烁、电风扇停止的现象。”进贤县供电分公司经理助理陈子煌说,李俊敏刚到兰溪村一周,便打电话汇报情况,提出把改善兰溪村的用电状况列为扶贫重点,争取新一轮电网改造计划惠及兰溪村。

“他每次回县城都要询问电网改造计划的进展情况,一心惦记着兰溪村的‘用电’问题。”与李俊敏共事十三年的进贤县供电分公司发展建设部副主任万芳辉说,最后在李俊敏的积极争取下,兰溪村引进了进贤县供电分公司的2018年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项目,“5月1日已经进场施工,8月31日前可完成电网改造,到那时全村人都能敞开来用电”。

兰溪村的“用电”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李俊敏还千方百计拓展脱贫路。兰溪村总耕地面积4000多亩,旱地占了2000多亩。村里的32户贫困户都是病残人员,却都有一定的劳动力。能不能依托土地资源,发展一些特色农业,让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益呢?

带着这个想法,他先后到县扶贫办、省农科院等处,实地考察多个扶贫项目,翻阅了大量资料,从大面积蔬菜种植到分散式特色养殖,把每个有可能在兰溪村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都进行了思考和比对,最终通过集体决策,决定在全村种植油茶树。“茶油一斤能卖到60元,市场前景好,劳动力的需求量也不大,适合我们这里的贫困户。”洪丽珍说,“他作为一个派来的驻村书记,都能做到每天为扶贫攻坚忙个不停,我们村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命干?”在李俊敏的带领下,村里的扶贫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这一天,他趴在扶贫攻坚站的桌上,再也没醒来”

“不好了!李书记突然晕倒了……”5月21日晚7时50分,七里乡扶贫攻坚站副站长叶俊军一头扎进乡政府二楼会议室,打断了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调度会”。一时间,苍白的担架、救护车的鸣笛、心肺复苏的抢救,以及一声又一声对“李书记”的呼喊,打破了这个夏夜的沉寂。再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叶俊军哽咽了,“他在楼上会议室做完兰溪村脱贫攻坚情况的汇报,就来站里核对数据。他说头有点痛,在桌上趴一下,谁知道这一趴,就再也没醒来”。而这一天,距他43周岁的生日还差36天。

得知李书记“走了”的颜国和,不愿相信事实,一晚上没睡;得知李书记“走了”的付国运,家里依然贴着“第一书记公示牌”,不舍得撕;得知李书记“走了”的郭印树,声音颤抖地说着“李书记是救命恩人”……5月26日凌晨,70多名兰溪村村民自发赶到李俊敏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为他们的李书记送上最后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