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會導致結直腸癌嗎?

流穹

下面就來詳細薦紹這兩種疾病。

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有遺傳,老化,便秘或服用輕瀉藥物的原因,痔瘡會有一些症狀,比如糞便中帶血,衛生紙,馬桶都會有肉眼可辨的血跡,排便時肛門口周圍會有痛感或者癢感,有時會有黏液流出。如果是痔瘡,可以不必太過擔心,平時可以多吃富含纖維的水果蔬菜,每天喝足量的水,這些都有助於排便。同時減少肉類以及動物脂肪的攝入,每天固定的時間排便,養成規律的習慣,給自己規定坐在馬桶上最多十分鐘等等。這些措施都是可以緩解痔瘡症狀的。

而結直腸癌則是結直腸周圍的病變,大多是由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比如高動物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家中有遺傳性的結直腸病變史。結直腸癌的表現跟痔瘡很像,都會有便血,但是結直腸癌往往伴有一些其他症狀,比如明明很想排便,但就是排不出,腹部有很明顯的不適的感覺,脹氣,疼痛或者有腸鳴音。如果有上述症狀,要及早就診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痔瘡與結直腸癌得症狀很像,但兩種疾病並無本質關聯,痔瘡也不會導致結直腸癌。


藥事健康

痔瘡是一種位於肛門的疾病,分為內痔和外痔,主要表現為出血和脫出、肛門不適和潮溼不潔。

結直腸癌顧名思義是位於結腸癌的惡性腫瘤,是胃腸道腫瘤的好發部位,具體病因目前尚不明確,與飲食因素(高動物脂肪和動物蛋白、低纖維飲食)、遺傳因素、一些癌前病變(家族性息肉病、絨毛狀腺瘤、結腸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腺瘤、管狀腺瘤)都有關係。

痔瘡和結直腸癌部位不同,本身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但是有間接的影響。痔瘡會導致排便時疼痛,久而遠之就會有習慣性便秘的表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長時間停留在體內,會導致毒素不能被及時排除,轉而被腸道吸收。另一方面,大便對腸道也是有刺激性的,會損傷結直腸粘膜,粘膜會有自我修復,通過增生代替原有受損的粘膜細胞,而腫瘤的產生就是細胞不可控的的自主增生,是發生在基因水平的突變導致的,進而快速生長成為肉眼可見的異物,具有侵襲性,可以浸潤正常的組織,侵犯血管後轉移到身體各個臟器,達到晚期,便失去了手術的機會。因此,痔瘡也是導致結腸癌的間接因素。

本期答主:韓文莉,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主要病發人群是成年人,並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大便出血或腫塊從肛門脫出是其主要症狀,根據發生的部位,痔瘡有外痔和內痔之分。

內痔是肛墊的支持結構、 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性改變或移位的結果; 外痔是齒狀線遠側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的結果。 內痔通過豐富的靜脈從吻合支和相應部位的外痔相融合, 稱為混合痔。

其病因尚不明確, 可能的致病因素有: 肛墊的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後充血、 下移; 長期坐立、 便秘、 妊娠、 前列腺肥大、 盆腔巨大腫瘤所致的局部靜脈曲張; 長期飲酒、 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造成局部充血; 營養不良引起的局部組織萎縮無力等。 主要表現有:

(1) 內痔 無痛性間歇性便後出血、 脫出。

(2) 外痔

肛門部不適, 有墜脹、 瘙癢、 異物感, 部分患者出現血栓或皮下血腫時還有疼痛感。

(3) 混合痔 可兼有內痔及外痔的症狀。

因痔瘡的常見症狀與直腸癌、 肛管癌的部分症狀十分相似,所以直腸癌、 肛管癌易被誤診為痔瘡。 因為痔與腸癌的病理基礎不同, 所以, 兩者沒有互為因果的關係。 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及多個研究中心所提及致腸癌危險因素中均無痔瘡, 但也有研究顯示痔瘡的存在增加了患結直腸癌及前列腺癌的遠期危險性。因此,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尚無研究能肯定痔瘡是患結直腸癌及肛管癌的危險因素。


康愛在線

痔瘡的危害還是很大的,起碼痔瘡不會自己痊癒的,只會越來越嚴重,但是很多人不太重視痔瘡。以下是痔瘡的危害!

2、導致敗血症、毒血癥、膿毒血癥肛門膿腫、肛門感染一旦形成,產生出血癥狀,細菌、毒素、膿栓就容易侵入血液引發敗血症,毒血癥、濃毒血癥。

3、引發婦科疾病由於肛門和陰道接近,痔瘡出血或發炎往往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引發婦科炎症。

4、易致植物神經紊亂可引起腰部、骺骨、股後部位疼痛,還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統反射性功能紊亂。

5、皮膚溼疹由於痔塊脫出導致括約肌鬆弛,黏液流出肛門外刺激周圍皮膚,易導致瘙癢及皮膚溼疹。

6、肛門功能失常久病不愈,一方面導致肛門攣縮,排便困難;另一方面侵犯括約肌,易導致肛門失禁。



犀牛互助會

痔瘡不會導致癌症,但直腸癌的一些症狀同痔瘡比較類似,容易發生誤診誤判的情況,有相關問題建議做更進一步檢查。

有痔瘡不益久拖,可以先優先採用泰方堂、百植清等外用保守調理,平時多注意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痔瘡的症狀是否出現以及症狀的輕重與便秘、排便習慣、飲食、活動、工作、體位、有無其他疾病等有關,特別是與便秘、排便時間過長、吃辛辣、喝酒有關。這些因素會加重痔的淤血,或導致痔瘡的充血發炎,出現出血、脫出、腫痛等症狀。

由於痔瘡的一些症狀與直腸癌比較相近,有一定幾率出現誤診的情況,一般建議做指檢等進一步的確證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