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酸過多?這些生活護胃法你可以學習

飲食文化往往反映了當代的生活環境與腳步,古有諺語「也著魚、也著肉、也著菜合」,但是以現今的工作形態,外食者眾,能夠準時吃飯就相當難得,加上偶而貪快或是好不容易放鬆,能夠吃飽或是一時間滿足味蕾舞臺就已經足夠,根本無法顧及所謂的營養均衡,更別提什麼粗食淡飯,長久下來,胃的負擔越來越重,而壓力、情緒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胃方面的小毛病,應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掌握飲食、保健的小技巧或是自我檢測,我來為大家釋疑。

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酸過多?這些生活護胃法你可以學習

腸胃不適,可能有何影響?該如何自我檢測?

改變進食習慣,可緩解胃脹氣、消化不良;適度放鬆、搭配定期檢查更好!

腸胃不適可以大致分為兩個區塊來談:一個是生理上的、一個是心理上的。

(2)心理上的胃痛通常稱之為胃抽筋、胃收縮、胃痙攣,是情緒緊張引起的,雖然不容易,但人真的要適度的放鬆自己。我們不能忽略胃痛,但是也不宜為了症狀過度神經質,適度的改變飲食、作息,搭配定期的醫療檢查,才是比較好的方式。

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酸過多?這些生活護胃法你可以學習

建議媽媽們這樣照顧一家人的腸胃健康

多天然、少加工,多用蒸、煮、少油方式料理

媽媽要照顧一家人,真的是很不簡單,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狀況,但是主要的重點還是在食材的挑選與烹調方式。

(1)儘量挑選天然的食材,少吃加工品

(2)多利用蒸、煮、少油的方式來料理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並不一定就是天然尚好,有一些會刺激胃黏膜的食材,例如:大蒜、洋蔥,並不適合在空腹時吃。也要注意體質與食材的搭配,像容易手腳冰冷,體質比較寒涼的朋友,就儘量避免直接吃生冷食物,或是像白蘿蔔那樣屬性較寒的蔬菜。

(3)即使是媽媽們已經面面俱到,但也不可能時時顧及在外工作的家人,建議家裡常備的醫藥箱內還是得要有一瓶成份溫和的胃腸藥,以備不時之需。

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酸過多?這些生活護胃法你可以學習

長時間腸胃不適,甚至造成便秘、影響兒童成長。如何改善?

多喝水、高纖攝取、服用助消化藥物都有幫助

便秘問題,其實是非常多人的困擾,時間一長,不但在身體累積毒素,嚴重者會影響肝功能,造成的口臭、腹脹都對日常生活大有困擾,建議:

(1)多喝溫水加速代謝,攝取高纖維食材加上適度的按摩舒緩

(2)服用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物,可以對便秘的症狀有些正向的作用

如果太嚴重,還是必須就醫,別讓小病變大病。

消化吸收能力,是成長時期的關鍵

兒童成長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一個孩子是否能健康均衡的長大,幾乎是取決於幼年時的消化吸收能力,有三個重點:1.睡眠。2.運動。3食材。

睡得好,有運動,自然就吃得多,但是營養均衡又好消化的食材,常常不受小朋友的喜愛,此時就要考驗媽媽的智慧,可以將食材的外形分解,例如打成泥,混入受歡迎的食材中,只要破除小朋友心中不好吃的印象,之後自然就不會挑食了。

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酸過多?這些生活護胃法你可以學習

壓力大,消化不良、胃藥不離身,建議上班族這樣保健腸胃

選胃藥成分最重要!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胃藥幾乎成為保命仙丹,而市面上的居家常備胃藥,不外乎就是錠狀、乳膠狀跟粉末狀。根據觀察,錠狀的藥物會有兩個現象,不是太大顆難以吞嚥,就是必須吃個一把,這其實對老人跟小孩子來說,是相當的負擔。而乳膠狀通常使用鋁箔包裝,撕開後不好保存,萬一滴到衣服,更是難以清理,在便利性上還是有些小缺點。比較建議的還是粉末的,分量好控制,也可以直接加入水中用喝的,即使是老人或是小孩都很容易入口,不會因為吞嚥而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除了外形,成分才是重點,胃藥含「鋁」成分要在加註警語,胃藥中主要成分是制酸劑,大多有含鋁的成分,例如:氫氧化鋁 。相關的副作用可能有失智、便秘、結石,雖然目前失智症狀還未確認,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顯示其高危險性,而國人吃胃藥會吸收到的鋁劑量,遠遠比使用鋁鍋或其他鋁製品還高,這一點不得不小心。

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酸過多?這些生活護胃法你可以學習

保護胃黏膜:作息正常、少油鹽、少加工,簡單烹調最健康

其實,保健好方法,真的是老生常談啊!不外乎就是「作息正常、少油、少鹽、太刺激性的、加工食物不要吃、食材跟烹調方式都儘量簡單」,照著這樣做,腸胃自然建康,現在至少80%的人胃黏膜都有受傷,就是作息、精緻飲食跟情緒壓力引起的,對腸胃特別好的食材,儘量多攝取,例如:山藥、秋葵、海帶….這些含黏液的食物,可以對胃黏膜形成保護,減少些許外在因素的傷害,胃黏膜是阻擋胃酸直接侵蝕胃壁的重要屏障,是保護胃的第一道防線,甚至可以說胃黏膜越健康,活得就越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