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种很轻的刑罚,但女子却宁死不受此刑,因1种折磨比死还难受

问题:如何才能每天读到这样的故事?

我国古代是人治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镇压威慑民众,创造了种类繁杂的刑罚体系。商朝时期,相传商纣王宠妃妲己就发明了炮烙之刑,惨绝人寰。夏商周时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五种酷刑:墨、劓、剕、 宫、大辟。一个比一个残忍。

古代1种很轻的刑罚,但女子却宁死不受此刑,因1种折磨比死还难受

今天要说的就是历史久远的墨刑,又称为黥刑、黥面说白了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刻上字。在脸上刻字,也就伤及皮肤,并没有动到肢体,在受刑程度来说应该算是轻的。但是古人却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古代女子,宁可被杀自尽也不愿意受此刑。

我们知道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的孝道观念很强,墨刑虽然身体痛感不强,但是却用脸上刻字的方式,毁损了父母授予的身体发肤,给受刑者带来无尽的心里折磨和人身侮辱。可以说是最早最有名的侮辱刑了。

古代1种很轻的刑罚,但女子却宁死不受此刑,因1种折磨比死还难受

秦汉时期,墨刑进一步发展,在受刑者面部用小刀先刻上字,再染上黑色,这样让受刑的印记更加明显。这样的话这个黑色的受刑之印字,将伴随犯人一生,永远不能去掉。

到了明清时代,墨刑施行工具发生了变化,不再用小刀刻之,而采用了针刺,痛感更小一些。而且对墨刑使用范围进行规范。以往朝代使用墨刑比较普遍,几乎适用于男女各种犯人。明清时期的墨刑,专门用于惩罚私自逃跑的奴婢,私逃奴婢被捉住后,经常是先施以鞭刑,再配合墨刑,此时主要作为逃跑奴婢的标记用了。

古代1种很轻的刑罚,但女子却宁死不受此刑,因1种折磨比死还难受

墨刑施刑过程虽无太多痛感,但是在封建社会女性贞洁观形成之后,这种侮辱刑无疑让受刑女子无法见人、更无法逃脱自己内心的折磨,一些性情刚烈女子受刑后大多会选择自杀,在她们看来死了也比一辈子带着耻辱生活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