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中深藏的奥秘,搞金银器收藏,这些知识必须懂

金银器收藏一直是民间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形形色色的金银制品有不少都是代代家传之宝。但是金器不同于青铜器和铁器,它不易腐蚀,从皮色及氧化程度不容易分辨时代。所以,金器藏品只有从造型及纹饰的特征来推断真伪、年代。

纹饰中深藏的奥秘,搞金银器收藏,这些知识必须懂

古代金银器的纹饰也有规律可循。商周早期的金银器素面较多,见出当时的工艺技术和美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至春秋战国时期,纹饰开始有了复杂丰富的变化。蟠螭纹、云雷纹,兽面纹开始出现。至秦汉尤其是汉代,盘龙纹、云龙纹、花叶纹、波折纹、弦纹等大行于世。这和春秋战国及秦汉青铜器与石刻的美术方法即“固定图案重复连续”的特征十分吻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输入中土,各种具有佛教意味的忍冬纹、莲花纹、联珠纹、瑞鸟图形化生童子与飞天图形,在金银器匠作中屡有出现。至隋唐宋元以降,动物植物图案与特定的画饰如童子嬉戏、舞马衔杯、伎乐音舞、骑射狩猎乃至花卉瓜果、鸟兽虫鱼、人物故事、亭台楼阁等大行其道;一般图案纹饰反而退为其次,而主题题材如写实的历史典故和特定的花果鸟兽题材崛起成为风尚。这显然是由魏晋唐宋以来绘画高度发达造型日趋丰富的艺术趋向与背景所决定的。

纹饰中深藏的奥秘,搞金银器收藏,这些知识必须懂

明清时期,金银器的美饰又趋于中和兼容,既有云龙云鹤纹,飞凤祥云纹的图案方法,又有象征寓意吉祥的双龙戏珠、折枝牡丹、飞鸟逐花、鱼跃嬉水等等,当然也有更写实的人物历史故事图饰。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元明清时的金银器开始有了考究的镶嵌工艺,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镶嵌珍珠玛瑙,还有金错银,银错金,最极端的例子,是在金器上竟然镶嵌整座玉雕佛像,可谓登峰造极。

古代黄金中的银、铜、铁含量偏多。含银越多越呈淡黄色;含铜者呈淡黄色,且稍微发绿,若入土时间偏长则会呈栗黄色;金中含铁偏多者一般呈玫瑰红色。时下,古玩商大多依据“七青、八黄、九五赤”的口诀来识别古金器的成色。

鉴别金器的成色还可通过以下方法:金密度比普通金属大,放在掌心掂试有沉重感;笨大而轻飘的金器皆为赝品。用两根金条相击,含金量为99.9以上的黄金多无响音;掺有银质的有声无音;含铜质偏多的会有长音。成色高的黄金体质较柔,成色低的黄金体质偏硬。金含银者硬,金含铜者更硬。而银器的鉴定一般会根据器物的造型、纹饰和氧化程度来进行判断。

纹饰中深藏的奥秘,搞金银器收藏,这些知识必须懂

此外,对金银器的保管收藏要注意:1。减少酸碱等对镀层的损害。由于空气、食物中含有的硫化氢和硫化物易使银器变黑,使用后应尽早用温水加洗洁精清洗(清洗时切忌用漂白粉、去污粉等化学药剂),洗后用柔软的棉布擦干;2。存放时应用布或纸包好,然后分开存放在干燥而不含硫与烟气的地方;3。长期使用后,如果金银器表面氧化,可将洗净的金银器浸入加有铝箔或铝片、温度约78℃的盐水或苏打水中1-3分钟,然后用海绵或纯棉布涂上光亮剂干擦。好的光亮剂可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4。如器物出现斑点,可先用浸醋的布擦涂,然后清洁擦干,或用切成一半的洋葱蘸糖擦拭后洗净晾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