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理賠引入“陪審團”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理賠的產物!

“保險觀察”說過多次,國內的保險業正在向

金融科技轉型,誰能抓住科技的內在驅動力,誰就能在未來的保險領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這一點,現在的支付寶做的很不錯,藉助其大數據、人工智能、雲平臺、雲計算的技術優勢,支付寶走出了和傳統保險公司不一樣的道路,發展勢頭迅猛。

最近,支付寶又搞出了一些保險創新動作,引入了理賠“陪審團”制度

保險理賠引入“陪審團”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理賠的產物!

源於英美的陪審團制度

一直以來,國內保險業總給大家留有“理賠難”的印象。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並不能全部賴到保險公司身上,根本原因在於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國內民眾對保險的認知度並不高,很多人對保險缺乏最基本的認知,總結下來造成“理賠難”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 沒有正確區分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的不同,錯誤認為買了保險,發生任何問題保險公司都要理賠。比如買了理財型,得了大病以為也能得到理賠。

  • 業務員不專業,未向投保人準確闡述保險產品信息,或者進行誤導宣傳,令投保人產生了錯誤理解。

  • 投保人對健康告知問題未進行如實告知,隱瞞了既往病史或住院史信息。

保險理賠引入“陪審團”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理賠的產物!

理賠難是國內保險業痛點

從理性角度來看,除去銷售誤導原因之外,投保人自身原因導致最後理賠難,責任是在投保人自己身上。

但從感性角度來看,投保人有時候並非故意隱瞞不告知既往史,而是因為保險知識的匱乏造成疏忽,交了多年保費,最後無法獲得理賠,從感情上難以接受。

保險價值的最大體現在於賠付,如果最後沒有得到賠付,不管是誰的對錯,投保人都會無法接受,而大眾本能的都會站在投保人一邊,因為投保人是同一群體,會有感同身受的感覺,而難以理性地看待問題,這就是羊群效應。

而保險公司也感覺冤呀,明明是投保人未如實告知,首先違背瞭如實告知的最大誠信原則,為何不理賠卻要被大家罵呢?冤啊!

因此,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之間的這一矛盾一直以來成為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此次,支付寶在和信美相互人壽合作的寶貝守護計劃產品中,引入了“陪審團”制度,為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之間搭建了溝通的橋樑,實屬極為不易的保險金融創新舉措。

保險理賠引入“陪審團”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理賠的產物!

支付寶上可以用積分購買的某產品

“陪審團”制度目前僅僅在支付寶的寶貝守護計劃上試運行,這是一款一年期的重疾險產品,由信美相互人壽推出,這個產品可以用螞蟻積分兌換,保障期限1個月可以免費領取,保障期限1年則需要用4389積分兌換。

傳統的理賠流程中,被保人一旦出險,需要向保險公司提交相關的理賠資料,保險公司核賠部門會對該案件進行調查,主要調查是否有既往病史,是否未如實告知病情。如果發現被保人有嚴重不如實告知的情況,並且不如實告知的病情與出險疾病相關,則很可能下達拒賠賠付通知書。

當碰到這種情況,投保人、被保人如果不能接受,能選擇的方式就是和保險公司進行協商通融賠付,協商不成就只能起訴了。

而支付寶在寶貝守護計劃上引入的“陪審團”制度,則將是否理賠的選擇權交到了各行各業的5000餘名“陪審員”手中

當然,由於保險理賠的專業性,不能讓對保險沒有一點了解的人來做陪審員,否則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在賠審員的徵集過程中,共有12萬餘名父母報名,最終2萬餘名通過在線考試獲得賠審員資質認證。

保險理賠引入“陪審團”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理賠的產物!

保險“陪審團”制度

保險理賠“陪審團”制度已經真真切切地啟動了兩次,兩次都是信美人壽給出拒絕賠付的通知書後,被保人啟動了陪審團審議流程。

  • 其中一次陪審團以59%:41%做出了給予賠付的結論;

  • 而另一次則是以24%:76%做出了不予理賠的結論。

最後信美人壽完全遵照陪審團審議結果,對其中一案進行了賠付。

保險理賠引入“陪審團”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理賠的產物!

依據陪審團意見做出賠付的案例

這一制度的引入,讓客戶有機會站在保險公司的立場上來看待理賠案件,而不是總站在保險公司的對立面。當真正看到了相關的病歷和調查記錄後,廣大投保人也會理解保險公司做出拒賠結論的苦衷,拉近了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的距離。

但是,如何利用好保險理賠的“陪審團”制度,不讓他背離初衷,越走越歪呢?

通過這兩起實際應用案例,“保險觀察”發現還是有明顯的問題在內的。

首先,是制度的根本性問題,保險理賠是專業性極高的工作,2萬餘名陪審員均是不從事保險工作的普通父母,儘管通過了簡單的在線考試,是否就應賦予做出是否理賠的權利?陪審員的資質更應從嚴考核

其次,該制度類似閒魚上的“仲裁”制度,當買賣雙方發生糾紛時,可以申請仲裁,閒魚會推送給其他用戶來對案件做出支持買方還是賣方的決定。用過閒魚的就知道,其他用戶來仲裁其實就是來“打醬油”的,最後支持誰完全看誰理由寫的好。

那麼,保險理賠陪審團制度,是否會演變成閒魚仲裁製度一樣呢?目前,陪審團審議流程完全由被保人發起,文字內容完全由被保人書寫,在這一過程中,被保人是否會二次進行不如實告知呢?

保險理賠引入“陪審團”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理賠的產物!

最終獲賠案例的申訴全文

但是在經過陪審團的審議之後,保險公司進行了賠付,

這是“人治”的進步,卻是“法治”的退步。長期以來,保險公司發生過很多“不該賠卻賠付”的案例,經過法院訴訟,90%以上的保險糾紛案件,最終都要判決保險公司進行賠付或者通融賠付,這是國內保險法對投保人的保護,但卻有違合同契約精神和最大誠信原則。

國內保險法對投保人的傾向性是非常明顯的,因此法院判決過程中往往會趨於保護“弱者”的思想,做出與法理並不完全相符的判決。這點“保險觀察”也比較矛盾,這類保護雖與理不符,容易助長不如實告知的風氣,但卻給予了消費者更大的保障權力,好像又是一件好事,很具中國特色!

支付寶上寶貝守護計劃首推的“陪審團”制度是一個創新,不應完全否定,但是也希望能夠完善存在的問題之後再推廣至其他保險產品之上,避免好的制度走了歪路。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你是否支持這種理賠陪審團制度? (單選)
0
0%
支持,老百姓可以決定理賠結果了
0
0%
不支持,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
0
0%
不好說,繼續觀望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