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保險或成資金避風港?

前兩天,中國央行工作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工作論文,文中稱“負利率應該成為正常貨幣政策工具”,並且指出銀行可以將

名義存款利率下調到零以下,使央行調低通貨膨脹目標具備了可能性。

此番工作論文觀點的表達,說明央行不排斥行使真正的名義存款負利率政策,這無論對於國內還是國外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一石激起千層浪!

央行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保險或成資金避風港?

央行最新工作論文釋放負利率信號

什麼是負利率

對於大部分國內民眾而言,負利率的概念可能很少聽到,因此有必要先簡單解釋一下。

所謂負利率,其實有2個概念,一個是名義負利率,一個是實際負利率。

名義負利率是公佈的利率,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如果採取名義負利率政策,僅對商業銀行存在央行的存款實行負利率,有點類似於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徵稅,以此鼓勵銀行多放貸,促進社會生產力提高,應對通縮風險。

在實施過名義負利率政策的幾個國家中,如日本、丹麥、瑞典等,就是僅對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實施負利率,並沒有動一般儲戶的存款利率,一般儲戶的存款利率還是維持在低利率水平,並沒有穿透零值。

因此,此次央行工作論文稱名義存款利率可以下調到零以下,並且沒有排斥一般儲戶存款利率下調到零以下,這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實際負利率也不難理解,它等於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當名義利率要低於通貨膨脹率時,可以理解為我們平時說的錢越存越不值錢

近十年來,我國存款基準利率一降再降, 2015年10月,央行下調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至1.5%,而目前國內CPI漲幅為2.1%,比央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要高。

央行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保險或成資金避風港?

國內一年期定存利率變化趨勢

換句話說,錢存在銀行產生的利息是跑不過通脹的,這就說明我國已經進入了實際負利率時代

央行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保險或成資金避風港?

今年國內CPI漲幅

採取負利率的目的不外乎兩點:

  • 刺激信貸和經濟增長;

  • 推動貨幣貶值。

但央行副行長易綱說過,“中國絕不會以貶值來促進出口,絕不會打貨幣戰”!因此我們排除了第2個可能。

那麼剩下的採取負利率的目的就是刺激經濟增長,抑制通縮風險了。

國外名義負利率政策實施效果

國外負利率政策從2009年開始施行,瑞典是第一個採取負利率政策的國家,其他國家和地區還有歐元區、丹麥、瑞士、挪威、日本。

這些國家或地區普遍具有發達國家、低經濟增長、老齡化嚴重、缺乏通脹刺激,以及陷入通縮的特點。

央行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保險或成資金避風港?

實施過負利率政策的國家和地區利率走勢

1、瑞典

這是第一個採取負利率政策的國家。2009年,瑞典央行定了2%的通脹水平目標,將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降到-0.25%,以促進(實際是脅迫了)銀行擴大放貸規模,增加社會投資和消費,推動貨幣貶值以此增加出口。

之後,瑞典陸續在2015年2月、2015年7月和2016年2月再次施行負利率政策,並在政策之後的一定時間內提升了通脹水平。

不過,瑞典更多的是因為企業、個人不敢借貸,並非銀行不願放貸,所以負利率政策的效果有限,並且給銀行帶來了額外的運營成本。瑞典負利率政策的實施也是關關停停。

2、丹麥

丹麥首次採取負利率政策是在2012年7月,當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AAA評級的丹麥成為投資者熱衷的避風港,海外資金大量湧入丹麥,為了抑制本國貨幣升值,丹麥央行

將金融機構在丹麥央行的7天存單利率下調至-0.2%。通過負利率政策,成功阻止了大量海外資本湧入丹麥。

之後在2014年9月、2015年1月,丹麥央行又採取了負利率政策。

3、瑞士

瑞士遭遇的問題和丹麥有點相似, 2014年12月15日,俄羅斯貨幣危機令瑞士法郎成為了避險貨幣,大量資本湧向瑞士,瑞士法郎升值壓力激增。

於是,瑞士央行宣佈降息,實施-0.25%負利率,不過瑞士央行僅對個別銀行存款準備金超出一定比例的部分施行負利率

但是瑞士央行採取負利率政策的效果不佳,瑞士法郎仍然暴漲,引發了投資者擔憂,連帶瑞士股市也出現暴跌,令瑞士深陷通縮之中。

4、日本

為了應對人民幣快貶,以及沙特、伊朗斷交帶來的日元升值壓力,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佈使用“負利率”。日本的負利率政策很有意思,被稱作三級利率體系

對現有金融機構存放在日本央行的超額準備金、金融機構存放在日本央行的法定準備金以及不包含在以上範圍內的存款準備金,分別採用0.1%0%以及-0.1%的利率

但是,由於日本顧忌負利率會給銀行體系帶來額外成本,因此只有3.8%的資金真正使用了負利率,因此效果其實並不明顯,也沒有阻止日元升值的腳步。

5、挪威

2015年9月,挪威也採取了負利率,但是他們也僅僅是對商業銀行超出限額水平的準備金實施負利率利率。因此實際上,挪威商業銀行需繳納負利率的準備金存款極少,因此對實現通脹目標沒有什麼大的效果。

6、歐元區

2014年5月,歐元區通脹率下滑至0.5%,迫於壓力,歐央行在2014年6月5日宣佈正式採取負利率政策,其中隔夜存款利率調至0.1%至-0.1%,旨在刺激企業和個人減少儲蓄,增加投資與消費,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歐元匯率。

2014年9月、2015年12月和2016年3月,歐央行又分別下調了金融機構隔夜存款利率,最低達到了-0.4%。

從結果來看:

  • 丹麥維持住了匯率,通脹有所改善,其他國家通脹並沒有改善;

  • 而瑞士被迫放棄了匯率上限,比較失敗;

  • 瑞典、日本、歐元區經濟增速有所上升,瑞士、丹麥則延續低迷。

保險資產或成搶手貨

目前海外國家和地區採取負利率政策僅僅是針對商業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對個人存款存在較多的顧慮,因此始終維持在零利率之上

如果最後如中國央行工作論文所說,國內零售存款也可以穿透零利率,那麼將會大大增強居民和企業持有紙幣的意願,增加投資熱情,甚至資金流向海外。

在這種情況下,低利率的資產也會成為香餑餑,比如貨幣基金,比如保險。

央行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保險或成資金避風港?

保險等低風險、正利率資產將變得搶手

但是在負利率政策的影響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也會受到影響,保險的預定利率也會下降。

但是保險資產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利率永遠不可能穿透零利率。

在負利率政策的情況下,保險產品最高4.025%的預定利率,以及萬能型保險3%的保證利率將會變得極富吸引力

這點從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現狀就可見一斑,這些國家同時也是保險發達國家,居民持有保險產品的意願非常強烈,這和他們國家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對他們而言,保險產品是安全、穩定、而且有高於存款利率的金融產品,在央行基準利率持續處於低利率的情況下,保險產品具備長期持有的價值,再加上保險產品在稅務上可以給予減免的優勢,使之成為有效的資金避風港。

我國自2015年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降至1.5%之後,低於CPI漲幅,已經進入實際負利率時代。但是民眾對負利率的敏感度不足,未能普遍意識到這一問題,絕大部分資金還是投資在股票、基金、黃金等中高風險領域,而保險等低風險資產則配置的很少。

而高淨值人群則對這一現狀有較為清醒的認識,近兩年來,保險資產在高淨值人群的資產配置中,始終處在前五的序列之中,在低利率、甚至負利率來臨之前,提前鎖定利率,是保險產品的價值所在

央行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保險或成資金避風港?

高淨值人群青睞保險產品

因為當負利率真正來臨之際,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和保證利率勢必會隨之下降。

從央行工作論文釋放出採取名義負利率政策的信號來看,保險等低風險金融資產的地位將水漲船高,資產配置的合理性將會向歐美看齊。

如若中國實施名義負利率政策,可以想象,保險資產勢必會成為搶手貨!

不過話又說回來,以中國經濟目前維持在6%GDP2%通脹水平、以及高額的貿易順差情況來看,人民幣尚處在上升通道中,還遠未達到需應對通縮風險的程度,因此名義負利率政策的實施,離我們還有比較遠的距離,但是提前考慮鎖定利率的問題,並非是杞人憂天了。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央行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保險或成資金避風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