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習丨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川篇”豐富內涵(一)

戳上面的藍字

關注我們哦~


大学习丨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一)

近日,市委辦公廳發出《關於在全市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通知》。其中,《通知》指出,

大学习丨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一)

開展大學習,主要是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川篇”,結合省委彭清華書記對成都工作的重大要求,重點學習領會十個方面的內容。要通過大學習,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定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來,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

即日起,“先鋒成都”將為大家陸續刊發相關學習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豐富的內涵是什麼?

——新時代治蜀興川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和國家全局提出新時代治蜀興川的戰略定位,這是對四川發展階段性特徵的精準把脈,是四川邁步新時代、肩負新使命、開啟新徵程的邏輯起點,是謀劃推進治蜀興川事業的根本出發點。

可以從4個方面把握

把握歷史方位必須明晰戰略地位

四川“全國有分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區的重要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去年經濟總量達到3.698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369.2億元、居全國第3位,是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與核心腹地,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是“穩藏必先安康”的戰略要地,是全國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農業大省、生態大省。

把握歷史方位必須找準內在動因

四川“發展有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四川發展也站在了新的起點上。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積累,四川已經形成了較大的體量規模和較廣的經濟縱深,培育形成了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三次產業結構實現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轉變,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5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8%,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為四川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奠定了堅實基礎。

把握歷史方位必須研判機遇條件

四川“未來有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川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也很大。“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三大國家發展戰略四川三佔其二,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建設惠及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天府新區、天府國際機場等國家戰略佈局在四川交匯疊加,軍民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藏區彝區加快發展、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將讓四川獲得更大支持,四川面臨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

把握歷史方位必須洞悉矛盾變化

四川“現實有挑戰”

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的基本省情沒有根本改變,發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問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表現在四川,發展不平衡主要是產業結構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主要是經濟總量靠前但人均水平靠後、科教資源豐富但創新能力不強、市場主體不少但經濟活力不夠、民生投入加大但有效供給不足。這些既是短板、也是潛力,是新時代治蜀興川的努力方向和著力重點。

準確把握新時代治蜀興川的歷史方位,要既看到成績、也看到差距,既堅定信心、也保持危機感緊迫感,既不脫離實際、急於求成,也不聽天由命、無所作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跳出盆地看四川、解放思想謀發展,在全國大局和時代大勢中準確定位,在把握機遇和迎接挑戰中奮發有為,深入研究、系統謀劃,大處著眼、實處著手,堅定推進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大学习丨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一)

主管:中共都江堰市聚源鎮委員會

都江堰市聚源鎮人民政府

主辦:聚源鎮黨政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