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宫女的一生,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一不小心就要了命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自秦扫六合统一天下后,宣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即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是皇帝的臣民,男子供帝王驱使,女子供皇家淫乐,帝王的唯我独尊的传统,从秦统一之后便已开始。

在中国历代王朝,只要建立了政权,就会对宫女进行采选,如在东汉时期,每到一定时节,更是要士大夫到民间查阅,凡是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面容秀丽,符合相法者,统统要送入宫中,然后再从中进行择优,以备皇帝的“登御”,有些面容姣好的民间女子,甚至为了逃避采选,会“败衣瘁貌”,以免被入选。据不完全的统计,东汉桓帝贪恋女色,广采宫女达五六千人。晋武帝消灭东吴后,将数千吴宫人纳入自己的掖庭。风流三郎李隆基,也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明朝内宫的宫女最多时达九千人。清康熙时规定宫女为三百余人。

古代的宫女的一生,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一不小心就要了命

一入宫门深似海,宫女一旦入宫,失去了自由和人权,地位低下的宫女一般都是衣服简陋,住所简陋,终身苦役,入宫以后要学习宫里的规矩,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几乎没有出头之日。

生病无医,自生自灭

宫内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以证取药。”打发到一处专门管理的地方,让其靠着生命力延续时日,或者直接等死。她们其中的少数偶被皇帝看中,地位或可改变,否则,终身幽闭深宫,了此一生。对于这些境遇悲惨的宫女,其苦难的终结,只能等到死亡的来临。

古代的宫女的一生,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一不小心就要了命

生无所托,死无葬所

宫女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有一部分宫女会选择退宫,即离开宫廷,在民间找个人嫁了,但这时的宫妇年龄一般在二十五以上了,在古代,二十五以上的女子,已经算是“残次品”了,很难找到一个好人家嫁了,她们将自己最青春的年华奉给了皇家,却以“残次”之身度过自己的余生。而另有一部分宫女会选择在宫中直到生命的终点的到来。然而这些将一生都奉给皇家的人,不仅一生的悲苦,死后也得不到好的归宿,如明朝的宫女,一般在死后都会被火葬,将尸灰填入枯井中,到了嘉靖年间,有一贵妃,买了几亩民地,宫女不愿尸灰入进,就埋于此地。清初的沈椿《宛署杂记》中所说,宫女临死前,都遗言莫埋得太深,望早日转世投胎,重新过个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在园杂志》中这样记载:“墙固垒垒,碑亦林立......每于风雨之夜,或现形,或作声,风继续吹魂不散”。

古代的宫女的一生,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一不小心就要了命

生不得欢,死不由已

很多宫在在皇帝驾崩之后,会沦为皇帝的陪葬品,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死有有40个妃嫔殉葬,朱棣有30个,明仁宗高炽有7个,明宣宗朱瞻基也有10个。《明史,后妃传》记载一个刚入宫仅二十,在得知自己将要殉葬时,写下一首绝命之词:“”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也,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古代的宫女的一生,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一不小心就要了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