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有哪些生活趣事?

我家在东北嘎啦

钱钟书是一个奇异的存在。直到如今,很多读者对他仍有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谈论他也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他像福克纳一样严守自己的私生活,几乎从不谈论他自己,守口如瓶,要找他生活上的资料非常苦难。他太过理性,太有智慧,对人性,对世界也始终是疑虑不信任的态度,以至于通常文化人那种不免抒发胸臆的惯习,也被他巧妙地潜藏到那些叟词隐语一般难解的文字后面去了。

所以,谈论他的生活趣事,也就只有零零星星材料可以依据,勉强一说了。


1,他喜欢做笔记,几乎成癖,这是他成就学问的秘诀。杨绛在《钱钟书手稿集》序中讲过钱钟书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从未觉得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作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1973 年,杨绛整理他的读书笔记时,整整有五大麻袋,堆屋里如一座小山那么高,且每一本笔记都写满密密麻麻的中文、外文。钱一生中到底读了多少书,别人无法道清,他自己也无法说明白。


2,他以读辞典为乐趣。世间出版的许多大部头辞典,不管中外,包括大英百科全书,他均逐条逐条地读过,且时常读得开怀大乐。每每车船劳顿中,旁人苦不堪言,独他怡然自得,手不释卷,手捧英文等字典在读。



4,在清华,他和杨绛热恋期间,给杨绛写了很多情诗。这些诗,经常故意融宋明理学家的语录,让杨绛去猜测,去读书了解。而他自己甚为得意,称“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杨绛晚年文章忆及,充满甜蜜之感。


5,在清华时,同学常风说钱钟书最淘气,像长不大的小孩子心性。那时,他们经常一起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个姓许的同学暗恋某女生,上课总痴痴地盯着,钱钟书也不听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时隔数十年,沧海桑田,那位许同学从美归来,回忆起这桩事还忍不住,开怀大笑。


6,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喜欢《西游记》。每次看时,他都是边看边比划,还口中念念有词,时而八戒,时而悟空;一会“猴哥救我”,一会“老孙来也”,手舞足蹈,乐此不疲,十足的小孩式淘气让人无可奈何。


7,他其实也是吃货一枚。他自嘲过自己“不好茶酒而好鱼肉",并坦承“然食相偏宜肉",著作中大量引经据典谈吃。杨绛谈,”我家那时的阿姨不擅做菜,锺书和我常带了女儿出去吃馆子,在城里一处一处吃,上随便什么馆子,他总能点到好菜;在英国牛津留学时,他们曾受不了房东的饮食而搬了好几次家,两人自己开火。每次迁居后的第一个早晨,钱总是亲自做好奶茶与烤面包端到杨绛床前,让杨绛意外并惊喜感动。他们夫妇感情罕见的好,不仅是志同道合而已,在生活中也是相互照顾,懂得互相体贴。


8,他也是一名被人漠视的“铲屎官”。他一生都极其喜欢猫。他养的猫倘若与别家的猫打架,不管多寒冷的天气,即便是冰冷的半夜,他只要听见猫打架,都会立即从热被窝中爬出来,拿出特制的竹竿去帮自家的猫打架,这事在当年的清华也是一景。

许渊冲《钱锺书先生与我的信札掠影》一文还讲到,建国后他拜访他的钱老师,钱还和津津乐道他如何半夜拿着竹竿去打隔壁林徽因家的猫的。许觉得不可思议,“我觉得钱杨两位这么高雅的人,怎么会这样小孩脾性?”

9,他生活中比较无能,有点呆傻,基本都是杨绛照顾他。《我们仨》里,还说,钱钟书到老了,还不会打蝴蝶结,分不出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子那样一把抓。说有一回,杨绛晚上熄灭煤炉了,早起发现钱钟书像往常一样给她端上早饭,杨很诧异,问他,“谁给你点的火啊?”钱和得意回道,“我会划火柴了!”杨绛在书中说过,她这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丈夫钱钟书的淘气与痴气,让他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


10,陈寅恪是钱锺书的清华“师辈”,在清华时,两人曾经同校四年,两人却没怎么来往。陈很看中钱,钱却置若罔闻。钱曾戏言:“予在海外唯读蟹行文,陈寅恪在西洋却读方块字。”海外学者汪荣祖亲问过钱清华读书时是否和陈寅恪有过从,钱告诉他,“在校时未上其课,同事时也未请益;在清华接触较多的师长是吴宓先生”。

2003年10月,钱去世多年了,汪荣祖至京再访杨绛,提及陈寅恪。杨跟他说,钱晚年时,很喜欢陈寅恪的诗,说早知陈先生如此会作诗,在清华读书时,定然会选陈先生的课,成为恩师。


11,钱杨生活简朴,极简风。在北京七里沟时,家中甚至连地板也不铺,完全水泥地板,在当时那个小区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心态甚好,每天的作息也安排妥当,每天夫妇一起散步,成了一道受人羡慕的风景;据中国社科院一人回忆,至少到了80年代,他还经常看见在社科院附近一个小林子里,这对老夫妻在那兴高采烈地捉迷藏为乐。


12,外交某官李长官,姑隐其名,非常仰望钱的学识,一直和钱维持书信往来。某次,他在信里说了想到钱家里拜访的意愿,不料却被钱一口回绝,他很尴尬,也颇为生气。后来,钱给他寄一本文集,其中有一段用红笔勾出来:“如果一个人觉得鸡蛋好吃,又何必非要见下这个蛋的老母鸡呢?”,并电话劝告他说,“有时间看书吧,不要来看我。”李开怀大笑。这事记在李的文集中。

13,钱病逝前,留下一道遗嘱,叮嘱杨绛满足他的余愿:不开追悼会,不办纪念馆,甚至也不保留骨灰,混同那些无家无嗣者的骨灰,深葬在田野或陵园的某一棵树下即可。

杨绛顶住各方压力,完成了钱最后的遗愿:在火化的当天傍晚,在杨绛的主持下,将其骨灰与那些当日同火化的普通人骨灰混杂在一起,埋在了在北京郊区的田野里。一代学术大师就此了结了自己的一生,干干脆脆。

2018,6,17,晚间闲敲

勉力坚持每天都写三两篇文史八卦、生活随感、时政看法、影视评论等。所有关注、点赞,还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感谢!

刘愚愚

钱钟书,是一个会帮自己猫打架的超级猫奴……

钱钟书和林徽因以前做过邻居,钱钟书向来有点看不惯林徽因,当然,知识分子嘛,表面笑嘻嘻,心里马卖批,相处得还算是融洽。

话说,林徽因和钱钟书家里面都养猫,这两只猫因为离得比较近,所以领土上多有冲突,一旦见了面,那就是血海深仇,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才肯罢休。但是呢,林徽因家里的猫,体质要好很多,又大又猛,不知道吃了什么(难道是喝水都胖的橘猫?),打架特别有优势,钱钟书家里的猫,要瘦弱不小,有点文气,一旦打起来,总是落了下风。

钱老在家里看书,一听猫打架就出门看热闹,看了几次,都是自己家的猫在挨打,甚至被打伤,自己在一旁加油鼓气也没什么用。

他越想越气,便找了个长竹竿,自己也加入了“两猫会战”的战局当中——自己的猫占了上风尚且算了,一旦不行了,他就在一旁,拿着竹竿,对着林徽因的猫,就是一阵戳戳戳……一个猫怎么会是钱钟书的对手?往往没几下就落荒而逃了……

从此以后,只要听到外面有猫打架,不管自己在干什么,钱钟书总是急忙抓起竹竿,愤而出门,帮自己的猫打架……

后来,钱老的夫人杨绛先生见到了,觉得钱钟书这样做不妥,伤了和气。就劝他说:你呀,自己不是说过吗?“打狗也要看主人”,你打人家的猫,难道不应该“打猫也该看看夫人”吗?

钱钟书笑了: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理论是说给别人听的,傻瓜才会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