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中國人工智能崛起 劍指全球第一

高盛:中國人工智能崛起 劍指全球第一

摘要:全球人工智能生態系統中位列第二的中國正劍指AI超級強國。高盛認為,在AI發展的4個要素中,中國已經具備了人才、數據和基礎設施這三部分,人工智能將在未來成為中國GDP增長的引擎。

7月,中國公佈了首個國家戰略層面的AI發展計劃,指出AI是中國今後十年發展成為主要經濟體的關鍵引擎。今年3月,AI首次出現在了中國政府報告中。

李彥宏、雷軍這些中國科技大佬們相信,有朝一日中國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的AI超級強國。

高盛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認為,中國已經成為AI領域的主要競爭者,中國政府建設"智慧型經濟"和"智慧社會"的目標將有可能推動中國未來GDP的增長。

劍指第一,BAT領銜AI發展

李開復在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指出,2015年全球發表的頂級AI論文中,有43%的論文作者裡有一名及一名以上的中國研究人員。如果按照被引用期刊的數量來計算,那麼2014年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

高盛:中國人工智能崛起 劍指全球第一

圖1:近年來不同國家AI論文的發表數量

圖2:近年來不同國家AI論文被引用期刊的數量

中國AI在全球位列第二要歸功於趕上浪潮的中國企業。目前,中國共有超過700多家AI相關的企業。截至2016年10月,全國在該領域共有超過1.6萬個專利。

烏鎮智庫和網易科技的聯合報告顯示,2012年到2016年上半年之間,流入中國AI領域的投資共達到26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是美國的七分之一、英國的三倍。

在與太平洋另一邊的硅谷巨頭們相比時,領銜中國AI發展的BAT也毫不遜色。

頂級研究員的人才爭奪戰

AI發展中最重要的四個因素分別是人才、數據、基礎設施和芯片。高盛認為,中國已經擁有了其中的3個要素。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商業化讓人才的稀缺性變得更加明顯。微軟研究總裁Peter Lee打了個比方,獲得一位頂級AI研究員的成本堪比獲得一位美式橄欖球聯盟的四分衛。

不過在招攬人才方面,中國AI企業毫不吝嗇。

騰訊副總裁姚興認為,中國企業提供的薪資足夠有競爭力,同時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許多機器學習領域的研究人員都有中國背景。

數據具有天然優勢,芯片領域是唯一的短板

在數據和基建兩方面,中國也已經擁有了優勢。

中國擁有14億人口,每年產生的數字信息約佔全球的13%。高盛預計,到2020年,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產生的數字信息會佔到20%至25%。BAT也利用了中國的人口優勢,在搜索、電商、社交/遊戲領域獲得巨大的數據。

不過,在AI發展四個要素中,高盛認為中國只差一個環節,那就是GPU。

近年來,負責圖像處理的GPU已經成為主流。然而GPU行業擁有極高的行業壁壘,全球範圍內由三大巨頭英特爾、ADM和Nvidia佔據主導。

2015年,美國政府宣佈禁止英特爾和其他芯片巨頭向中國出售用於科研的高端處理器,對於一直以來依賴國外芯片的中國而言是個打擊。

不過,在研究領域,中國自主研發的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的超級計算機。高盛認為,雖然中國超級計算機的商業化還未開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對國外芯片的依賴會慢慢降低。

⦾擁抱新時代,AI商業化將成為核心

此外,開放的人工智能對話平臺DuerOS也發展迅速。平臺採用的Deep Speech 2語音識別系統具有降噪技術,識別精度達到97%,併入選2016年MIT的10大突破性技術。

⦾自動駕駛Apollo項目

高盛:中國人工智能崛起 劍指全球第一

高盛分析認為,Apollo自動駕駛項目的商業化道路將類似於谷歌的安卓系統,可通過廣告、App下載、高清地圖服務和相機視覺軟件4個領域實現增量收入。

其中,App營收將在2020-2025年期間成為Apollo平臺重要的營收來源。對比蘋果可以發現,這一塊的市場具有巨大潛力。蘋果在中國收取App平臺總收入的30%,這也讓中國成為了蘋果最大的App平臺。

此外,高盛預估,高清地圖服務可在2020年和2025年分別獲得收入10億美元和25億美元;相機視覺軟件則有機會在2020年和2025年分別獲得3.7億美元和16億美元的營收。

阿里巴巴:全球領先的AI範例

阿里巴巴龐大的電商業務體量決定了它是全球使用AI的最大型公司之一。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阿里雲。

⦾全球第四、中國第一的阿里雲

目前,全球IaaS雲市場中,按照營收計算,亞馬遜的AWS憑藉46.1%的份額高居首位,阿里巴巴則以3.2%的市場份額佔據第四的位置。

中國市場中阿里雲則是一枝獨秀。如果按照營收總額計算,阿里雲的市場份額達到40.7%,相當於中國市場第2至第8位雲服務提供商的總和。

截止2017年6月,阿里雲已經擁有了100萬個付費用戶,並覆蓋了媒體、互聯網、金融、政府、能源、製造業、醫療、遊戲和零售領域;在中國,1/3的500強企業中以及2/3獨角獸企業都使用阿里雲。

而在用戶保留率上,阿里雲也做到了"留住客戶"。2017財年和2016財年比較後發現,阿里雲96.7%的頂級付費用戶仍舊選擇繼續使用。

⦾Apsara:阿里雲獨立研發的超大規模計算操作系統

飛天(Apsara)是阿里雲技術創新的基石。

電商領域,基於Apsara的處理系統每秒可處理數十萬的並行事務。2016年雙十一的高峰時段,阿里雲每秒處理了17.5萬次交易和12萬次支付,同比分別增長25%和40%。

企業客戶方面,阿里雲幫助中國石化建立了第一個石化行業的電商平臺epec.com。一年的試運行過程中,平臺達成的交易價值共21億美元,擁有2.5萬多個供應商以及15.2萬個貨品。

⦾螞蟻金服將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的技術是基於數據。

據統計,阿里巴巴一天內處理的數據量相當於2000萬份高清電影的數據量,高峰期每日內部數據訪問呼叫可達82.7億次。

除了寶貴的數據,阿里巴巴也在拓展自己的業務網絡,將觸角伸向了印度、韓國和所有東盟國家。2017年3月,阿里巴巴向印度版支付寶投資1.77億美元;2016年4月,阿里以10億美元收購東南亞線上零售商LazadaGroup的控股權。

高盛十分看好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認為螞蟻金服將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螞蟻金服覆蓋了全球32億的人口,付款數據覆蓋了7.17億消費者,其中包括4.54億的中國在線消費者,以及1.8億印度使用Paytem的人口。

高盛認為,如果阿里巴巴能夠繼續提高算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搜索結果,為商戶帶來更好的投資回報率,那麼阿里中國零售收入除以中國零售GMV的比例可以達到5%。

騰訊:巨大的AI潛力

作為BAT三大巨頭裡在AI領域的後來者,騰訊正在努力追趕。

騰訊總裁劉熾平今年8月表示,AI是一項必備的技能,騰訊管理層十分自信,騰訊在計算能力、數據、科技、用戶以及AI研發人員方面具備的長處,能讓騰訊在AI戰略中具有優勢地位。

⦾大手筆投資研發

2016年,騰訊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並在2017年4月成立西雅圖AI實驗室,主要專注於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四個方面。

2017年8月,騰訊聯合數個領域的專家結成聯盟,支持自動駕駛的研究和未來相關產品的製造。該聯盟的成員名單相當華麗,包括不少業內大拿:被譽為"谷歌自動駕駛汽車之父" Sebastian Thrun、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中國電動汽車蔚來的創始人李斌等。

⦾騰訊AI應用

目前,騰訊的AI已經以用在了廣告、信息服務、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

騰訊人臉識別技術優圖已經能夠在複雜情況下有效檢測人臉,性別識別達到95%的準確率,年齡識別的誤差也在5年以內。

醫學影像方面,騰訊在今年8月推出了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MIAIS),用於篩查早期食道癌。根據36氪報道,目前中國早期食道癌的檢出率小於10%,而騰訊的產品則能達到90%。

遊戲領域,騰訊AI實驗室開發的AI圍棋"絕藝"獲得了第10屆UEC杯世界電腦圍棋大會的冠軍。騰訊副總裁姚星表示,騰訊AI已經從圍棋拓展到了其他遊戲領域。

除了自身的研發外,騰訊也通過投資雲服務、醫療、企業解決方案等方式拓展AI領域的版圖。高盛注意到,截止2016年底,騰訊憑藉45%的股份成為搜狗第一大股東。

⦾AI提升廣告和遊戲營收

騰訊遊戲和廣告業務實現了大幅增長,高盛認為應用AI後這兩部分業務將能實現更大幅度的增長。

高盛認為,基於客戶的社交數據,有針對性的廣告會從對優質的客戶分析中獲益。

而在遊戲領域,高盛表示AI可以提高遊戲體驗,並提高付費比例。比如,通過算法測試遊戲,可以降低用戶流失率。

在最重要的遊戲變現方面,如今採取的免費模式讓最終購買遊戲中虛擬裝備的玩家比例十分低,PC端只有10%-30%,手遊端只有5%-15%。然而高盛期望,AI可以通過精準分析,提高遊戲皮膚、裝備的銷量。

高盛認為,如果騰訊堅持目前的道路,那麼帶來的回報將是驚人的。高盛預估2020年,這種情況下游戲和廣告的收入將比對照組分別高出50%和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