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在闽台又俗称“五月节”“五日节”“午日节”

咱们现在端午都吃粽子、划龙舟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你是否好奇

在一百多年前

厦门人是怎么过端午的?

那就快来看看这些来之不易的老照片吧 ↓↓↓

晚清时期鹭江赛龙舟

时间很长参与者众多

端午节划龙舟是厦门民间不可缺少的一项民俗活动。

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郭坤聪说,清代道光年间出版的《厦门志》就记载了厦门赛龙舟的习俗: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竞渡于海滨(龙船分五色,惟黑龙不出)。富人以银钱、扇帕悬红旗招之,名曰‘插标’,事竟,各渡头敛钱演戏……或十余日乃止。”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可见历史上,厦门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赛龙舟的时间很长,参与者众多,场面热闹。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据介绍

最早从厦禾路第一码头一直到江头乌石浦

整个沿海区域都有划龙舟赛事

后来发展到在鹭江道一带举行

最后是在集美的龙舟池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一般情况下,龙舟竞赛场地都选择在江、河或湖中,而历史上厦门的龙舟赛场地选择在海上,可谓与众不同,因为海上赛龙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在江、河、湖中。

厦门文史爱好者紫日收藏有多张从德国购回的照片,画面表现了晚清时期厦门端午赛龙舟等水上运动的场景。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上面这张老照片记录了1900年代初期,从虎头山眺望鹭江龙泉宫至水仙宫海域划龙舟的情形。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上面这张同年代老照片,则近景拍摄了鹭江龙泉宫海域划龙舟的盛况。龙泉宫位于同文书院下的鹭江畔,即现在瑞颐酒店的左侧位置。

特色端午民俗:

水上“掠鸭”

厦门的特色端午民俗还有水上“掠鸭”(俗称抓鸭子)活动,地点主要在沙坡尾一带。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将鸭子赶入竹笼关起来,在一根长长的杉木上抹油,杉木的尾端挂上鸭笼。

参与者赤着脚,像走钢丝一样,从船上走到杉木尾端抓鸭子,如果抓到了便取胜。由于身体平衡难度极大,成功者少,失败者多。有的人抱着鸭笼一起掉到海里,水花飞溅,岸上观众高呼大笑,场面非常热闹。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郭坤聪说,这些民俗主要在明末清初兴起,清代中期最为盛行,一直流传到1949年前。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1957年集美龙舟池的掠鸭比赛(李开聪 摄影)

清末的缠线板再现老习俗

在孩子手腕上戴五彩绳辟邪

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伟栋收藏有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缠线板,这是他在厦门“淘”到的。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他介绍,在古代,人们迷信端午节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因此,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的手腕上戴上五彩绳,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后来五彩线也叫五谷线,象征着五谷丰登。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未吃五月粽

破裘不敢放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文史专家彭一万说,端午节的活动除了吃粽子,举行龙舟竞渡等外,还要

在门上悬插辟邪去秽的蒲、艾等植物。

“蒲”指菖蒲,“艾”指艾草、艾叶、艾枝。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还有“粘符制彩胜”,“彩胜”指用五色纸或彩色绢剪成小旗、燕、蝶、金钱等状,作为饰物插于发髻上。

郭坤聪说,厦门有句俗语“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这说明端午节是一个预示季节转换的节日。

以前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进行大扫除,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你家端午都是怎么过的?

有哪些习俗呢?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昵称
微信号昵称微信号
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
厦门晚报xmwb597海峡生活报lifeweekly0592
海西晨报
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zhi
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一百多年前的厦门人,还这样过端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