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深挖一口井,為中再融貼上再生資源標籤

網貸月報顯示,截至7月底正常運營平臺數量2090家,相比網貸高峰時期5000多家的數量,短短几年間近60%的平臺已然出局。中再融合夥人&副總裁侯君認為,“除了監管合規的要求,同質化的產品項目和運營方式是這些平臺慘遭淘汰的主要原因,運營一個平臺,跟打造自己的個性是一樣的,快速在細分領域做到No.1是在扎堆創業領域中快速脫穎而出的唯一方法。”

侯君:深挖一口井,為中再融貼上再生資源標籤

在這個極速變幻的時代,專注一點,深挖一口井才是難能可貴的品質。今日資本總裁徐新曾說過,企業想要迅速做大做強,一定要做行業細分市場的No.1,要聚焦一個特別細分的市場,做一個品類的開創者。

面對有著幾千家平臺的網貸行業,中再融的發展路徑只有一條:依靠自身資源,深挖“再生資源”這口井。

中再融成立於2015年,彼時網貸行業如日中天,5000多家平臺在爭搶用戶中鏖戰,諸多十億百億級平臺在撕殺中初具規模,然而監管的哨聲吹響,引起行業震動恐慌。近兩年,監管文件陸續下發,有的平臺轉型,有的平臺升級集團割肉網貸業務,有的平臺直接清盤出局,可以說監管在一定程度上掃清了網貸發展中的障礙,為網貸正名、重新定義,樹立了行業門檻與准入機制,清洗了行業負能量。

在監管的指導下和實際操作案例的摸索中,中再融堅定了走綠色金融,扶持再生資源行業,為再生資源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堅持小額資產分散風險的運作路徑,為自己貼上了“再生資源”的標籤。

此前在環博會上,70%的受訪企業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為企業生存發展找資金,這一領域潛藏著巨大的機會。

通過一年多的深耕,中再融平臺註冊用戶近10萬人,累計解決融資需求超過2000多個,獲得市場認可。侯君介紹,中再融初步計劃今年年內將為300-500家再生企業提供定製化融資服務,預計今年能夠為行業提供3-5個億融資額度,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優勢,五年內將覆蓋整個再生資源行業,輸血再生資源產業,促進產業升級。

成功往往沒有近路可抄,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並一直走下去。中再融會堅守再生資源的道路,集合最優質的資源,打造網貸平臺在綠色金融領域的N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