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文/张秀阳

现在人们看的清朝宫廷剧里,有不少描述“满汉全席”的戏份。而且,说到奢华的宴席,免不了要说到清朝宫廷中一百多道菜肴 “满汉全席”。

而事实上,清代史料中,清宫中并没有“满汉全席”一说。皇帝的膳食中有满席、有汉席,叫成满汉全席的却并不在宫里,而是在江南扬州、苏州一带。

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斑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第四份,毛血盘二十件—— 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什锦火烧、梅花包子。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所谓满汉席也。”

这是扬州“大厨房”专为到扬州巡视的“六司百官”办的。从文字资料分析,满汉全席应源于扬州。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李斗所说的是“满汉席”,也并不是后来后谓的“满汉全席”。

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一般宴会,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记:“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

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牛、羊、猪、兽肉,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后,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六部九卿中,专设光禄寺卿,专司大内筵席和国家大典时宴会事宜。满清刚入关时,饮食还不太讲究,但很快就在原来满族传统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苏浙菜)和北菜(鲁菜)的特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宫廷饮食。

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载,康熙年间,最昂贵的宫廷筵席,钦定每桌价银8两。

清初1两白银的购买力,约合今天的人民币400至500元,按1两白银等于500元人民币的最高比值换算,康熙皇帝举办的最昂贵的筵席,一桌费用也就相当于现在的4000元。

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而皇帝大婚、大军凯旋、公主出嫁等皇家喜宴以及元旦、万寿、冬至等三大节的贺筵宴,钦定每桌费用不得超过4两4钱3分,约合今天人民币2200元左右;宫廷款待进贡的附属国正、副使臣,每桌费用不得超过3两3钱3分,约合今天的人民币1700元。

清代宫廷中,当然也不乏奢侈的。比如慈禧一顿晚膳,就有“口蘑肥鸡、三鲜鸭子、肥鸡丝木耳、肘子、炖吊子、肉片炖白菜,后送大炒肉、鸡汤白菜、味羊肉汆黄瓜、豆秧汆银鱼、鲜虾丸子、肉片炖萝卜白菜、排骨、酱包(当是“爆”字)肉、饟(同“饷”)冬瓜、熏鸡丝、溜脊髓、里脊丁黄瓜酱、肉片焖云萹豆、冬笋丝炒肉、包三样、炒苜蓿肉、炸汁、小葱炒肉、口蘑罗汉面筋、烹掐菜、苏造五香肉、猪肉丝汤、脂油方脯白蜂糕、豆腐汤、老米膳、溪膳、旱稻粳米粥、甜浆粥、煏米粥、小米粥,上进两碗老米膳、一碗粳米粥”。

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即便这样,距离坊间流传的“满汉全席”也差不太多了。

徐柯编著的《清稗类抄·饮食》中记载:“烧烤席,俗称‘满汉大席’,筵席中之无上品也。烤,以火干之也。于燕窝、鱼翅诸珍错外,必用烧猪、烧方。猪以全体烧之。酒三巡则进烧猪,膳夫、仆人皆衣礼服而入,膳夫座之专客,专客起箸,蓬座者始从而尝之,典之隆也。”

“典之隆也”的“满汉大席”,其实类似于现在的烧烤,不过是品种多一些,仍然只叫“大席”而未叫“全席”。

“满汉全席”这个名词第一次的出现,是在晚清时期的《海上花列传》里。这是一本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韩邦庆用苏州方言写的上海滩风月场上的小说,最早发表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该书第十八回中,出现了“中饭吃大菜,夜饭满汉全席”。“大菜”在当时的吴语里指的是西餐,这在当时已是时髦的餐点,那夜饭也要用丰盛的“满汉全席”与之匹配,这里可能强调的只是丰盛而已,并没有什么具体的食谱。

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清王朝覆灭后,特别是到了1924年,清帝被逐出紫禁城,内务府膳房的厨役被遣散出宫,他们为谋生,流向了酒楼饭庄,重操旧业。在一部分人对皇家宫廷文化的向往和好奇心,以及夸富心理的共同作用下,从未在清宫出现的“满汉全席”便横空出世了。

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改革开放以前,大陆既无经营,除了那段传统相声,也几乎没有文字述及“满汉全席”。

1965年香港金龙酒家应日本旅游团的要求,率先尝试以传统方式举办了“满汉全席”,当时共有72道菜肴,此后满汉全席再度流行起来,并始终被作为“清朝宫廷饮食”宣传。

清宫里没有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来源于一段相声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张国荣、袁咏仪主演的电影《满汉全席》(又称《金玉满堂》)再一次向观众呈现了一场“满汉全席”的视觉盛宴。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