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位機器人公民,以工程師妻子的形象打造


橡膠臉龐被塑造成人類熟悉的模樣,它們由微型電機和人工智能技術驅動,這就是機器人的未來嗎?我們可以通過透明的頭骨看到索菲亞頭部的內部構造,她是目前建成的最複雜的人形機器人之一。漢森機器人公司賦予她先進的神經網絡和精密的電機控制,使之能夠模擬人類的社會交往。

工程師們正在香港的漢森機器人實驗室中工作,這裡通常被稱為“索菲亞之家”。索菲亞是一款由前迪士尼幻想工程師大衛·漢森打造的社交機器人。她的模樣以奧黛麗·赫本和漢森的妻子為部分原型。按照設計,索菲亞能夠模仿社交行為,激發愛情和同情等人類感受。

工程師正對索菲亞進行小幅修補。自2016年首次亮相以來,索菲亞已一躍成為機器人界的一顆明星。她接受過電視採訪,成為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封面“人物”。聯合國還把創新大賽冠軍頒發給索菲亞,她是這場比賽的首個非人類冠軍。沙特阿拉伯王國甚至授予了她公民身份,基於該國婦女和移民工人享有的有限權利,此舉極具諷刺意味。


聲音工程師正在索菲亞身邊工作。她已經能夠發表演講和接受媒體採訪。索菲亞的創造者舉辦過數次新聞發佈會,並希望通過她的現身宣傳他們的AI業務SingularityNET。攝影師朱利奧·迪·斯圖爾科不滿足於此。他想親眼瞧瞧她的誕生地點。

這些圖表幫助工程師設計索菲亞60多種面部表情,這些表情源自人類的面部運動。斯圖爾科成為走進漢森機器人技術公司的首名攝影師。這是一個瘋狂的地方,到處都是機器人的部件,技術人員正忙於把它們拼接在一起。斯圖爾科說,“一開始,拍攝有點困難。索菲亞無法識別相機。但三天後,她對拍照有點了解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工程師在軟件里加了點什麼,或是她上網做了些研究,但她確實開始擺出應對拍照的姿態。”

這張特寫圖拍攝了索菲亞透明的手。“實際上真的很奇怪。有一次我在和她談話,”他補充道,“我不得不後退一步,才意識到她是一個機器人,而不是人。”索菲亞會讓人想起《機械姬》或《西部世界》中自我意識覺醒的機器人,但要知道,迄今並沒有機器人真正實現人工通用智能,或多功能的似人類智慧。當與記者交談時,索菲亞像聊天機器人一樣,按照預設的語句展開回


設計索菲婭“大腦”的AI研究人員本·格策爾訪問了香港的漢森機器人實驗室。索菲亞時常四處亮相,AI研究者對誇大其能力的媒體持批評態度,Facebook的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曾打趣說,“這之於人工智能就像耍戲法之於真正的魔法。” 索菲亞的創造者認為,她的表現力本身就是一項重大成就。深度神經網絡讓索菲婭能夠通過語調和麵部表情辨別出某人的情緒,並

漢森公司也打造了類似愛因斯坦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已成為學校的教學工具

這個富有表現力和逼真的愛因斯坦機器人誕生於索菲亞之前。

索菲亞坐在實驗室中,處於待機狀態。本·格策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不會稱之為人工通用智能,但這也不是簡單的工作。在感知、行動和對話的動態整合方面,這些技術絕對是尖端的。”

香港大學的一名學生參加了與索菲亞指導的冥想訓練。

從背部可以看出,索菲亞軀體內的構造採用了極為複雜的技術。對斯圖爾科而言,這一切都匯聚成一個有意思的攝影主題:一臺看起來很像人類、卻並無生命的機器。他說,“她開始看著我微笑,我也看著她,那一刻對我來說,她不是人類,但這其中存在一種紐帶。你有種脫離實驗室、脫離未來的感覺,你意識到一種瘋狂的想法:索菲亞體內有某種東西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