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的你,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

虽然十年过去了,但那天的记忆还依然清晰吧?

毕竟,有些事不想忘却总有一天再也想不起,而有些事,想忘却永远忘不掉。

不过,每一个有机会说忘不掉那天的人,大概,都是幸运的人。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发生了里氏震级8.0级的地震,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过程中,发生了无数或感人、或励志的故事。

比如那位刚刚获救就喊着要喝冰冻可乐的“可乐男孩”;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比如父母用身体搭成拱形营救出来了幼儿;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那年,有一首歌,我们所有人都会唱: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但找不到的ta,便成为了心里永远的印记。

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有一部电影《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将上映。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该片讲述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董萧杨和自己的女友谢彤天人永隔,由此引发的一个跨越十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封信想必你们都还记得。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这封感动了千万人的信将以电影的形式,重新展示在大银幕上。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那些关于地震的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镇表示,汶川地震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相同题材的作品。包括《生死时刻》《惊天动地》《汶川168小时》等等。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这几部电影基本上都是以灾难性场面为主,将地震发生的过程浓墨重彩地展现出来。

但《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不同,它更多的是表现灾前的幸福生活,以及灾难后主人公的心灵重建。

虽然它本质上还是一部灾难片,但更像是一部爱情片。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影片描述的地震发生之前的故事,像是一种铺衬,在着力描绘普通人的生活色彩,让观众感觉到死亡倒计时的存在,有一种内在张力。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但地震中的展现并不算多。李镇解释到,可能正是因为某个地方太脆弱,太容易疼,才不敢去触碰。

但灾难片要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营造一种呼应式的震撼。从人设上来说,主人公应该在表演上有一个爆发点;从环境上来说,也应该烘托灾难的破坏力。

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依然能够站起来,有勇气去重建生活,这种力量会更打动人。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7.8级唐山大地震也是破坏性极强的一次地震,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

关于唐山大地震,也有很多影视作品。其中根据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执导,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陈瑾等主演。

关于灾难的重现,《唐山大地震》的场面基本上做到了惊心动魄。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演员的爆发力和张力,也在徐帆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有一场戏,徐帆饰演的母亲给张静初饰演的女儿跪下来,母亲说:“如果我这些年活得漂漂亮亮,我都会觉得特别对不起我的孩子。”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灾难片绝不是为消费灾难而存在

灾难片的价值核心,绝不是一味地消费灾难。

《泰坦尼克号》也是一部灾难片,但说到这部电影,更多的人想到的是Rose和Jack的爱情。

这是因为在呈现极端的灾难时,电影彰显了人精神的伟大,蕴藏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后天》讲述了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的故事。

但故事的核心是亲情——父亲冒险前进纽约在冰天雪地独自展开救援行动,营救被困在曼哈顿公共图书馆的儿子。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萨利机长》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改编,讲述了萨利机长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故事。

影片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每一位乘客是如何被救、如何联络到家人的,让英雄的光环散发到群体当中去,用灵魂救赎散发英雄光环。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隧道》中李正洙在回家的路上行经隧道时突然坍塌,他被孤立其中与外部隔绝。

坍塌隧道之中的互救、夫妻之间的真爱信念、对生命的渴求让李正洙终于活了下来。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釜山行》中所有人都上了一辆僵尸病毒不断扩散肆虐的列车。尽管人的自私、贪婪、狠毒等种种阴暗面暴露无遗,但总有人性之中的善良熠熠生辉。

结尾小女孩纯净的歌声抚慰了所有观众的心。

十年了,地震那时我正在

灾难片作为电影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其实是人们抵御灾难、表达生命态度的一个媒介。

面对灾难,面对伤痛,电影要做的不是揭开伤疤渲染悲痛,而是通过用心的故事,暖心的主题,帮助经历过灾难的人们,早日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建立起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信心。

李镇希望,大家以后再说到5·12的时候,不会反复地想到灾难和死亡,而可以是“我要爱”。

题外话:

汶川地震那天,化学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我感受到了晃动。我以为是周围的人在踢我的椅子。

随后,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开始晃动。我们才意识到,地震了。我们从五楼的教室匆匆跑下去,跑到空旷的操场上。

我找同学借来手机给我妈打电话,但信号奇差无比,根本打不通,我吓死了。

一天之后,我们全校师生穿着白色或深色的衣服,在操场上默哀。

虽然和震源离了那么那么远,但想起来依然会后怕。

那年的我们还很小,很幼稚,根本不知道那些伤亡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十年之后的我们,长大了,或许也成熟了,依然无法准确领悟那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因为那根本不是数字,是生命。

有很多人关于那天的记忆是这样的:

那年我16岁,她15。

今年我26岁,她15。

——留声机

两个月后,我高考结束那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在地震中已经去世了。

——张晓静

当时我就立志,今后要盖扛得住地震大楼的工程师,现在我做到了。

——阿黄啃骨头

大家都已经跑出教室了,而我跑着跑着摔倒了。有一个男生扑过来把我扶起,十年了,我记不清他的样子,但那一瞬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 老 街

5.12是我的生日,之后我再也没过过公历的生日。

——云开

那么,你的记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