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2018的选秀舞台上,充斥了许许多多富有才华的大个子,他们可能会改变未来篮球世界的走向

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在去年的选秀中,直到第六顺位才有大个子被选中(艾萨克,魔术队,身高2米08,18赛季场均5.4分3.6个篮板)。而选秀的前15个孩子里,只有4个是大个子。今年,情况彻底不一样了,8个被看好的孩子里,有5个是PF或者C,这里包括了被人吹了无数次的德安德烈·艾顿。

在过去的几年小球风暴中,NBA球员被要求更快更准,从前的5个位置在目前的篮球世界里已经变得模糊,绿衫军史蒂文斯教练在16年的夏天表示“球员的全能型是与日俱增的需求”、“NBA的趋势就是无位置化”、“我研究比赛只看四个位置:控球手、侧翼球员、能打小前锋通吃的球员和大个子。”而在17年的夏天,史蒂文斯教练又提出“现在的位置可以简化成三个,分别是持球手、侧翼球员和大个子”。

史蒂文斯教练会不会在今年夏天说“篮球场上只有两种分别,进攻和防守”(开个玩笑)


但是不可否认,NBA的球员被要求的更多了。全面的进攻技巧和防守能力,这对本来就相对缓慢的大个子来说,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如果我们回望2018年的季后赛,轻易就可以发现,所有球队的每个回合也仅仅是在寻找错位进攻和加强错位防守而已。

短短几年,篮球场上的哲学被彻底颠覆。“越靠近篮下越容易得分”已经被“三分比两分多一分”所代替。这要求现代高大内线必须具备远距离投射能力和极强的运动天赋以应对当下的小球潮流。

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Outside-in,这曾经是让无数获得成功的优秀内线赖以生存的进攻手段。十年以前,stretch four(空间型四号位)是一种罕见的球员,例如火箭球迷印象深刻的奥库、诺瓦克等等。但是在如今的NBA,几乎没有哪支球队没有所谓的stretch four。甚至,如果一支球队没有空间型五号位,那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过去的四个赛季里,中锋的三分球出手情况的话,你会发现这件事:18赛季中锋的三分球命中数居然大于15赛季中锋的三分球出手数。

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日月变换,万象更替。随着小球时代的不断演变,篮球潮流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巨变。当年那些只手遮天的内线球员们,现在的最大任务已经变成了保护禁区和封盖而已。

尽管如此,他们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和过去的球员不同,现在的内线在掌握一整套的内线技巧以外,还需要会挡拆、组织、投射甚至控球。他们必须要学会那些原本是后卫专职的东西,而那些一成不变的传统内线球员,正在慢慢被淘汰。

下面是2018届新秀的众望所归的前五名内线,在今天的选秀中,他们占据了前7名中的5名,的的确确可以称得上是实力超群。(这样一看,东契奇能够在这样一个中锋大年排到前三的位置,横向比较同年的SF\SG来说,肯定是异常出色了。)


德安德烈·艾顿19岁,国籍巴哈马,首轮第一顺位被太阳选中。身高2.16米,臂展2.27米,体重113公斤,司职中锋。

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如果你在2K创建一个你想象中出色的内线球员,那么这个虚拟球员就很有可能和艾顿完全一致。19岁的巴哈马高个子艾顿,是一个在身高、体重、力量、速度和敏捷性多方面表现出色的球员,简直就是NBA内线模板。

在大一的一年里,艾顿场均20.1分11.6个篮板,有效命中率61%。其中31%得分来自于背身单打,每回合可以得到1.052分,高于90%的大学球员。他还可以利用他出色的个人天赋空接、空切和补篮,以及在攻守转换中远远快于其他内线球员。

艾顿还可以在禁区以外做更多事情,他四分之一的出手是投篮,每次投篮可以得到0.865分。在大学里的35次三分出手,他的命中率是34.3%。所以,他除了内线之外,还是一个值得发展的潜在stretch five 球员。

在防守方面,艾顿身体面板数据就可以说明他可以成为一个防守悍将(目前还不是),在长期的训练后,他绝对可以成为一名强大的防守球员。在大学的比赛里,他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篮板怪兽,而他的身高和灵敏程度,也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可以干扰对手出手甚至直接盖帽的防守者。横向移动如同一个后卫的他,防守也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技能点等他慢慢点满而已。

当然,他肯定有缺点。更倾向于外线投篮的他,会常常飘在外线。他的投篮弧度不怎么理想。也有说他的情绪化太重,不那么稳重。


马文·巴格利,19岁,国籍美国。首轮第二顺位被国王(传说中的新秀噩梦球队)选中,身高2米11,臂展2.15米,司职大前锋。

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巴格利符合现代前锋或者小球阵容的中锋要求,他可以在内线和外线得分,他的速度和运动能力可以让他在转换中大展身手,他可以统治篮下,他可以通过远投帮助球队拉开空间。

巴格利的大一场均21分11.1个篮板,共得到22次两双, 61.4%的投篮命中率以及39.7%的三分命中率。他出色的连续弹跳能力让他在进攻篮板上排名第七(场均四个),优秀的不仅仅是进攻篮板,巴格利的二次进攻得分也相当牛批。他的空接扣篮也排在联盟前列。每次在内线出手可以得到1.487分,这一数据让他超越了其他96%的大学生。

和艾顿相仿的是,巴格利的防守也是个麻烦。他相对瘦弱的身材在NBA里会打得吃力,同时,他在防守中过分注意球的移动而常常会忘记自己的防守位置。

一言以蔽之,防守经验非常不足。


贾伦·杰克逊,18岁,美国国籍。身高2.11米,体重107公斤,站立摸高2.81米。首轮第四顺位被灰熊选中,司职PF。

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前面两位在进攻上有更好的发展,可防守却有些稀松。但杰克逊则不同了,他是作为一个优质内线防守球员进入联盟的。

杰克逊拥有出色的防守条件和直觉,这会让他更好地适应NBA的环境。而且他只有18岁,本届最年轻的选秀球员之一。2.27米的臂展使得杰克逊可以用任何一只手保护篮筐,漂亮的防守直觉更可以让他在恰当的位置保护篮筐。

在当今联盟,拥有一个可以挡拆换防的大个子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杰克逊恰好就是个中高手,他场均封盖次数3次,是NCAA排名上的第7位。他在今年还获得了十大新生和最佳防守球员的荣誉。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进攻却有些麻烦。他可以作为一个定点投手,杰克逊36%的出手都来自于接球就投,而且每回合可以拿到1.139分。但是他作为大高个所使用的“推射”并不那么美观,神奇的是三分球命中率居然有39.7%。

但是,除了空位投篮,他的其余个人进攻能力都非常欠缺。这样的投篮手型真的在NBA能混得开吗?

这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穆罕默德·班巴,19岁,国籍美国。身高2.16米,臂展2.39米,站立摸高2.93米,体重102公斤,首轮第6顺位被魔术队选中。

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和杰克逊一样,班巴的卖点就是防守。而他颇为出色的身高和臂展,一样让人们对他充满想象。他高大的身材让他102公斤的体重略显不足,而2.39米的臂展实在是太班巴恐怖了。看过了他的身高臂展和运动能力,是很容易就可以相信

班巴会成为一个篮下的守护神

在大学比赛中,班巴场均3.7个盖帽排在NCAA的第二名。他的数据也是场均两双,场均12.9分和10.5个篮板(篮板数排名NCAA第12位)。

在讨论班巴的潜力时,作为对比的就是火箭队卡佩拉和爵士队的戈贝尔。这两位都是以防守球员的形象进入联盟,主要的进攻战术也是围绕篮下开展的。

班巴15%的得分来自于切入,19%的得分来自于补篮,他每回合1.527的二次进攻得分让他超越了97%的大学球员。他还有一手不错的投篮姿势,22%的得分来自于他的投篮,每回合可以得到0.82分。他在三分线外出手了51次,占比27.5%,这让人们看到了他在NBA拉到三分线外的可能。如果他可以扩展他的射程,那么他在NBA的前景就更好了。


温德尔·卡特,18岁,美国人,身高2.08米,臂展2.25米,站立摸高2.77米,体重117公斤,在首轮第七顺位被公牛选中。

NBA18年选秀的内线大年 他们会不会改变小球时代?

前面四位,我们介绍了两名进攻出色的和两名防守出色的球员,但是卡特,他是一个全能的内线球员,可以提供稳定输出和防守。

NBA球员正在越来越远离篮下,卡特从一个更强壮、更传统的内线球员转变成为一个更简明的多功能球员,这可以对比绿衫军的霍福德。

卡特在和巴格利的并肩作战时,场均可以得到13.5分9.1个篮板2.1次盖帽2次助攻和0.8次抢断,在46次出手三分的情况下,命中率高达41.3%。

卡特有很多进攻办法,也很努力拼抢篮板。卡特的篮下进攻每回合可以得到1.423分,超过了92%的 NCAA球员。他在外线也是同样的高效率,每次跳投可以得到1.14分,超过了87%的球员。

进攻的多功能性在如今的NBA显得非常重要,卡特作为一个内线防守球员时,他显得非常强壮。在他防守下的对手每次背身单打只能得到0.407分,超过了97%的大学球员。

而他的速度也足以跟上后卫,这让他可以在防守挡拆时做的更好,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这在NBA季后赛中极为重要。

总的来看,这五名内线球员,基本上都属于天赋惊人,至少在防守上都是有能跟上后卫脚步的人。并且,他们都可以在外线拉开,为球队创造更好的空间,这在小球时代也至关重要。谁都知道,现在是速度为王,无快不破的时代,但在这样的潮流下,一大群可以跟上后卫的、可以外线投篮的新生代内线涌现了出来。

尤其,在18年这样一个中锋选秀大年,新生代内线的潜力越来越不可估量。就如同我们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库里和他的勇士就已经席卷了篮球世界。那么,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内线球员也将重新夺回原本属于他们的权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