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複製到中國”結束,“從中國複製”開始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6月13日文章,原題:對於初創企業來說,“複製到中國”模式結束,“從中國複製”模式開始

風險投資家熟悉“複製到某國”模式,大致情況是這樣:從美國表現出強勁勢頭的商業模式或趨勢中發現靈感,然後對中國的類似企業投資。而現在反了過來,西方企業家和投資者應該從中國尋找靈感。

“複製到中國”的時代過去了,“從中國複製”的時代到來了。這種轉變是建立在4個關鍵因素的基礎之上。

1.最重要的是,中國互聯網巨頭不僅建成了其他服務可以增長的主要平臺,而且成為未來企業家磨礪技能的培訓基地。這些公司所創立的生態系統繼續通過中國新一批的科技巨頭不斷增長。

2.中國科技行業受益於“海龜”大量回流和一個偏愛科技的年輕中產階層的興起。據中國教育部的數字,去年有43.25萬中國留學生完成學業後回國。這幾乎是中國海外留學生的80%。更驚人的是,過去15年裡,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數量從100萬激增至700萬。中國人才不僅在回國,國內人才也在不斷增加。

4.中國央行有8億人的金融數據,但只有3.2億人有傳統的信用記錄。中國平均每10萬成年人擁有8.8家商業銀行機構,而美國平均每10萬成年人擁有27.8家銀行機構。缺乏成熟的信用和金融基礎設施,意味著中國必須從零開始——在現代工具和手段的幫助下。這種“新的開始”給更包容性的金融服務生態建立創立了條件。知識流向的逆轉也在開始。比如,企業家們看到把無樁共享單車引入美國的商機,成立了萊姆單車公司。現在,該公司業務擴展到美國50多個市場,是第一家同時在美歐運營的無樁共享單車公司。

硅谷向來是許多科技增長週期的誕生地,而現在有跡象顯示下一個增長週期可能來自國外。很快,企業家和投資者們將停止“複製到某處”,開始“從某處複製”了。(作者戴維·程,陳俊安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