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龙舟竞渡又称“龙船赛会”、“赛龙舟”、“划龙船”等。这是端午节中最富有节庆和联欢气氛的一项集体竞技活动。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崇拜祭祀的节日。古代吴越族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的子孙,很早就流行“断发文身”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活动,尤其是用龙形独木舟进行竞渡游戏更能展示其文化特征。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发掘出来的新石器时代的几何纹陶器上可以判断出生活于水乡的吴越部族对龙的崇拜。古代时楚、吴、越等国均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或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湖泽相连,舟船竹筏是最为普及的交通运输工具。

民间的龙舟种类很多,主要有游玩龙舟、祭礼龙舟和竞渡龙舟三大类。

竞渡龙舟是专用于水上的龙舟,是一种特制的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大多装饰龙头龙尾,一般都做得狭长窄小一些。但是,近代以来,凡是用于竞渡的船,无论有无龙饰,都统称“龙舟”。这些龙舟的构造大致相同,船体、船桨或摇橹、龙头龙尾、各种装饰物和锣鼓等都是必需的。龙头多用整木雕成,而且都是竞渡前才装上去的。

现在用来竞渡的龙船,已经更为简化。船分红龙、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等都要求统一颜色。广州西江水系的鸡公龙头和东江水系的大头狗龙头,多染成红色,称为“红龙”。涂成黑色或灰色的,自然称为“黑龙”或“灰龙”。顺德的鸡公头龙舟中部有神楼、大鼓和铜锣。龙头、龙尾旗、帅旗和罗伞装饰的艳丽而又繁杂。龙舟的大小按划手人数区分:有三五人到十人的小龙舟,长约两丈许;二十人到五十多人的中龙舟长约六七丈;大龙舟在六十人到一百人以上。小龙舟有桡手和舵手,中龙舟以上均配鼓手和锣手。两湖地区的龙舟形制比较大,短则气丈余,长者十多丈,划动时摇头摆尾,如巨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的龙,口能开合,舌会转动,栩栩如生。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舟联合而成,中间长者为“母船”,两旁稍短的为“子船”。竞渡时有鼓手在“母船”上指挥比赛。

龙舟竞渡活动在旧时除了禳灾避害、比拼速度外,更多地以其特有的节日娱乐性和观赏性的民间文化表演得到群众的热情参与,体现了端午节文化的广泛性、综合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形成人民群众喜爱的一项民间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

江苏南京人全家去夫子庙观看秦淮河龙舟竞渡,是过端午节的一项重要内容。金陵龙舟向来有“三帮”之说,即河帮、江帮和木帮。龙舟数量多,规模大。龙舟均装饰彩筝,少儿扮戏中人物在船首表演各种游戏节目。龙舟经过时,两岸群众欢呼雀跃,金鼓齐鸣。过去岸上人家还纷纷往龙舟上投掷钱币,以龙舟竞取赏钱为乐。为了增加赛龙舟的刺激性,往往在终点设置优胜标。龙舟不仅要到达终点,还要把标枪到手,才能成为最后的获胜者,这叫“抢标”或“夺标”。标分为色标、鸭标、铁标。因为在标上系有红锦缎,所以也叫锦标。有的地方还以钱和活鸭子为标,增加了抢标的难度。秦淮河龙舟竞渡就有这样的风俗。因为钱扔到水里会沉没,鸭子扔进水里活蹦乱跳到处游,要夺得类似的优胜标,就要跳进河里争夺,谁的水上功夫好,谁才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入夜时分,秦淮河两岸万家灯火,有人置身游船,泛舟览胜,别具情趣。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在湖南岳阳汨罗江畔,每年端午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祭奠仪式,来自周边的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并供奉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在“龙头”上,成为“上红”,主祭人宣读祭文后,并为龙头“开光”(即点睛)。参加祭龙的人员跪拜或鞠躬礼,这就是传统的“龙头祭”。划桨的桡手们用“头桡”将龙头运到江边沐浴,洗净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屈原的故乡——湖北宜昌秭归的竞渡习俗颇有楚风遗韵。五月五日众多的龙船下水游江、祭江,一边唱着招魂龙船曲,同时又从各个码头向长江西陵峡涌聚,准备竞渡。日期是在十三、十四、十五日。

广西龙船则分为男子船和女子船,划船方式有用桨的,也有用脚拨水的。

广东有些地方的龙舟,平时埋于土中,以免晒裂,赛前几天才见天日。将龙舟挖出前要焚香祷告,然后要将船冲洗干净。类似习俗也流传于江西萍乡地区。只不过,萍乡竞渡活动在五月五日。

黔东南和湘西苗族的龙船是由“子母船”所组成。三只独木舟中间为母船,捆扎在两边的是子船。竞渡时,船老大坐在母船上指挥,桨手则分坐在子船上划桨。黔东南苗家村寨称端午节为龙舟节。节日之前,每个村寨都专门制作一两只龙船,放在盖瓦的长廊形船篷下面备用。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是我国的“龙舟之乡”。五通桥龙舟素以强烈、号子优美而闻名。其龙舟曾与夜间举行。龙舟张灯结彩,有的用彩灯作龙眼,有的在水面上浮焰火,龙舟穿行其间,煞是好看。五通桥的龙舟每只船配有十四名浆手,分坐船体两侧,领船兼抢鸭手稳坐于龙头,司鼓手兼龙船号子领腔居于中舱。队员话讲的速度和方向,全凭领航者的手势和领腔者所喊的号子引领和把握。因此,五通桥的水上龙舟将音乐和舞蹈集为一体。

香港赤柱龙舟赛事一年比一年壮大,2007年参赛队伍多达209支,吸引了4000多人参加比赛,每天安排50多场,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每12分钟举行一场比赛,创历年纪录。其中外国队伍就有100多支。在赤柱海边吸引了众多观众,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派热闹景象。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台湾地区凡临河近海处,端午节时都要举行大规模的龙舟竞渡活动,俗称“扒龙舟”。在赛前一个多月,台湾各地就开始营造大赛气氛。民谚云:“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农历四月初一、十五和五月初一,要分别打三次“预备龙舟鼓”以告示人们:一年一度的“扒龙舟”节日到了,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五月初二,各村要召开“龙船会”,商讨有关扒龙舟的具体事宜。台湾龙舟一般长五丈余,用樟木制成,舷描龙鳞,构造精妙。船头饰红三角形的龙舌旗,船尾悬七尺长的红三角旗,上书“水仙尊王”和竞赛单位名称。有的龙舟上还搭建各式各样的牌楼,十分壮观。台湾龙舟形制特别,龙首前冲,颈尾微翘。澎湖一带则将小渔船或小渔仔船彩绘五色,鸣锣竞斗,谓之“都龙舟”。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我国人民喜爱并世代相承。1984年5月16日,原国家体委将龙舟竞渡列为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龙舟比赛得到了新的发展。我国许多地区保留并传承了端午节龙舟赛这一民俗活动。其中,以湖南汨罗,湖北秭归、宜昌、荆州等地的龙舟竞渡最有特色,影响力也最广泛。

湖北宜昌秭归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